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聪安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深圳 518119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因为对患者损伤大,疼痛感强烈且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高,疗效并不理想[1]。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等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中[2]。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本文旨在探讨两组手术方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差异,现将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使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费用(元)研究组 50 57.61±3.36 9.72±1.54 2.3±0.8 11.27±3.17 6.28±1.57 3213.76±235.36对照组 50 58.21±2.86 9.86±2.01 3.1±0.6 11.42±2.14 7.11±3.38 4537.89±312.62 t 0.97 0.31 1.32 0.32 1.47 5.6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术后下床时间(h)术后疼痛持续时间(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0~72岁,平均(51.4±4.9)岁,疝类型:直疝4例,斜疝46例。疝分型[3]:Ⅰ型10例,Ⅱ型32例,Ⅲ型8例。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5.5)岁,疝类型:直疝5例,斜疝45例。疝分型:Ⅰ型8例,Ⅱ型33例,Ⅲ型9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组医生完成。研究组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于腹股沟管常规切口,将精索游离后,令修补解剖层面充分暴露。打开 腹股沟管后,确认疝囊并将其高位游离确认和分离疝囊,修整美国巴德公司的大号聚丙烯网片大小,使其内侧与腹股沟管内侧区形状相同为圆弧形,外侧修剪成2个尾端,网片平整铺于精索后腹股沟管后壁,网片下端置于超过耻骨结节2cm上并缝合固定,网片内侧缝合固定于腹外斜肌腱膜下,网片外侧连续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至精索处展平补片包绕缝合。缝合完毕后,将切口逐层闭合[4]。
对照组予以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前期步骤同研究组,确认疝囊后,将其游离并并超过疝囊颈部,将疝囊与美国巴德公司的大号聚丙烯网塞式网片一起通过内环回纳入腹腔,如果疝囊较大可以在距离疝囊颈部3.5~4.0cm处离断,使疝囊成形,并进行止血操作。如果内环过宽可将其适当缩窄。后缝合固定缺损周围组织、网塞填充物、内环,并将平片置于腹股沟管后壁进行固定,操作同研究组。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阴囊肿胀、手术部位感染、尿潴留术后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定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疼痛程度,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白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阴囊肿胀、手术部位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异物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一种普外科疾病,主要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16]。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张力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表明,传统张力疝修补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7]。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操作简单,剥离面积小,对患者损伤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8],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而且还有较大的抗张力强度,通过对补片内部及周围细胞产生刺激,促进产生纤维反应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层,对腹壁进行修复[9]。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常见的两种术式。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将补片通过内环填塞与腹膜前间隙,可将内环口封闭,并牢牢固定四周。当腹压增加时,充填物可分散腹壁压力,降低复发率[10]。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将补片覆盖整个腹股沟管底部,组织接触面广,可以降低张力,并且不会将联合肌腱及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避免对患者神经组织造成损伤[11]。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30 1.98±0.81 0.64±0.46对照组 30 2.56±0.56 1.08±0.93 t 6.32 7.61 P<0.05 <0.05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可见,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恢复情况基本相似。但研究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种手术方式所用补片价格不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补片价格更低,因而住院费用较低[12]。
有研究表明,在本研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术后异物感及慢性疼痛是临床中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中,研究组阴囊肿胀、手术部位感染、尿潴留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异物感发生率及术后第1、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的网塞较大,术中很难完全平整,容易出现移位和变型情况,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不需置入并固定网塞,可在直视下将网片平铺,较为平整[13]。(2)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网塞可能形成腔隙,增加额感染和积血几率,进而患者可能出现不适感,增加患者疼痛感[14]。(3)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通过内环网塞,可能卡压周围神经,刺激肠管[15],引发患者不适感及疼痛感。所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改善患者术中术后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等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相较于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而言,患者住院费用低,术后异物感轻,疼痛程度较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