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2018-07-13 08:26:26戴铭
天津教育·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体语文课堂

戴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构建学习版图、串联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不少一线教师开始向教学的根本活动——课堂提问发起研究攻势。与此同时,大量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语文原本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它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在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在学生现有的经验上进行提高,以达到课文所需要的语文经验或者生活经验。无论是了解学生原本的经验水平,还是带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都离不开提问。可经过多方调查发现,现阶段的职教语文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课堂太过于传统,提问次数少且无效

通过随堂听课,笔者发现很多课堂仍然是“八股式”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指向仍然停留在会背、会默,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整堂课呈现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教师成了“主讲人”,完全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无论是课题的解读、写作背景、作者介绍,还是课文朗读、生字梳理,全部由教师和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这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仅仅能集中10分钟,剩下的30分钟基本是走神的状态,而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恰恰就在这30分钟内。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

也有部分教师会进行一些提问,但这种提问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提问一般都是:“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好不好?”当学生回答出令其满意的答案后,就不再深究,自己将应该由学生分析出的答案公布在课件或者黑板上。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是有提问的,但这种提问没有什么作用,并未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

课堂太过于随意,提问缺乏设计且指向不明

与“满堂灌”呈现两极分化的一种课堂状态就是“满堂问”,部分教师为了呈现课堂的互动性,几乎所有内容都以提问的形式来呈现。比如,连最为简单的生字词都要逐个提问,这是没有了解学情的表现。职校生虽然在基础上比普高学生弱一些,但他们也有优点,他们的形象思维较强,更加活跃,更有参与意识。因此,生字词和课文梳理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而且这个部分的展示可以通过学生的预习反馈来呈现,作为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他们完全具备这种自学能力;同时,教师的这些提问往往浅尝辄止。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提问:“你们的生活中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吗?”这样的提问涉及面太广,学生一时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回答。提问没有指向、不够明确,必然会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甚至误导学生。

教师提问后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引导不深入,评价不当

人的大脑处理问题需要时间,但很多教师提问后就马上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学生被点起来后,要么一时语塞,要么回答不够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给予深入、逐步的引导,而是立刻让其坐下,甚至有的教师说出“说得不对,谁知道答案”这样的评价。当学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内心肯定缺乏自信,尤其是在缺乏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紧张,哪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会随之忘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贸贸然让其坐下,没有给予引导,在学生心中就是一种宣告他答错了的暗示,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更何况教师明确地评价其不正确。职校生一般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也就不愿意再回答问题,课堂的实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课堂提问实施策略的反思

《学记》中提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极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结合近些年的学习和研讨,笔者认为良好的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堂提问要有“性格”

这里的“性格”是指特色,课堂提问要体现不同文体的特色。我们的语文教材涉及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剧本、小说等各种常见的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特有的色彩,散文的“贵在有我”、诗歌的“文化之髓”、实用文体的“重在实用”等等,作为呈现文体的课堂提问也要有其文体特色。比如,之前一位教师在教学《<物种起源>绪论》时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是出版社的编辑,拿到这篇绪论,你会让达尔文发表吗?”如此带有情境色彩的问题完全符合这篇文章实用文体的特点,同时也能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之后再逐层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结构、作者进行提问,最后填写编辑意见表,结束课堂的同时,也给了学生进行学习自评的时间,课堂生动有效,这位教师也获得了课堂教学大赛的大奖。

课堂提问要有“阶梯”

课堂提问绝不是讲到哪里算哪里,它应该是一种阶梯式的提问,从难到易,从复杂到简单,在逐步解密的同时完成文本教学。比如,在给学生上《祝福》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杀死祥林嫂的凶手是谁?”之后又设计了几个子问题,分别是“死者档案”“嫌疑人调查表”“死亡地点分析”“死亡时间分析”“总结死亡原因”。通过深入地挖掘,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课堂提问要有“爱心”

课堂提问还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有助于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使其保持兴奋,从而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参与学习,使其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更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而想要营造这样的氛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主动给学生创造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平等交流,真诚回应;第二,尊重学生的回答。没有人生而全知,更何况是需要我们教育的学生。教育的关键就是纠错,就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我们应该以学生的错误为喜,更要尊重學生自主思考的结果,哪怕偏离了常识中的正确答案,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温柔的引导,不要随意让学生丢失“脸面”,而要让他们觉得回答问题是一种愉快的展示,这才是课堂提问需要达到的效果。

结语

如果说学生的思维是燎原之火,那么卓有成效的提问绝对是点燃火焰的打火石。研究提问的艺术永无止境,希望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这把思维的火炬照亮整个人生。

猜你喜欢
文体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美在课堂花开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36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