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本文主要讲当前基层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中强制免疫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为相应的体制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我地畜禽散养户依然多且分散,大型规模场少,中小养殖户占主体,每户饲养数量少则几只躲着几十只不等,部分畜禽存在无固定圈舍,难以捕捉实施强制免疫。还有每年的集中强制免疫时间在春秋季节,村级防疫员白天找不到户主,导致此工作进度较慢。
当前,我地虽然进行了兽医体制改革,成立了乡镇区域畜牧兽医站,但实际乡镇重大动物防疫工作仍由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组织实施,存在动物防疫办公室无工作经费、无财政供给人员等现象。
村级防疫员待遇低,仅按每村每月300元的劳务报酬补助发放,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有的为应付强免任务将疫苗和免疫卡直接发给养殖户了事。
乡镇动物防疫办冷冻、冷藏设施不配套,政府采购强免疫苗常常集中同时发放,导致部分需冷藏的疫苗只能临时堆放于办公室内,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发放不及时,导致疫苗效价降低。
目前我地村级动物防疫员50岁以上的占65%以上,40~50岁占25%,30~40岁不足10%,30岁以下的没有。人员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变化。
每年春秋强制免疫期内,尽管疫苗质量在提高,但注苗副反应和过敏应急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该事件,基层没有款项安排给养殖户治疗和经济补偿,造成村级防疫员工作有压力。
虽然《动物防疫法》已制定多年,但尚缺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及有关具体法规,《动物防疫法》仅提到强制免疫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组织实施,实际是由三无(无编制、无工资、无社保)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难以进行有效管控和处罚,因此,应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及有关具体法规,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多层次建立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实行定单位、定人分片联系包干责任制度,县(区)包到乡镇,乡镇包到村,村包到户,一级抓一级,将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宣传、发动、免疫、消毒等各项措施落实到点、到时,建立和完善考核奖励机制,严明动物防疫的纪律。
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防疫责任区的强免防疫密度、防疫质量进行抽查检测,对不达标的予以严肃处理,消除防疫员的侥幸心理。
尽快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专人管、专人干,在人员考核录用上除技术要求外,重点考虑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文化的年轻人,提高基层防疫员待遇,吸引他们加入防疫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高基层防疫队伍战斗力。
定期举办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培训和讲座,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及时掌握和更新相关防疫知识、操作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同时在广大养殖户中普及宣传动物防疫科技常识和相关防疫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提高养殖户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意识。
建立基层强制免疫资金保障机制,重点落实免疫副反应的治疗补贴和免疫应缴过敏死亡补偿经费,简化认定程序,及时兑现给养殖户,以免激化矛盾,同时加强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必要的疫苗冷链设施,并适当提高防疫人员的劳务报酬,对工作优秀者可优先建立养老等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防疫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乡镇每年要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防疫工作要求保持适当增加,提高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确保与当地农民月收入基本持平。畜牧兽医业务部门要确保财政预算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和消毒药物全部免费供应;用于动物疫情普查、动物疫病监测的经费;畜禽养殖户因发生动物疫病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补助费;启动应急预案扑灭动物疫情的专项应急资金;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补助和农村散养户的免疫注射费用。
应由当前的春秋季集中强制免疫,逐步过渡到常年按程序实施免疫,对在集中强制免疫期内不宜免疫的畜禽,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按程序予以补免,尤其是对散养小户新增畜禽,应做到及时跟进观察、及时给予免疫,切实做到常年防疫无漏洞、无死角,确保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开展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由区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牵头,各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或畜牧兽医站具体组织实施,县乡财政部门落实防控经费,解决具体存在问题,各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完成免疫注射,并按照规定,做好免疫档案资料的建档,佩戴免疫耳标,填发免疫证明;深化产地检疫工作和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县级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力度,畜禽产地检疫率、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