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璞,郭嘉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是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他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新的历史转折期,心理学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只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青少年和中年群体上,如今,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重大压力,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能够使老年人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够老有所用,发挥余热,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理念,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心理调控能力。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光明面,关注人们的优点和潜能,促进人的幸福、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处于“逆境”条件下的人们,如何去摆脱“逆境”,同时,更需要去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建立质量更好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来说,传统心理学抵御和治疗创伤的作用并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处,积极心理学则是致力于使普通人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更适用于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3个领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积极情绪的不断获得,有助于个人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个人形成了积极良好的人格特质之后,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体验,拥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人,也会影响周围的亲人或朋友,形成积极的微观社会组织系统,如果能够将这种良性的循环保持下去,则会形成积极的中观乃至宏观上的社会组织体系。当然,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首先,由于积极心理学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科研方法上也没有形成专业性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上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数的专家和学者把研究对象集中于青少年群体上,针对儿童和中老年群体的研究几乎没有,这导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不够全面,不利于积极心理学的长久发展。并且,在老龄化趋势的巨大社会压力下,开展老年人的积极心理研究,能够有效缓解社会老龄化的压力。
老龄化现象指的是老年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而年轻人口的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导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数量中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进入老龄化的分界线,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率达到10%以上。导致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率普遍降低和老年人寿命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普遍增长,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变得更进步,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导致我国已经成为第一个需要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中国家。自2000年以来,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正在逐年降低,而15~64岁的人口比重,虽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上升的比重却在逐年减少,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每年上升的比重都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51年,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会达到4.37亿人的峰值,届时,老年人口的数量将会是少儿人口的2倍。由此看见,老龄化现象在中国表现的尤为严重,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隐患。
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意味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而青少年人口增长逐年减少,也就是说青壮年的劳动人口逐年减少,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加重了社会的负担,老年人安置、老年人抚养的问题逐渐暴露,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劳动出口国,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大部分还是依靠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推动,失去了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相对落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等体系还不完善,数量庞大并且逐年增加的老龄人口,将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将在2010—2025年之间完全爆发,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会彻底改变我国的人口结构。由于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人口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会议上的另一组数据也让人十分震惊,据统计,每年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的数量超过了10万人,超过了每年自杀总人数的30%,而其中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在这些自杀的老年人中,只有不到1/10的人曾接受过专业机构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疗。65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出自于农村,经济生活条件差,受教育程度偏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这些数据说明,心理问题已然成为了影响老年人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在总人口数量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老年人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中国的大多数老年人成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他们的认知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与现代人有很大的差异。(1)老年人需要面对家庭的负担,由于国家政策的改动和现代人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中的养老功能逐渐被弱化,社会所能够承担的资源有限,社会保障与快速上涨的物质生活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加重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2)由于机体各能力的退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人老病多”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低的人,容易产生焦虑、不安全等悲观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老年人大都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来源依靠子女,在悲观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自尊感缺失,甚至会有厌世的情绪。此外,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具备完善的社会属性。正常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属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主要途径。老年人在离退休之后,与单位同事之间的联系、交流突然中断,造成大多数老年人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尤其是失去配偶的单身老人,孤独感更高。有调查显示,一年内,失去配偶的老年人死亡人数比夫妇健在的多了7倍。失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会让老年人感到空虚失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在老龄化的社会趋势下,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提高老年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部分的老年人还没有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的心理发展,虽然老年人机能逐渐弱化,但是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熟练的技术技能,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拾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1)积极心理学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离退休的老年人普遍觉得空虚与孤独,生活没有目标,精神没有寄托。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年人打开心扉,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回归社会,与社会保持交流,重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创造生活中的乐趣。(2)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认识生命的价值。每年的自杀人数中老年人占的比重是最大的,老年大多数需要依靠子女抚养,而一旦家庭中出现了矛盾,老年人容易丧失自尊感,对未来的生活也会失去信心。老年人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生命进入最后一程的事实,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年人回顾人生中积极乐观的美好,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内涵,以此实现新的开端。(3)积极心理学更有助于老年人对疾病的抵御和防治。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疾病成了影响老年人寿命的主要因素。除了身体上的各种病症外,还有心理上的疾病。空虚孤独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易燥易怒、情绪焦虑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老年人的抑郁症。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人调节情绪,降低焦虑,同时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能够使老年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治疗,对生命和生活更加有信心、有希望。
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可以有效的调节老年人积极情绪的获得,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现代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社会角色突然转变,还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突发的负性事件,老年人需要学会如何调节自身的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有效的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3]翟贤亮,葛鲁嘉.积极心理学的建设性冲突与视域转换[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2):290-297.
[4]张俊,谢晖,孙婷,等.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分析[J].护理学报,2017(15).
[5]赵振杰.论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生命教育[J].学术交流,2017(3):147-153.
[6]蒋玉芝.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失独老年人心理弹性提升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7,5(3):76-80.
[7]齐玉玲,高航,张秀敏,等.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7,3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