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2018-07-14 07:09胡茂胜方玲梅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旅游业旅游

胡茂胜 方玲梅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价格欺诈、诚信缺失等不良现象,其根源在于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对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入境游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预计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依然比较低下,如欺诈游客、强迫购物、变相收费等不良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旅游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我国若想提高对境外游客的影响力,实现入境游客数量第一的目标,只有从根源上遏制旅游业存在的各种不诚信行为,因此,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旅游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社会根源

旅游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旅游业中较为普遍,而非个别现象。笔者认为,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利益追求。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互动的同时,西方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也一并传入我国,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受这种多元文化与思想的影响,不少旅游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迷失了自我,变得极其功利。

二是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忽视。很多高校因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突出的都是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而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只是零星的点缀,由此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间接地弱化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传统文化对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注重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对加强德性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例如,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中“义利合一”的基本原则,就可以为当今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一方面,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也就是所谓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另一方面,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自觉地恪守义在利先的原则,甚至舍利取义。儒家的这种义利合一思想,有利于未来旅游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的义利观,促使他们谋取自身正当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旅游业中某些唯利是图的不良倾向。

(二)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

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虽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如强调人与人地位的不平等,但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内容,有的至今仍被视为我国传统美德,对当代人的言行依然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各种礼仪知识,提高社交礼仪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便于他们以后从事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时,能够充分地展現出自己的礼仪修养,从而为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三)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

与西方的神本主义不同,儒家的思想家更关注的是人本身。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熏陶下,中国传统社会不但形成了一个讲求伦理的关系网络,还形成了社会、家、国一体的宗法政治关系网络,在此基础上,又有了一整套与之相应的道德规范。现代社会,一些旅游商家与旅游者之间出现各种冲突和矛盾,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换位思考,没有做到“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所以,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对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真正做到“以游客为本”,构建和谐的旅游人际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四)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

追求体验性、参与性和文化性,是当今旅游需要发展的突出特点。如何满足这些旅游需要,是旅游经营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这也对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导游为例,要想使游客对导游讲解工作感到满意,导游自身就要具有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哲学、艺术等等,这些知识不一定要非常精通,但涉猎面一定要广博。例如,导游在讲解古民居时,就需要对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水、民俗等文化内容了如指掌,否则就难以为游客做好讲解工作,就无法满足他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需求。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利于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水平。

三、游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路

(一)加强基础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中,鼓励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地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纲要》的印发,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很多高校也因此加强了传统文化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例如,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笔者所在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就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巢湖地方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这样,即便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也能让未来的旅游从业者提高对西方价值取向的免疫力。

(二)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专业课教师自身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但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没有历史学科背景,因此,难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就必须加大对旅游专业教师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或者也可以将老师送到一些综合性大学进修,以提高专业课教师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

其次,很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文化”“礼宾礼仪”等课程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授“酒店公共关系”时,特意讲了徽商胡雪岩诚信经营的故事。以前的商人非常注重诚信,他们甚至将诚信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正是这种经营理念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反观现代的旅游企业,诚信缺失,坑蒙拐骗,究其原因,还是现在商人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三)开展课外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首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团,如书法协会、灯谜协会等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其次,可以多开展一些以宣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举办与唐诗宋词有关的朗诵比赛,开展古体诗征文活动,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艺表演等等。第三,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民俗馆(村)、传统工艺坊等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参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形成符合现代旅游业要求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当代很多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是来自网络或影视等媒介,往往会受其误导,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因此,当这些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冲击时,就难以形成符合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旅游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不但有国内市场的竞争,也有国外市场的竞争。如果我国旅游业不从根本上解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就无法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更难获取一席之地。高校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未来旅游从业人员提高职业素养,进而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根除我国旅游业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重新塑造良好的旅游国形象,最终推动中国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层次。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