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作业下的展示性评价

2018-07-13 09:57李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真棒作业生命

李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课改的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多元作业就是顺应新时期的产物,它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如何评价多元作业,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张扬个性,感受快乐,体验成功,这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多元作业;展示性评价

一、展示性评价的性质与意义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给学生搭建一个施展本领的舞台,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领悟语文的魅力,施展自己的才干。新课程改革也对语文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性评价是一种鼓励学生、展示自信和成功的评价教育。其评价的意图不在比较或“攀比”个体差异在群体中的位置,不在给学生排序分等,而是旨在通过激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在动力,促进学习,唤起发展的潜力,从而在更深刻的心理背景下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定是期末出一份卷,以此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评判方式有失公允,内容单一刻板,被评价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很难真正考查出学生的真知,往往因为一锤定音而误判了学生的能力和潜质,不少学生因为考试的焦虑而发挥失常,从此打上“我不行”的心灵烙印,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示性评价告诉我们: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这种评价,点燃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是学生的学习灵感,它是新型教育理论实施的“灵魂”。

二、展示性评价的方式与途径

展示性评价是强调引导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进步,是以教学实践过程和结果为评价范围,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书面和非书面的全部成果为评价内容,把它们展示出来,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一种评价,它本身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实效性的特点,而师评、生评、互评、家评则“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一)师评重在点拨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 “点”,即指点迷津,“拨”,即“拨云见日”,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能。教师的点拨在于“巧”、在于“精”,在新旧知识关联处、在重、难点知识关键处、在学生疑惑、争论处,巧设坡度,适时引领,就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思维的突破口,排疑解惑。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琐碎的“问”、简单的“答”,这种无营养的课堂教学往往错失了点拨的良机。《中国教师报》曾刊登过题为《聚焦“小语病”》的特别报道,文中引用这样一则案例:小学语文教师正在上《乌鸦喝水》,请看课堂现场对话——

教师:乌鸦的前面是什么?

学生:瓶子。

教师:瓶子里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表扬:你们真棒,咱们继续。

學生回答:水。

教师表扬:你们真棒,咱们继续。

教师问:水多吗?

学生回答:不多。

教师问:乌鸦喝到水没有?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频频颔首,重复一遍:没有,真棒!

这名教师的两次评价分别“你们真棒,咱们继续”“没有,真棒”这样含糊其辞的评价,根本没有起到促学的作用,为无效评价。教师应当巧设疑问,适当点拨,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向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之中,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课堂教学中师评要恰当到位,要依据学生的表现或对文本的理解,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切忌空洞、单一的“你真棒”,既要有深度广度,又要客观灵活,重在激励启发。

(二)互评重在反馈

在倡导语文多元化教学的今天,多元化作业的布置与展示也富有深义,它丰富了教育的视野,扩大了教学的外延,以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形式,提升了教育的内涵。在多元化作业的背景下,生动活泼的教学评价,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而生生互评则是美丽的火种,它可以引燃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让语文教学这个生态之池,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我常常在展示型的教学中引进“生生互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质疑、学会探究。我引导学生从尊重的角度出发,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学会欣赏同学的作品,并做出及时的评价,评优点、指不足、提建议、谈观点,真正使生生互评成为有效展示、共同对话的“催化剂”。

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这组课文时,我以“综合性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收集古代与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今古之间的差异,制作表格记录下来;第二步在家庭生活中展开调查:你的家人在一天中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小组通过分析有关调查数据得出结论:现代社会人们主要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或图书馆、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获取主要信息;第三步在社会生活中展开调查: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调查小组综合各种收集到的资料后进行了小组汇报。学生们还以互助组的形式学习课文中的有关文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各自的学习体验,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定主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所有信息资料都由学生自行查找、筛选,他们建立起自己小小的信息库,以剪报、摘抄、拍照、档案袋等形式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比对,全班同学可以共享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最后,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辩论:电视与网络是否双刃剑?现场气氛活跃,思维的火花、观念的碰撞让学生们再一次从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这是一次让学生们全身心投入的实践活动,评价的过程动态、透明、自主、和谐,通过展示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教学目标最终达成。活动结束,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组评价表,要求小组成员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给其他成员填写表格,目的是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附表格)

(三)生评重在反思

在执教《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这组课文后,我布置了一项开放性的作业: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赞颂和热爱。四年级的孩子对生命热爱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甚至有些茫然,我在授课前做了大量的铺垫,从观察墙角、石缝里的种子发芽、到汶川地震中“猪坚强” 故事的讲述、再到身残志坚的勇者事跡的报道,让学生对“生命”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具体感受生命的坚强美好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最后学生各自以精彩的方式完成了我布置的作业:有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了“你的名字叫坚强”PPT,展示生活中身残志坚的真人真事,有的学生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生命 生命》读后感,有的学生观察小草、小蚂蚁等生活中的“小角色”如何顽强生存并写成作文,有的根据报道写下“非典时期”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还有的学生有感于身边热爱生命、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写下有生命色彩的《我的爸爸是警察》《老师》《种花的人》等感悟篇……展示活动结束后,我给学生发了自我评价表(附表格)。这次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生动,学生从同伴的评价中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同时也听取了组员的意见,在与他人的对比中感悟了方法,收获了进步,通过回顾与反思中肯地对自己进行了评价。活动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四)家评重在促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需要激励,激励性的评价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而这种激励,既来自于老师,也来自于家长,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有了家长的指导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目标性、实效性。通常在开放性实践活动总结这一环节,我都会发动家长们共同参与评价,使评价更为人性化。(附表格)

多元化作业下的展示性评价,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的学生、家庭、教师等评价主体,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从而构建了师生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这,不仅是教师的觉醒,更是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聚焦“小语病”[N].中国教师报,2012.

猜你喜欢
真棒作业生命
文不加点
今天真棒
作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自食其力的感觉真棒
我真棒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