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广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18-01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提问学生或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往往因语言枯燥,张口结舌,制约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有时从学生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要表达的意思,但他就是很难用流利通顺的语言表述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结合新课标和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1.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示范
教师的职责是为人师表,各个方面都不例外。那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课堂上教师就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丰富的语言。在备课时我们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备课堂用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
我们在生活中能接收很多信息,查看很多资料。这里有古代的、现代的;报刊的、影视的;看到的、听到的……随时把跟教学有关的人和事记录在教材上、教案上或卡片上。每堂課后要马上总结,改正不足。业余时间多看些优秀文学作品,学习电视新闻播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课堂语言就会不经意间变得生动、有趣,也许还会有幽默感,从而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看到效果后,教师更要长期坚持下去。
2.要做到不愤不启,情趣吸引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学生兴趣的提高,能导致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不断锻炼、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课本上一些理论性的文字材料学生本身看了就不感兴趣。如果教学总是一味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不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那么自己在回答问题上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次上课,课题是“学会合理消费”。为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从身边最现实的课下买“小吃”说起,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经验:“面对校门外那么多的小商小贩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小食品呢?”学生们一下子被问题吸引住了,积极性高涨,进入了一种积极思考,回顾、探索、研究的“愤”“悱”状态。而这一状态恰恰是积极自主学习的绝好的原动力。课本上当然不会涉及此类事例,但它离我的学生却最近,最真实。在这一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书中的实例,我们为什么不大胆的创新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帮我们将一些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件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枯燥的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3.要做到以生为本,活跃氛围
培养语言能力的对象是学生,其实学生都有发表观点的欲望。我曾经做过一份关于课堂改革的调查表,在“你希望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作哪些改革”一项,很多学生都写到希望学生多说,老师给学生发挥的自由。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读多讲多议多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3.1新闻演播室。我利用课前3~5分钟辟了一个小栏目叫“新闻演播”。每节课一位同学,每次一则新闻,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第一轮是“读”新闻,要求学生从当天新闻中选取一个到讲台上模仿新闻播音员,用标准的普通话,清晰响亮地朗读,然后对所读新闻进行自己评议,教师或学生再加以评析,跟课文内容有关的最好。第二轮是“讲”新闻,电视上看的也好,报纸电台上的也好,要求学生脱稿,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去概括,然后另一位同学上台“评”新闻。这样,一读一讲一评,不仅使学生注意关心时事,兴趣大增,练了胆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配合这一活动的进行,我每周布置同学或是看电视《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或是看报纸,每人收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与近阶段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自己出题自己分析,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进一步结合起来,也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3.2角色扮演。对于一些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章节,可以由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上一节实践活动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就把学生带进学校微机室,让学生上网浏览,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简单的幻灯片,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虽然学生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但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智力得到开发,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3让学生知道“我能行”,相信“我能行”。在学生的读、讲、议、说的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尚有一些不足不完善之处,但给予适时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进行信心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参与激情的首要因素,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动学生的自信心,要注意和善于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主动的空间。对于不善于语言表现自己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他发言机会,多鼓励他树立自信心。教师的一句鼓励,会转化为学生无穷的力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把政治学好。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即使没有回答正确或是回答不全面,我总是对于他们观点中的闪光点加以提出表扬。对于见解独到的学生,要赞扬和鼓励,对于胆怯或自卑的学生,更要激发他的自信,鼓励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必然会逐渐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多点花样,多点方法,多点心思,多点毅力,真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