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探究,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体验;数学;认知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及历史原因,造成人们对数学的印象都是极其枯燥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具备足够的定力及对数字的敏感性。而在最初接触数学的时候,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情形是千差万别的,极易导致老师在给孩子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时过于抽象,在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上是难以有效接受的。但当我们追根溯源时会发现数学本身就是来自生活,所以我们猜想如果考虑让孩子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原本就存在的现实环境中,耳濡目染数学的奇妙变化,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孩子更有效地掌握到数学的规律。
首先,由于孩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数学本身学科特点的双重影响,在感性认识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要完成抽象思维的架构搭建是有相当障碍存在的,因为任何质的变化都是建立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传统教学中对这种差异化的忽视,让老师们只能生硬直接地把知识结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隐蔽了搭建过程,致使孩子们会错误地认为:别人描绘的世界就是世界真实存在的原样。从而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事物的表象即事物的本质,无须过多去探究。从而丧失向更深层次探寻的原动力。
其次,依据科学实验取得的数据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呈现金字塔状态,以低效率吸收的听讲、阅读、听与看,逐步向高效率吸收的示范、展示、小组讨论、实作演练、转教别人及立即应用的诸多学习形式,可以清晰地看出要达到信息高效率吸收转化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剥离出现实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这些高效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逐步引领学生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提取抽象知识的思维方式,从而建立起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桥梁。
当我们对于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这一基本方向达成共识时,下面要牵涉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体验从何开始,以及如何营造适宜的情景,如何引导孩子朝预期的方向发展,还有就是如何对这一体验教学形式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及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后期的改进完善和推广等等。
首先就是对情景环境的营造。其设置必须与数学内容遥相呼应,相关知识观念确实是来源于这一实际生活状态的,并且情景状态应该宜于学生融入其中,有极强的同理心和可操作性,尽量保证学生能完整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过程,充分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人们生活服务,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刻的理解,参悟思维形成的来龙去脉。情景创设应该具有多样性,达到虚实结合的境界,不仅要能够把现实生活搬进教室,更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应用过程,完成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不断变换,将逐渐使学生领悟到事物的本质所在。
当情景布置就绪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无外乎就是如何分配角色,引领学生进入相应角色的问题了。角色的分配在我们最先引入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时,因为牵涉到孩子们的适应性和对过往习惯的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尽量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一定认知度的角色來对号入座,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果落差太大势必会无意中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降低教学的流畅性。为了提高孩子们与角色的匹配度,在平常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孩子们多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真正融入生活中,从而强化这样一种意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在选择方式方法时,更需要加强互动与实战,尽量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好奇心想象力,譬如他们喜欢与同伴游戏,喜欢童话故事,喜欢展示自己的个性等。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易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方法不当,更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注意加入这样一些活动:比如购物游戏、分盘子游戏、相加得十五游戏、皇冠上的钻石、过卷纸芯隧道等,诸如这类体验活动都能融合在教学本身中,在情境安排和分段活动的节奏把握上得根据孩子们的具体表现做好实时调控。设置的问题必须有意向地指向孩子们对具体事物认识基础上的归纳概括方面,尽可能形成知识层面上的完整链接以及思维层面上的流畅性,为日后建立起完善的逻辑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在这种体验式教学氛围中,除了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耳熟能详的思维外,还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文学写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情绪自控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将有助于孩子们在未来成长中塑造完美人格。同时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孩子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达到深度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在科学探究中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确立探究主题,判断此科学探究主题开展的条件及可操作性等。拟定探究计划,探究过程完成的预案准备,进行探究的协作分工,进行过程中的不断反省和调整,对各个环节的适时把控,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系统地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对结论的后续验证和修订。
在情感价值方面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包容接纳的心态,对生活产生强烈的体验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专注力的养成,形成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的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战胜困难的勇气,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在知识认知方面需要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能逐步建立起知识架构,深入领会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能有效将知识转化,正确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带来更广阔的应用。
最后,在每一次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及时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精确指导,通过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反复应用发现问题,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先前有所缺失之处进行及时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迪吉若尼著,张雪兰译.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2]何秋光.学前数学.
作者简介:
卢华,重庆市,重庆市荣昌区后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