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山水写景诗艺术探微

2018-07-13 16:44卢小妹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000
名作欣赏 2018年14期
关键词:咏物诗写景景物

⊙卢小妹[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000]

论及魏晋南北朝的山水写景诗,大多数人都会提到谢灵运和陶渊明,或者以谢为代表的永明诗人群体,而作为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的庾信,则较少学者单独论及他的山水写景诗。而在庾信现存的三百二十多首诗歌里,有不少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庾信山水写景诗歌的艺术价值,文章拟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论述庾信山水写景诗的写作艺术。

一、体物细腻,精于炼字

从永明诗人开始,对于山水景色的描绘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詹福瑞在《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中所说的“:他们的兴趣不再专注于生新幽奇的景致,而把功力下在从近熟平易中发掘清新秀丽。”①而梁陈诗人承袭了这种改变,其山水写景诗也多描摹日常生活中的细景闲趣,笔触细腻精微,而庾信是个中翘楚。此外,在齐梁时代,讲求体物入乎细密的咏物诗也开始大量出现,即王夫之所说“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②,在庾信现存的诗歌里,就有十三首咏物诗,包括《咏雁》《镜》《咏羽扇》《尘镜诗》《咏园花》等。在这些咏物诗里,诗人往往集中精力对所咏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摹,如《咏园花》一诗:

暂往春园傍,聊过看果行。枝繁类金谷,花杂映河阳。自红无假染,真白不须妆。燕送归菱井,蜂衔上蜜房。非是金炉气,何关柏殿香。衣偏定好,应持奉魏王。③

诗人对园中花进行了非常精细的刻画,从花的盛开状态、色泽、气味等多个方面一一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从这里便可以看出诗人体物的细腻。不得不说这些咏物诗培养了庾信对山水景色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其所需的那种极貌写物、体物入微的写作技巧,深深地影响了庾信的山水写景诗歌。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庾信善于抓住山水景物的微妙状貌,然后以一种咏物的客观态度来对其进行细致精准的描绘。

在庾信早期的奉和应制诗歌中,诗人刻画的重点是富丽堂皇的宫廷苑囿,然而除此之外,也有对园林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如《奉和山池诗》一诗:

乐官多暇豫,望苑暂回舆。鸣笳陵绝限,飞盖历通渠。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④

诗人目光聚焦的不仅仅是富丽豪华的楼阁建筑,还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物,如花叶、落日、云雨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两句,描绘的是发生在池塘里的一幕,安逸的鸟儿正闲适地戏水于池中。一“惊”字便描绘出风吹来之前鸟儿浴水的忘情,画面呈现由静态往动态的转变,而游鱼为了桥影的清凉相互聚集于桥下,而由动态趋向于静态,诗人精确地抓住了景物间动静状态的相互转变,反衬的是池中景致的安适静谧。

其他还有《奉和泛江诗》中的“湿花随水泛,空巢逐树流”⑤;《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诗》中的“小船行钓鲤,新盘待摘荷”⑥;《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中的“密菱障浴鸟,高荷没钓船”⑦;等等。对于这些日常的自然景物,诸如湿花、流水、空巢、密菱、飞鸟、荷叶、落日、小船等,诗人描摹入微,取象精巧,用清丽的笔调细腻地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显出一种清新自然之气,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庾信描摹物态的细腻。

如果说这些奉和应制诗歌中只是偶尔涉及山水景物的话,那么他的《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组诗则集中表现了庾信山水写景诗歌体物细腻的特点。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这组诗歌应归为题画诗,但是诗歌所描绘的主要是屏风上的山水风景,所以也将其归为山水写景诗。现试举几例来说明庾信咏画组诗所表现的体物细腻的写景特色。如其二“残丝绕折藕,芰叶映低莲。遥望芙蓉影,只言水底燃”⑧。这几句诗描绘的是池塘前赏荷的场景,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莲花荷叶相互映衬的姿态,并抓住莲花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的样子,用“燃”字做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荷花婀娜摇曳的姿态。此外,诗人往往精于提炼动词和形容词以达到细腻刻画物态的目的。如其二十二“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⑨,“动”“散”“摇”“飞”四个动词连用,细致地抓住了竹叶飘动蝉逸飞、莲花摇曳鱼潜走的瞬间动作,让人如目在前;其五“石险松横植。岩悬涧竖流。小桥飞断岸,高花出楼”⑩,“石”“松”“岩”“涧”本是四个普普通通的物象,诗人用“险”“悬”“横植”“竖流”分饰后,便有了奇警峭拔的效果,横植的松树和竖流的飞涧突出了石岩的险峻,而石岩的险峻也反衬托出了松树生命力的顽强和飞涧的湍急。而后两句的“飞”“出”两个动词,把小桥和高花拟人化,充满趣味,生动地表现了断崖、楼的高峭。寻常无奇的动词“飞”“出”一经诗人妙用,景物画面便有了生气和动态的美感。又如其二十四“水影摇竹,林香动落梅”⑪,“摇”描写物态,写竹子倒影随着水波荡漾而曳动的姿态,给人一种灵动朦胧的感觉。“动”字用得更妙,官能上的嗅觉是很难用诗句表现的,这里诗人精炼一个“动”字便细腻传神地表现出了人物微妙的嗅觉感受,似乎梅花的飘落是由于林中的清香,由此说明林中香味的馥郁浓烈。

二、善于利用物与物之间的色彩、空间的对比

色彩上的对比,如《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其二中的“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⑫,这里“白”“红”两色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一冷色、一暖色的视觉冲击中,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冬日山景,人们惯常印象中萧瑟冷寂的冬天,在诗人笔下显得饶有生机,肃杀中透出一种明媚之感。再如《入彭城馆诗》里的“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⑬,这里“绿穗”指槐花,“红衣”言芙蓉,描绘的是槐花一串串缀满槐树、芙蓉花瓣散落荷塘的景色,景物红绿相间,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此外,诗人还善于挖掘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物态间的远近或高低关系来刻画景物的特点。如咏画屏风诗其十四中的“半城斜出树。长林直枕河”⑭,这里诗人利用“城”和“树”、“长林”和“河”之间不同的空间关系来构造诗句,突出地表现了“斜”和“直”的画面特征,用词奇警,画面结构简洁明快,被树林挡住一半的城郭,一片临河的宽阔林地,“斜”和“直”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宽广的画面,和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相较而言王维所描绘的画面更加壮阔。又如咏画屏风诗其十三中的“高阁千寻跨,重檐百丈齐。云度三分近,花飞一倍低”⑭,这四句皆采数字入诗歌,虚虚实实,相映成趣。王夫之就云:“花飞一倍低,秀句止此极矣”⑮,又云:“千、百、三、一连用,正使无妨,苦欲禁此,必伤生气”⑯。的确,四个数字的连用,却并不使人觉得板滞造作,而是使人觉得轻灵飘逸。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云花和阁楼的高度落差,加以数字串联诗句,云飞过时,似乎只离阁楼三分近,而花高飞时,比楼阁还低一倍,这就极其生动地刻画了楼阁之高。这样的诗句还有咏画屏风诗其九中的“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⑰,咏画屏风诗其十九中的“路高山里树,云低马上人”⑱等,这些诗句都擅长抓住物与物之间空间上的高低错落感,既很好地体现出景物的特色,也营造出真实生动的画面感。

三、情景密切交融

庾信一生经历复杂,前期身为梁朝宫廷宠臣;梁朝灭亡之后,又先后出仕西魏和北周。际遇的巨大变化也使得庾信的心理状态变得颇为复杂,而这种复杂的情感常常从其后期的山水写景诗歌中流露出来。总的来说庾信的应制园林风景诗歌和咏屏风组诗,只是工于描写山水景物,集中体现的是诗人刻画景物的精妙艺术表现力,往往较少流露诗人本身的情感。而在诗人那些描写自己居家庭院或周边风景的山水风景诗里,则常常透露出自己的身世情感,山水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密切联系,甚至达到浑融无间的地步,这类诗歌集中体现了庾信山水写景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此外,又如《园庭诗》一诗:“杖乡从物外,养学事闲郊。穷愁方汗简,无遇始观爻。谷寒已吹律,檐空更剪茆。樵隐恒同路,人禽或对巢。水蒲开晚结,风竹解寒苞。古槐时变火,枯枫乍落胶。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香螺酌美酒,枯蚌藉兰。飞鱼时触钓,翳雉屡悬庖。但使相知厚,当能来结交。”⑳

由诗句开头的“杖乡”可知这首诗歌作于诗人六十岁之际,“养学事闲郊”说自己在闲静的郊外读书,照理说诗人的心情应该是闲适安逸的,但是后两句,一个“方”和“始”字,表露的是生活上的困顿和不遇的哀愁;接下来对于乡居景色的描绘,诸如“晚结”“寒苞”“古槐”“枯枫”等景物,色调清冷,已经浸染了诗人自身萧瑟孤寂的感情,流露的是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和不遇的哀愁。

再看《山斋诗》:“寂寥寻静室,蒙密就山斋。滴沥泉浇路,穹窿石卧阶。浅槎全不动,盘根唯半埋。圆珠坠晚菊,细火落空槐。直置风云惨,弥怜心事乖。”㉑

前面四联皆写景,后一联抒情。景的确是实景,但却和诗人内心所感到的不安、愁苦情绪难分难解,因此显得景中处处是情。庾信笔下的山景幽僻奇峭,“浅槎”“盘根”“晚菊”“空槐”等意象,在交互投射之下,营造的是一种诡怪阴森之气,“直置风云惨,弥怜心事乖”直接吐露情感,自谓自己处于风云变幻的悲惨境地,伤感自身遭际常常事与愿违,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自身愁苦的心情融入山斋一系列的萧索风景中,主客观境界高度统一,做到了情景高度交融的艺术境界。总而言之,在庾信这类诗歌中,诗中景物与抒情主体密切融合,体现了一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浑融一体的艺术风格,已颇有唐人山水诗歌的意境。

四、结语

由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庾信的山水写景诗歌由于受前人山水写景诗歌以及咏物诗的影响有体物细腻、精于炼字,注重物与物之间色彩、空间对比的特点。与此同时,庾信又能突破这类咏物式山水诗工于形式之美,而缺少性情的局限,在一些山水写景诗中已呈现出情景密切交融的艺术特色。

庾信这类山水写景诗可谓是唐代情景交融山水诗的先声。

① 詹福瑞:《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页。

② 〔明〕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2页。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⑰⑱⑲⑳㉑ 〔北周〕 庾信著,〔清〕倪注:《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3页,第 178页,第 177页,第 317页,第 321页,第 253页,第 356页,第 354页,第 360页,第 187页,第 200页,第 357页,第 355页,第 359页,第279页,第 278页,第284页。

⑮⑯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302页,第302页。

猜你喜欢
咏物诗写景景物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如何写景(一)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