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皓郅
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实验也应该与生活中的小实验相结合。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可以使我们由易到难接触知识,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能培养我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根据现实中的物理现象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作为高中生,我希望站在自己的角度,结合课堂上教师的物理教学,针对“把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是用简单且生活中常出现的物理现象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物理现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见的“用钢针插气球”的实验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将钢针插入吹胀的气球中,使钢针充分接触到气球的边沿,但是气球仍然不会爆裂,这些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生活中一切现象都可能与物理有关,从而激发高中物理的兴趣。
符合社会所需人才趋势的需要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學习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享受“拿来主义”。
在关于“力的作用”一节中,学生们可以进行试管学游泳的实验,两人为一组,一人将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底朝下插入大试管中,观察小试管在其中的运动;另一人在大试管中放满水,然后将装满水的小试管也插入大试管中,观察两个小试管运动轨迹的区别,这样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到力的相互作用。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重视实验操作能力。在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
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
将生活小实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在进行生活小实验时必须要以教材为支撑,根据教材内容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作为学生,应该自己主动完成实验,如果无法独立完成,可以邀请同学、教师给予帮助。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思考有哪些生活现象与这一理论相符或者类似。当然,生活小实验融入高中物理需要选择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这样可以减少对枯燥教材的抵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力学在物理学习中占比很大,并且有些知识难以理解,我一般会结合生活中的小实验进行演示。如在学习《物体的平衡》这一知识点时,我会这样利用生活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找到一个椅子,并坐在上面,保持上身直立,两只脚与地面呈直角,大腿与地面平行,此时,我会保持这一姿势使自己站立,结果是我无法站立起来。之后,我会自己慢慢站立,观察自己身体姿势的不同。虽然坐下、起立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动作,但却蕴含着物理知识,通过这个小实验,我发现了其与力学物体平衡的知识有关。
与同学合作完成生活小实验
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探讨、发现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互相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锻炼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且有些实验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必须要进行合作。
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我会在课下与同学一起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讨论运用生活中的哪一现象进行实验,并且讨论每个人应该承担的任务,合作完成生活实验,再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了力学之后,我会组织一些对物理实验感兴趣或者对这一知识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实验,三人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椅子或小桌子进行实验。实验要求一个学生坐在物体上,一个学生抓住物体向左拉,另一个向相反的方向拉,观察物体的移动。在这次实验结束后,我们有意识地将实验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明白了一个物体的运动与推力、阻力、摩擦力等因素有关。
借助课外小实验巩固物理知识
物理实验并不仅仅存在于课堂,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许多课外活动中也体现着物理知识。在进行课外活动时,我会有意识地将活动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在学习完有关惯性的知识后,便可选取必要的工具进行有关惯性的实验,将几个棋子高高地列为一列,拿出自己的直尺,将直尺紧紧贴在桌面上,快速将最下面一枚棋子弹走,而上面的棋子则会保持不动,这样,我们便深刻地了解到“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作用便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这个概念性的知识。又如,有些实验需要借助其他物品,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空间或足够的物品协助教师进行生活小实验时,这时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探究能力。学校组织拔河活动,比赛的人员在体型上有很大差距,一组体格瘦小,另一组学生的体形健硕,最终结果毫无疑问是体形健硕的班级赢得胜利。从这一活动中能够理解施加力的不同,体会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知识。
结语
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将生活小实验与物理学习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掌握物理知识,并且这种方式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物理的兴趣,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