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娜 康 璐 孙书颖
(河南科技大学财务处,河南 洛阳 471000)
自从我国开始实行全面化的高校改革开始,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以及管理模式就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办学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样性,教育经费也随之增加,因此学校对现有的财务运行状态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次,以往学校主要注重的是学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但是现阶段学校的要求已经提升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另外,如何在有效的教育经济条件下,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也是每一个高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国现在各大高校的管理体制都显示出管理思路单一的问题,财务管理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管理不挂钩。学校的主要经济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消耗主体,没有细分出各部门与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导致高校财务出现财务计划内容单一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由于财务部门所下放的权利比较大,因此导致很多部门都存在内部“小金库”的现象。学校的财务主要掌管学校的内外教育基金、研究基金以及一系列的基建资金等等,使其达到平衡统一的状态。但是往往会因为一些各种各样的因素,财务部分无法做到资金内外的收支平衡,导致财务管理计划难以强有力的执行,很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明。
各大高校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在注重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完善高校思想和成本的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学校的办学成本以及教育投资成本等,只有有效的控制住成本支出,才能实现高效的资源合理利用。但是,从目前高校的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财务运行在成本控制上都是抱着重投入的思想,但是往往投入进了很多资金,却没有改善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没有体现高成本投入的效果。面对这种常态,高校的预算管理中就相当于存在着“非营利性”,就等于注重于社会效益,没有有效的控制住经济效益。就比如说高校中的很多部门都出现了教学设备闲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无处可用等各种浪费的现象。但是另外一部分的还出现了资源紧张,专业发展受限的情况。从这两个现象来看,就是高校预算缺乏经营思想和成本管理意识不合理所导致的。
目前,各大高校在当前的实际预算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只是一味的按照个人或部门的要求在进行财务运行管理。由于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就导致很多财务资金的投入没有统筹和发展方向。在当前的高校财务运行模式中,高校的管理层人员更多的是注重的对资金下拨的分割,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农忽视了对结果的关注度,而且对内部成员的考核力度也不够严格。另外,各大高校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和评价体系,没有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在评价管理的过程中,只用不够预算或者是够预算来作为管理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有效的对管理体系起到评价的作用。
高校财务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正确的掌握高校运行的成本和预算以及各种教育资金,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具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完成。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人员配置都不到位,很多财务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肩负着很多职位的任务。面对这种情况,高校首要把人员配置齐全,并对财务中的重要岗位进行岗前培训,培养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很多财务人员对一些专业性侧财务知识掌握度还不是很牢固,并且习惯于传统的预算编制,对于这种情况,高校就要及时的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财务业务能力,大力培养懂绩效预算、具备信息化素质的高能符合性人才。
高效顺畅的绩效信息沟通机制是绩效良好运行的基本保障。由于以往工作经验的原因,很多的高校的财务绩效工作到现在都没有被重视起来,校园内部的绩效信息机制也比较零散。因此,为了保障绩效考核能够全面的运行起来,首先要构建顺畅的绩效信息沟通机制,搭建一个良好的财务运行绩效实施的平台。随着高校财务的日益壮大,财务部门应该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财务运行绩效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的时候,把所有的信息统计得越全面,越详细,那么计算评价出来的数据就越接近准确值。
高校绩效预算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可以准确计算,又方便考核的各种量化指标,实现预算与实施的有效结合。在构建高校绩效预算考核中要以最优化的利益和动态完善来作为最基本的关键原则。将高校绩效预算考核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实施中发展问题时,要有效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另外,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出现突发情况,要根据突发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绩效预算考核体系,实现高效资金的最大化运转。
由此可见,在高校的财务运行管理中,有效的使用科学合理的绩效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高校水平的不断增长,高校也应该对财务管理加大管控力度,形成体系的管理标准,使高校的财务运行可以朝着高效持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