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敏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1]。结肠造口是指在患者腹壁所做的人为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较小,但是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进行本次研究,具体见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简单随机法分组,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20;年龄39~85岁,平均(62.13±2.28)岁;造口时间0.2~4年,平均病程(2.89±0.65)年。实验组43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2∶21;年龄35~83岁,平均(61.78±2.61)岁;造口时间0.5~4年,平均病程(2.31±0.54)年。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可知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遵医嘱用药、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造口护理。
1.3 评价:治疗前后统计患者的SAS评分、ESCA评分,进行比较;使用本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分为四项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为100%与不满意概率的差值。
1.4 统计学处理:用平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AS评分和ESCA评分,t检验;用%表示护理满意度,卡方检验—SPSS20.0处理分析。若P<0.05则表示二者的差别较大。
2.1 SAS和ESCA评分: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SAS和ESCA评分较对照组好,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SAS和ESCA评分(±s,分)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SAS和ESCA评分(±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S ESCA对照组 护理前 75.23±2.24 83.12±2.41(n=43) 护理后 37.68±1.64 100.29±5.20实验组 护理前 74.37±2.16 82.29±2.48(n=43) 护理后 29.89±1.17* 131.18±5.69*
2.2 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经过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肠造口虽然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的治疗,但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2]。肠造口的并发症[3]主要包括造口本身的并发症、造口皮肤黏膜连接处的并发症、造口周围的皮肤病、造口静脉曲张出血等。结肠造口术虽然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是毕竟改变了生理通道,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对患者产生伤害,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心理和造口护理研究。
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为[4]:社会认同感的恐惧、对家庭影响的担心、对经济的顾虑、对预后的顾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做健康宣教室避免使用生硬的专业术语,要准确了解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对于造口术的心理护理,要按需辅导,逐步深入,切忌粗放型的心理护理,有时反而会加重患者心理障碍;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强化术后心理护理,让患者尽快接受造口存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造口大小)选择合适的造口袋;术后及时使用0.9%的氯化钠盐溶液清洗造口[5];指导患者自己进行的造口清洁,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严密观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更换敷料,正确评估造口皮肤恢复情况,以及肠黏膜的颜色、血运情况;术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及排便,防止便秘。
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和造口护理的护理方案,使该组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SAS评分下降较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均明显,为(29.89±1.17)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ESCA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明显为(131.18±5.69)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理想为97.67%,P<0.05。由此可知针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造口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与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