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成,李映雪,黄 超,刘小春,王 丽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3)
截至2018年,江西省已建成覆盖全省35 kV以上变电站、供电所、营业厅的光传输网,实现了35 kV及以上变电站通光率100%的目标。《江西电网“十三五”通信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末期配电通信网终端覆盖率100%的目标[1],由于起步较晚,10 kV终端通信接入网的规划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EPON、工业以太网、电力线载波、无线公网、无线专网等多种组网方式[2]。现有的10 kV终端通信方式决策以人工干预[3]和定性方式[4]为主,决策过程依赖专家经验,缺乏量化数据支撑,有必要对10 kV终端通信方式决策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评估不同通信技术对配电自动化业务的支撑匹配情况,拟定从技术先进性、工程可行性和运维难度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技术先进性包括技术基础评分、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四个指标,工程可行性包括施工成本和设备成本两个指标,运维难度包含运维成本一个指标。指标维度与分解见图1所示。
图1 通信方式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拟定的指标体系,对10 kV通信接入网采用的EPON、工业以太网、中压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通信方式进行差异分析,并综合比对,如表1所示。
表1 五种通信方式对比
基于模糊熵的模糊权重方法关键步骤依次为建立评判矩阵R、确定模糊权重、建立评价模型、选择最优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通信方式决策算法
1)建立评判矩阵R。对EPON、工业以太网、中压电力线载波、无线公网和无线专网五种通信方式的可靠性、实时性等7个属性建立评判矩阵:
依据国网信通部下发的《配电通信网总体设计》,对EPON、工业以太网、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组网方式的评分如表2。
表2 五种通信方式评分
3)对于EPON、工业以太网、中压电力线载波、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五种通信方式中的七个影响因子,按照单层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评价。因子权重为A,评判矩阵为R,则综合评价结果B1×5=A1×7×R7×5。
4)选择最优方案,对评判因子集合Bi=(i=1,2,……,5)进行比选,则最优结果为max(B1,B2,B3,B4,B5,)。
以抚州市临川区35 kV荣山变配套10 kV线路为算例。35 kV荣山变位于荣山镇境内,荣山镇距抚州市区36 km,是农业大镇,具有典型的农村供电特点。对施工成本、设备成本、运维简易程度要求高,对可靠性、实时性要求相对较低。35 kV荣山变由110 kV腾桥变主供,10 kV出线7条,目前已通光纤并开通至临川区地调电路。算法的伪代码如表3所示。
表3 通信方式对比伪代码
选取 4 个决策者D={D1,D2,D3,D4}对 7 个属性U={U1,U2,…U7} ,决策情况见表4。
表4 五种通信方式对比模糊矩阵
利用基于直觉模糊熵的方法确定模糊权重A=[0.074 438 0.079 853 0.103 716 0.007 763 0.252 635 0.204 935 0.276 660]。
最后计算综合评价结果为B=[70.407 503 65.429 244 76.032 266 90.890 005 67.950 085]。
由评价结果矩阵B分别依次对应EPON、工业以太网、中压电力线载波、无线公网、无线专网的评分,显然无线公网90.890005的评分最高。荣山变配套10 kV线路选用无线公网作为通信接入方式最优,其次是电力线载波。
同理,分别选取一个A类地区、一个B类地区作为样本,得到的综合评价矩阵分别为B=[92.161 611 91.253 761 75.888 784 72.291 977 75.455 324]、B=[92.146 043 91.165 112 75.859 081 71.887 893 75.347 730]。通过计算,说明配网A、B类地区配电通信网一般采用EPON通信方式,C类地区一般采用无线公网作为接入方式。
本文结合10 kV通信接入网实际情况,通过技术先进性、工程可行性和运维难度共三个维度,建立了通信接入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与基于犹豫度的专家模糊权重法结合,建立模型确定模糊权重,最终实现对10 kV通信方式定量化评估决策。该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通信规划方法受专家主观经验影响的问题,为10 kV通信网接入网选择通信方式提供定量化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