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鲁 徐 方 白 洋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451191)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里,都离不开色彩的影响,色彩最易影响人们的知觉、心理与情感。例如我们看到红色会想到血、火;看到蓝色会想到海洋、蓝天;白色给人圣洁、素雅的感觉;黄色象征光明、希望等等。因为色彩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所以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产生心理上的反应,即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效果。色彩及与其有关的心理情感作用是极其复杂而又“多层次”的。这种多层次性不仅是由每种颜色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也是由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所决定的。从原始社会起,每个民族就有自己偏好的颜色,因为它们是有其文化传统的,这些颜色正好符合了该民族的心理特征,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如西方人喜欢白色,讨厌黄色;中国人喜爱红色,中国皇家还把黄色设为专用色等等。
当人感受色彩的影响后,往往还能体验到色彩背后的一种神秘力量的启示。从心理学来解释,这就是色彩象征——人的一种特殊心理反应,它随着人的精神情感含义而变化。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类社会审美心理千差万别,对色彩赋予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
我国封建社会皇帝所用的器物、服饰多为明黄,即淡黄。明黄色是高贵的象征,表示权贵。但西方社会对黄色有不同的看法,往往是偏向消极阴暗的。
黄色,在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就有着超乎寻常的地位:华夏文明起源于黄土高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黄河......中华先民对于黄色自古就带着一种崇拜。
《易经》中“天玄而地黄”的说法将黄色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中国古代讲究五行五色,黄色是五色中的主色,居于中央。许慎《说文解字》对黄色品格的定义为:“黄,地之色也,从田”是土地;由此可见,黄色自古就是承载生命的土地和滋养生命的日光共同的颜色,表示着生命之源,也表示着中央所在。
除了与土地,自然紧密相连之外,黄色还象征着世俗社会的最高权力。
服饰色彩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语言,一方面体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作为思想的载体,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符号。在文化发展的早期,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没有审美观念,只有其附着于社会体制中的象征意义。古人“敬天”“敬土”,上衣用天色“玄”,下裳用地色“黄”,也就是说,对黄色本身就赋予了独特的象征含义。
进入封建社会后,“尊崇黄色”与儒家思想结合,位于“中央土”的帝国应该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黄色”成为君主的特有色,通过土就与“正统”、“尊崇”联系起来。古时“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说法中龙象征了君主,黄色便成为君主的特有色,象征君权神授。隋文帝时,加强中央集权,把五行五色中的主色黄色作为皇室的专用色。到了唐代,黄袍就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唐宋以后均以黄为上。明清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黄色与百姓彻底绝缘。特别是清代,对黄的的规定空前严格,就连黄色系内的两种颜色都被事无巨细的划出三六九等。清乾隆以后,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大清会典》规定了吉服体系:龙袍款式、纹样、颜色等。如皇帝着明黄色,纯净亮丽。太子为杏黄色,其他诸皇子为略带褐色的金黄色等。
在西方历史上,黄色的象征意义是消极的,代表受排斥的事物,也象征自私自利。
(1)嫉妒、吝啬等消极因素的象征色彩
黄色是代表所有烦恼的色彩,大多会引起人们的负面联想。例如黄色象征嫉妒、猜忌、吝啬。嫉妒、猜忌是产生烦恼的源泉,吝啬的人同样会因担心他人分享自己的好处而烦恼。对“谎言”和“虚伪”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可以特别清楚看到黄色坏的一面。有很多人认为谎言的色彩是金色,也许这些人想到了礼节性的谎言。当纯黄色与黑色组合在一起时,就变成象征不纯洁的色彩。
(2)受社会排斥者的象征色彩
中世纪时,受社会排斥的人群被迫以黄色进行标识。如娼妓穿黄色的短披风、戴黄色头巾和面纱、衣服镶黄色边、配黄色的鞋带等;非婚生育的妇女也必须穿黄色衣服以示耻辱;受歧视者居住地的房门上被涂以黄色。
为什么黄色被歧视?因为黄色为明亮色,被社会排斥的人穿着黄色不易将它掩饰。而且黄色从来就不是西方主流社会人群喜欢的颜色,穿着淡黄色的人会显得病态而衰老。就像纸张会变黄一样,上年纪的人肤色、牙齿、眼白都会发黄,因此黄色是衰老和腐变的标志。烦恼与疾病都可以使肤色变为淡黄。
在象征意义中,黄色还是代表声名狼藉的颜色,具体表现为不良外观的色彩。在衣着简单、面料以褐色为基础的时期,明亮的黄色只能在丝绸上印染,黄色染在其他的面料上显得既不干净而且廉价。
不同人类文明中对不同颜色有不同感觉和象征意义,对同一种颜色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它是时间的,历史的,也是地域的。关于黄色的内涵是祖先留给我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对黄色有着独特崇拜的华夏民族,我们有义务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并继承和发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