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莎学视角论傅新译“莎士比亚戏剧”与新“傅莎学”

2018-07-13 09:42台湾陈淑芬
名作欣赏 2018年28期
关键词:莎剧莎翁朱丽叶

台湾 陈淑芬

1903年,上海达文书社出版了匿名者译的《澥外奇谭》,这本书即为今日国人熟悉的《莎氏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为当时英国兰姆姊弟(Charles and Mary Lamb)所改写;不过,兰姆姊弟的原著共改写二十出莎剧,《澥外奇谭》却只译出十篇。1904年,林琴南与魏易重译该书,更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仍然仅译十篇。但是,不论林琴南还是《澥外奇谭》的译者,他们对于兰姆姊弟的作品都缺乏清楚的认识,不仅于篇首擅加章回体的标题——如把《驯悍妇》改为《毕楚里驯服恶癖娘》之类,这类章回体的标题,在早期台湾翻印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中仍可看到;把原剧名《哈姆雷特》改为《坚毅果断的王子》(就内容意义也不对);把原剧名《罗密欧与朱丽叶》改为《星运欠佳的情人》(Star-crossedLovers) ;把原剧名《威尼斯商人》改为《宽大忠厚的绅士安尼欧》,等等。

林氏抑且变本加厉,误题《吟边燕语》为莎士比亚原著。1910年,邓以蛰在纽约观赏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深为该剧第二幕第二景的“楼台会”所感动,归国后即根据莎士比亚原著,以民谣体将该景译出,冠名《若邈久裊新弹词》,这是莎氏原剧见诸中译之始。1911年小说家包天笑再接续邓以蛰的努力,于上海城东女学的年刊《女学生》第二期,译出《威尼斯商人》一剧。包天笑为突出剧情,不惜牺牲原来剧目,径代以《女律师》之名。

1949年之前,绝大部分莎剧都已有中文译本,总数且达五十种不同的版本,经手刊行的出版社亦有二十一家之多,译者们用文言,或用白话,或用诗体,或用散文迻译,各有特色,不一而足。

距离梁实秋以一人独力翻完,历经三十六年在1967年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刊行《莎剧全集》为止,一直要到2013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光明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才开始重启“新译”。

傅新译“莎士比亚戏剧”

傅光明的译莎因缘,源自201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新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英对照本之前两年的2012年,“商务”总编辑恳请傅新译《莎翁全集》,好让全世界的华人都可以看得懂。简言之,傅光明的“新译”就是:“以散文诗般的现代白话再现莎翁的诗剧精彩,并配以丰富的注释、详尽的导读,引领读者全新读解莎翁。”①所以,傅先生的译文体例就是诗体译诗、散体译散,无韵诗则以散文诗般的现代白话呈现,并加上丰富的注释,还有详尽的导读。

当时,傅光明估计译完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约需三到五年;若译完莎剧全部三十七部剧本,可能约需六到八年;再加上中途耽搁,估约需十年时间,因此估计未来是“十年一莎翁”。当《哈姆雷特》的样张新译通过审读之后,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他签订新译《莎翁全集》的出版合同。

傅光明说以一人译莎是一个人的马拉松,迄今为止,近六年的时间,他已译完十一部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亨利四世》(上下篇)。傅光明估计未来至少还需十年。

傅先生2014年开始对照注译本新译《哈姆雷特》时,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希望他先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吸引年轻读者。等傅先生开始转译《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又以要庆祝莎翁诞辰450年冥诞,希望傅先生先译华人世界最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以向世人祝福莎翁生日快乐。就这样三年下来,傅光明无一不按照台湾商务印书馆的要求新译莎剧,总共完成六部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和《威尼斯商人》。且六部莎剧每一剧作均附有几万字的“导读”。

然而,台湾商务印书馆在2014年4月1日出版傅新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后不久的5月5日,原主编告知已退休,其出版策略可能改变。就此,傅光明与台湾商务印书馆经协商解除合约。幸好天津人民出版社接手傅氏新译《莎翁全集》,并于2015年初签订合同。

梁实秋曾认为:研究文学的人,不能不读《莎翁全集》。这是一部超越时代与空间的伟大著作,渊博精深,洋溢着人性呼吸。莎翁三十七部戏里所塑造的人物,刻画入微; 所经历的事故,无所不包;遣词用字,极为考究,精心安排。因此为了翻译莎剧所下的苦功夫,与从中获得的乐趣,实在非外人所能理解。

梁实秋的莎剧翻译原则在《翻译莎氏全集后记》一文中谈到,“忠于原文”是翻译的基本条件,然后才求译文之流利可诵,许多译文修润得四平八稳,读来朗朗上口,往往只是译者将难译或含有时事典故之处省略罢了,简直是“英雄欺人”。他认为:“要顾到原文之丰富的内涵与繁复的语法,往往就无法适当地写出流利的译文,要译文无佶屈聱牙之弊,又往往不能不牺牲原文中若干实在不忍牺牲的东西。”莎士比亚原文约三分之一是散文,这一部分译成中文的散文没有大问题。原文大部分是无韵诗 (blank verse),即每行五步十音节,抑扬格,不要脚韵,这种诗体到了莎士比亚,已经不严格遵守原来的规律,往往于十音节之外再加上一两个音节,而且每行读起来并不全是自成起落,时常要好几行连贯下去,所以莎士比亚所用的无韵诗,对梁实秋而言,已很接近散文。要把中国的白话散文译得声调铿锵,也许可以略为模仿莎士比亚的无韵诗,但是无韵诗的那种节奏仍是不易完全移植在另一种文字里。梁实秋的译文完全是散文,无法顾及原文无韵诗的节奏。光是要把原文的意义充分正确地表现出来,已经是相当困难。

傅光明的莎剧翻译原则:若完全以中文的诗体形式与莎士比亚的诗句原作一一对应,会影响读者阅读中文的流畅,他的做法是:仍以梁实秋的译本格式为参照,即对莎士比亚原剧中的无韵诗戏文采用散文体,也把两联句韵诗并入散文体。

而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的原则就是“存真”。基于这样的翻译原则,梁译文几乎与原文亦步亦趋,部分原因是他在读完Percy Simpson编著的《莎士比亚的标点用法》(The Punctuation of Shakespeare)之后,认为莎士比亚使用的标点符号的目的是借以指点演员们在舞台上如何背诵台词,如何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根据此一说明,梁实秋在翻译过程中,基本上尽可能保存莎士比亚原文的标点符号,很多情况他宁愿句子拗口难读,也要交代原文所有意思﹔实在放不进去的,就以注释解决,而且越晚翻译的译本注释也越多,他认为起初不想加注释就能译出通晓的译文是一种“妄想”。

傅光明的莎剧翻译,在新译韵诗时,并不在字数上像朱生豪译本那样求工,追求每行十字的整体划一,而是按剧本原文原意忠实理解的考量来决定字数。傅光明认为在译文上若以中文的诗体翻译莎士比亚的诗句原作,可能会影响现代中文阅读的流畅,“故新译在文体上仍以梁实秋的译本格式为参照,即对莎士比亚原剧中的无韵诗戏文采用散文体,并努力使译文具有散文诗的文调韵致;而对韵诗戏文,以及众多独白、对话中或结尾处出现的两联句韵诗②(couplet),一律以中文诗体对应”③。因此傅光明的莎剧翻译原则为他戏称的“原味儿莎”,就是“原汁原味”的翻译基本条件,然后才求译文之流利可读: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存莎士比亚原文,译文以原文的句子为单位,有一句原文,便有一句译文。因为是新译,必定要与旧译有所不同,所以对重要的名词、事件甚至人物均加注解,每个剧本均写“导读”,这是体例上的新。

傅光明选择的翻译本有四个:第一本是沿用梁实秋当年莎译所选用的克以格(W. G. Craig)在1891年编定的牛津本为底本④,现代白话,牛津本收录莎士比亚所写的全部剧本和十四行诗,加上莎士比亚生平介绍,合集成一本书;第二本是布莱恩·吉朋斯主编的《新剑桥版莎士比亚全集》⑤,此版本强调莎剧演出历史以及观众的接受度。第三本是强纳森·贝兹主编“皇家版”的《莎士比亚全集》⑥:因是英国皇家剧团演出莎剧的“演出本”版,长期和英国皇家剧团合作,此版本堪称是“版本学”的考究,是学者之作,强纳森·贝兹爵士和艾瑞克·拉姆森(Eric Rasmussen)教授是当今最杰出的莎学专家,领导的编辑团队均为莎学翘楚。“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以1623年“对开本”为基础:此“对开本”是莎士比亚时期的演员所使用的第一本⑦,也是为演出莎剧的演员所编辑而成的最原版,此“对开本”仍是今日很多导演和演员喜爱使用的版本。第四本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美国前莎士比亚学会会长贝文敦 (David Benvington) 主编的《莎士比亚全集》⑧,“贝七版”此版本堪称最友善读者的版本,因为贝文敦的注释,简单易懂,还有历史、文化相关的导读文章,让莎士比亚的读者最容易入手。莎士比亚新入门的读者无须先知道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时代背景,也无须被莎剧中文本的语言所吓阻。此书有丰富的附图和文字介绍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和时代背景,还有莎剧中的文化和文学指涉。莎士比亚的每个剧本,都还附有一篇“导读”,帮助读者欣赏文化意涵和诠释剧中提出的议题。

翻译,不算是学术研究,所以历来学术机构常常不大重视翻译。傅光明在翻译十几本莎剧的同时,写了数十万字的“导读”,得到了点经验,那便是翻译也是研究性工作,并渐次形成自成体系的“傅莎学”。译者面对原文,时常搔首踌躇,不敢落笔,总想把原文懂得比较透彻一点才没有遗憾。傅光明参考有注释的莎士比亚剧本,种类繁多,手中常备的有下列几种:Arden, Craig, New Cambridge,Norton, Oxford, Royal Shakespeare等。这些注释,从学术的立场来看,只能算是第二手的资料,因为这只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但是不要轻视这些第二手资料,如果不把这些第二手资料尽量吸收,便无法直接进入第一手的资料堆里去。把各家注释浏览一遍就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遇到各家学说不一致的时候,译者还不得不思索考证,所以有时候翻译也要牵连上一点点的研究工作。

参考书籍当然不以注释本为限,举凡与莎士比亚有关的书籍文字都应该置于案头随时批阅,傅光明搜购一些适合工作需要的参考图书,除了几种不同的莎剧权威版本外,其他参考书还有:(一)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二)1994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⑨;(三)2001年张泗洋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莎士比亚大辞典》; (四)2002年刘炳善编撰,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五)2006年梁工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莎士比亚与圣经》;(六)2007年辜正坤、邵雪萍、刘昊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七)2011年奈米留主编,宫宝荣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辞典》;(八)《亚顿版的莎士比亚全集》⑩;(九)2011年出版的How Shakespeare Changed Everything, by Stephen Marche,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十)2013年出版的How to Teach Your Children Shakespeare, by Ken Ludwig, New York:Crown Publishers.其莎书收藏,比起任何大学图书馆也毫不逊色。

傅光明的“译序”,即后来的“导读”,他原打算每个剧本约写六千字左右的“导读”,可是一开始的《哈姆雷特》不小心就写了三万五千字。后来,出版社又说希望先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吸引年轻读者,因此他又写了五万多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导读。再后来,出版社拟在2014年庆祝莎翁诞辰450年冥诞,恳望他先译华人世界最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为此,他写了五万多字的《威尼斯商人》导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剧导读从考据原型故事开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故事来源、莎士比亚创作的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型溯源。傅光明言及因新译莎剧,必须文本细读,读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浪漫爱侣情感的“三重矛盾”“三重荒谬”;从《哈姆雷特》读出决心复仇的丹麦王子,陷于“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纠结,要在“等待”中寻找机会,而非简单的犹豫不决的“延宕”;从《威尼斯商人》读出夏洛克丰富的犹太教背景,与基督教激烈对立的冲突;从《奥赛罗》读出猜忌的人性利剑,是诛杀忠贞爱情和美好生命的元凶;从《李尔王》读出疯狂的人性、人情在“暴风雨”后的返璞归真;从《马克白》读出人类贪婪欲望所导致的惨烈战场是多么可怕!⑪代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的主题是“爱情”;代表《哈姆雷特》一剧的主题是“犹豫不决”;代表《威尼斯商人》一剧的主题是“爱情”;代表《奥赛罗》一剧的主题是“忌妒”;代表《李尔王》一剧的主题是“固执”;代表《马克白》一剧的主题是“野心”。

傅氏导读文章:如《哈姆雷特:一个永恒的孤独者》《罗密欧与朱丽叶:诗性的人物与“狂暴”的爱情》《威尼斯商人的“原型”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救赎”、“偶然”和“性”》《哈姆雷特:“延宕”,还是“等待”,问题所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前世今生》,等等,已在2017年10月1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以书名《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出版。

“傅莎学”的成就

19世纪以前学校使用的“莎士比亚全集”教科书,都是删节本,并非莎翁原著的全本。删节本即所谓猥亵的“性”双关语的部分被删除,不出现在莎士比亚剧本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观众在当时是三教九流,以站着看戏的底层小市民组成,他们只要花一便士便可站在“池子”(“Pit”)看戏,他们的品位不是很雅致的。像在任何时代的大众戏院一样,莎士比亚的观众喜欢听一些粗俗淫秽、与“性”相关的鄙俗笑话,为票房保证,莎士比亚就不能不提供这类的笑话。这类的“性” 双关语在梁实秋译本里,都被省略掉,使梁译本变成“节译本”(bawdlised)。我们一直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是描写纯洁无比的爱情,怎会涉及性?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第一幕第一开场那两个开普莱特家仆人的对话,几乎全是粗俗淫秽、与“性”相关的双关语。

SAMPSON

True; and therefore women, being the weaker vessels,are ever thrust to the wall:therefore I will push Montague’s men from the wall, and thrust his maids to the wall.

GREGORY

The quarrel is between our masters and us their men.

SAMPSON

'Tis all one, I will show myself a tyrant:when I have fought with the men, I will be cruel with the maids, and cut off their heads.

GREGORY

The heads of the maids?

SAMPSON

Ay,the heads of the maids, or their maidenheads;

take it in what sense thou wilt.

GREGORY

They must take it in sense that feel it.

SAMPSON

Me they shall feel while I am able to stand:and 'tis known I am a pretty piece of flesh.⑫(Act I, Scene 1)

萨 不错; 所以女人比较柔弱的,总会被挤到墙边去:

所以我要把蒙特鸠家的男人从墙边挤开,

把他家的女人挤到墙边去。

格 这仇恨只是两家主人和男仆之间的事。

萨 全是一样,我要像凶神一般:我和他家的男人打过之后,

对他们的女人也不留情;我要切她们的头。

格 处女的头?

萨 对,处女头或处女膜;随便你怎么解释。

格 她们一定会感觉到的。

萨 只要我能硬起来,她们就会感觉到我;

大家都知道我有一块很坚实的肉哩。

格 幸亏你不是鱼;如果你是,你会成为一块臭咸鱼。

拔出你的武器来:有两个蒙特鸠家的人来了。⑬(以上为梁实秋译)

桑普森 所以,生性柔弱的女人才会被挤到墙边去。

因此,我要把蒙塔古家的男人从墙边推开,

把他家的女人都挤到墙边去。

格里高利 仇恨只在两家主人和我们这些男仆之间,

跟女人们没有任何关系。

桑普森 在我眼里,男女都一样。我要做一个杀人如麻的暴君,

等我打败他家的男人,对他家的女人也毫不留情;

我要割下她们的头。

格里高利 处女的头?

桑普森 对,处女的头,或处女的膜; 随便你怎么说。

格里高利 她们的身体会有感觉的。

桑普森 当然,我一硬起来,她们就会感觉到了;

谁都知道我身上有一根好肉。

格里高利 幸亏你不是鱼;如果是,也是一条腌过的干鳕鱼。

把你的家伙亮出来:有两个蒙塔古家的人走过来了。⑭(以上为傅光明译)

就一个诚恳的研究者观察,傅译确实做到译到原文的所有意思。不像梁译“要把蒙特鸠家的男人从墙边挤开,把他家的女人挤到墙边去”,纯字面上看,不知为什么要把女人挤到墙边去。傅的“我要把蒙塔古家的男人从墙边推开,把他家的女人都挤到墙边去”,在他的注释里说明的是“暗指挤到墙边干性事”(“thrust his maids”)⑮,具体明白,梁译却直接省略。这应该是华人世界中的第一人,打破了几百年来莎士比亚是“无性的圣人”的阅读谬误,莎士比亚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傅光明是第一个让莎士比亚的全真面貌出现在全世界华人的阅读研究的经验传承里的21世纪新译学者。再者,《楼台会》(第二幕第二景)中,罗密欧与朱丽叶道别时,罗密欧对朱丽叶说:“O, with thou leave me so unsatisfied?”朱丽叶说:“What satisfaction canst thou have tonight?”处处充满性暗示的对白。可梁译——罗:“啊! 不给我一点满足就让我走么?”朱:“你今晚能有甚么样的满足呢?”纯字面上看,不知“满足”在此意有所指; 而傅译——罗:“啊!一点满足都不给就让我走吗?”朱:“你今夜能有甚么满足呢?”傅译注解了“满足”为“朱丽叶或觉罗密欧有提出希望性满足之意”。

傅译学术含金量极高,而“傅莎学”研究体现在他的莎学与《圣经》来源互文的傅译独创“新”莎学领域,这绝对是傅氏的新贡献,至少台湾莎学未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傅光明的《圣经》研究,可以从他搜罗齐全完备的《圣经》藏书看出,像中文《圣经》:包括有(一)1985年圣经公会出版的《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二)2002年中国基督徒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所发行;(三)2007年西班牙圣保罗国际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牧灵圣经——天主教圣经新旧约全译本》;(四)2008年中国天主教教团教务委员会所发行的《圣经·新约全集》。英文《圣经》包括:(一)1968年出版的The Jerusalem Bible,by New York:Doubleday& Compant, Inc.(二)1978年出版的Good News Bible,by London:United Bible Societies;(三)1984年出版的Holy Bible,by Michigan:Zondervan Bible Publishers。对其最重要且最具参考价值的《圣经》是1984年出版的所谓“詹姆斯国王钦定版《圣经》”⑯,最早出版于莎士比亚去世前五年的1611年。

除上述中英文版《圣经》之外,对傅光明研究莎译与《圣经》互文最重要的一本书,则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当时百姓最流行的大众经本——《公祷书》(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对照《圣经》对莎剧创作的影响,是研究《圣经》对莎剧的“影响学”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

傅译的新莎学,局限于《圣经》对莎剧的“影响学”。英国著名莎学专家像山姆耳 (Samuel Johnson) 和博厄斯 (James Boswell) 曾说,《圣经》是莎士比亚取之不尽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就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傅光明的《莎剧〈李尔王〉与旧约〈约伯记〉异同之比较》⑰一文,比较了《约伯记》中的约伯绝对无辜的苦难和莎剧《李尔王》中李尔的遭遇。傅光明说:从表面上看两者皆有咎由自取的味道,可是结局并不同。《约伯记》的作者是要明确告知世人,上帝与撒旦联手拿约伯做试验,是要试炼人对神、上帝的敬畏虔敬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而李尔向诸神祷告,向众神祈求,向上天呼号,就是没向上帝求助,因此莎士比亚塑造的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外多神异教世界里的不列颠国王,他要彻底表现这位遭遗弃的国王作为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是李尔,不是基督徒。比起约伯获得上帝慷慨无比的赐福馈赠,并得以长寿善终,在这一上帝安排的结局中,李尔得到的只是人的结局。莎士比亚,这位李尔真正的上帝,安排李尔像约伯一样失去一切,然后让他在霹雳闪电的暴风雨中经受约伯式的苦难,最后重新获得考狄莉亚的亲情挚爱,并同时获得了作为人应有的自由、信心和尊严。

傅光明的莎学研究以考据莎剧原型故事为根本,论证莎剧与希腊罗马神话的互文性,分析如何以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来塑造莎剧人物,展开情节叙事。“原型故事”详细呈现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来源,为读者提供了解莎剧创作背景的来源等。

《罗密欧与朱丽叶》导读总共考据了七种相关的历史来源:第一,基督教早期作者色诺芬(Xenophon),以《伊佛斯》(Ephesus)传奇故事集,首次讲述了情人们以服用安眠药来逃避婚姻的故事。第二,在1746年拿帕勒斯印行的萨勒尼塔诺(Masuccio Salernitano)所著《故事集》(Novelino)之第三十三个故事,在这故事中并没有两个家族结下宿仇的部分。萨勒尼塔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叫作马力奥托与辛诺莎 (Mariotto & Ciannozza),讲述了锡耶纳城所发生的爱情悲剧,女主角辛诺莎因似死般的昏睡而被举行了葬礼,修道士知道辛诺莎还活着,却未有人去告知男主角马力奥托这个消息。第三,最可注意的是1530年波多(Luigi da Porto)的小说,这一对情人首次采用了罗密欧 (Romeo)与朱丽叶塔 (Giulietta) 的名字,并以两家世仇——维洛纳城的蒙塔奇家族和卡普列狄家族(Montecchi of Verona and Cappelletti of Cremona)为背景。第四,1554年班达洛(Metteo Bandello) 的《故事集》(Novelle),小说为《罗密欧与尤丽叶的悲剧故事》(The Tragicall History of Romeus and Iuliet),在班达洛的版本里,多了“奶妈”和“修士”两个鲜明活泼的绿叶角色,还有朱丽叶的阳台和绳索,和结束时朱丽叶在家族墓穴里醒来与罗密欧的简短说话。第五,1559年法国人波斯多(Pierre Boisteau) 把班达洛的版本译为法文,成为他《悲剧故事》 (Histoire Tragiques) 里的第三篇故事,在这法文译本里,卖药人成为一个角色。而且更动了结尾为罗密欧在朱丽叶醒来前死去,朱丽叶用罗密欧的匕首自杀。第六,1562年布鲁克(Arthur Brooke) 用“禽蛋商格律”(poulters measure)⑱改写成一篇英文长诗,其标题为“The Tragicall History of Romeus and Iuliet,written first in Italian by Bandell, and now in English by Ar. Br.”,这一首诗是重要的,因为它是证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原型故事”之直接来源的唯一证据。莎士比亚与布鲁克的版本甚为密切,但是莎士比亚把原故事情节中的九个月缩短成五天,使得剧情变紧凑。莎士比亚在人物描写上,如奶妈之极度庸俗,修士之充满同情,都是莎士比亚的创新贡献。

傅光明考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题材,确实和以上七个作品相关,但“其戏剧精神是‘奥维德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追求自由爱情的情侣,同奥维德《变形记》(Metamorphosis) 中的皮拉模斯 (Pyramus) 和希丝比 (Thisbe) 一样,以墓地殉情的悲剧,再现了“狂暴的欢乐势必引起狂暴的结局,即刻骨铭心的永恒爱情来自死亡”⑲。莎士比亚的戏剧精神之“奥维德式”的皮拉模斯和希丝比的故事,完整地呈现于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第一景,织工线轴儿(朱生豪按Bottom音译为“波顿”,但其实“线轴儿”别具意味)带领一组工班,排演皮拉模斯和希丝比的故事,准备在公爵结婚当日演出,替他们祝贺。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爱侣最后的殉情,是把皮拉模斯和希丝比的殉情墓穴的情节整个重现。

傅新译莎剧的成就

从2012年到2018年,七年的时间,一人独力译完新译《莎翁全集》的十三个剧本,就整个全世界华人莎剧翻译史而言,可谓创举,似无人能及。这不但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更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大创举,看来“十年一莎翁”的豪语有期可待。

除了傅新译《莎翁全集》的剧本成就外,随着翻译而来的傅译莎学研究,也已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的《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事实上,傅光明翻译的莎剧每一独立剧本的单篇“译序”,即后来的“导读”,便是傅译莎学之研究成果。据悉,傅光明另一莎学著作《戏梦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也将在2018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傅新译莎剧读本,又称“注释导读本”,以自己对莎剧的理解与诠释为不懂英文的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莎士比亚,是“原汁原味” 的莎士比亚,傅新译的“原汁原味”莎剧,注释详尽,内容丰富,导读精彩可期。傅新译的译文本身,对于信达雅三者,都能兼顾。就《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的傅译与原文,做对照阅读,对译者把英国伊的莎白时期的英语,“嫁”给21世纪的中文的一番苦心经营,感到异常钦佩。傅光明以学者的研究精神,不做高蹈不实的研究,而是以孜孜不倦的态度、认真治学的精神投入翻译这项基本但十分必要的工作,诚属难能可贵,将莎士比亚戏剧引荐给全华人世界的读者,厥功至伟。傅新译求真求实的翻译信念,其作品正是此标准具体的呈现。傅新译莎剧的遗憾,在于莎翁戏剧原为诗剧,有散文也有韵文;特别是无韵诗体(blank verse)诗行,在他中晚期剧本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无韵诗体的使用最能将角色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傅译不难发现,对于无韵诗体,他力求以中文之散文诗体呈现,即看似形散,内亦充盈语言韵律和张力。傅新译对韵诗戏文,以及众多独白、对话中或结尾处出现的两联句韵诗(couplet),一律以中文诗体对应作为补救。他的译作,对想了解莎剧,但英文程度有限的读者来说,是资料丰富、搜罗完整的辅助工具。傅新译莎剧是要让读者能更深入欣赏莎翁的文采,领略莎剧的全貌。

台湾毕竟还没有出现一个敢于重新挑战重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学者专家出现,而多少年之后也未必会有,可以预见的是,傅新译莎剧读本,一定会在台湾大放异彩。

①③⑪傅光明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fuguangming

②两联句韵诗 (couplet):对句,又称二行连句,由相连并押韵的两行诗组成,讲究韵律。

④W. J. Craig.The Oxford Shakespeare. 1914.

⑤Brian Gibbons and A. R. Braunmuller. Eds.The New Cambridge Shakespear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⑥Johnathan Bate and Eric Rasmussen. Eds.William Shakespeare:Complete Works. 2008.

⑦第一对开本并非莎时期演员所使用的本子,当时演员多使用舞台脚本,印行的四开本又多以舞台脚本为依据。

⑧David Bevington,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7th Edition, 8th Jan, 2013).

⑨The Complet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The edition of the Shakespeare Head Press,(Oxford:Barnes & Noble Books, 1994).

⑩Ann Thompson, David Scott Kastan and Richard Proudfoot. Eds.The Arden Shakespeare Complete Works, Revised Edition, (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2011).

⑫Peter Alexander, ed.The Complet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London:Diamond Books, 1994:57).

⑬梁实秋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9年版,第21页。

⑭⑮傅光明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第4页。

⑯The Holy Bible, In the King James Version,New York:Thomas Nelson, Inc., 1984.

⑰傅光明:《莎剧〈李尔王〉与旧约〈约伯记〉异同之比较》,《河北学刊》2017年第4期。

⑱禽蛋商格律”(poulter’s measure),即轮流用十二音节与十四音节一行写成的诗体。

⑲傅光明:《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80页。

猜你喜欢
莎剧莎翁朱丽叶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453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你的星光耀世界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