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斯
摘要:本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的切克兰德“调查學习”模式为理论依据和逻辑框架,分析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的关联因素及相互关系,再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这四个高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模型,之后将概念模型与现状比较,提出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提出要采取“互联网+”战略。近年来,湖北省大众体育发展迅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高校的体育教学成果能为大众体育参与者提供科学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从而促进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成果通过与大众体育的对接,不断地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内容与思考,使高校体育教学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高校体育教学成果与大众体育的对接,实现社会化提供了新的方式。
一、理论与逻辑框架
本文采用切克兰德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逻辑框架,首先对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的关联因素及相互关系,再以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这四个高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模型,之后将概念模型与现状比较,提出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
二、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的关联因素及相互关系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的关联因素主要可分为校内关联因素和校外关联因素两类。校内关联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体育教学院系、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校外关联因素主要包括湖北省体育教育管理政府机构、社会体育团体、体育企业和知识产权。
(一)校内关联因素及相互关系
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创造者和来源,是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推广的核心动力;高校体育教学院系是对教师进行直接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其管理与服务政策和导向、提供的教学软件硬件设施、创造的教学科研氛围都会对教师进行教学成果社会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是计划、组织、管理、评估和监督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直接管理部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和规划。
(二)校外关联因素及相互关系
湖北省体育局是湖北省省政府主管全省体育工作的直属机构。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能够丰富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促进湖北省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湖北省体育局在政策和措施上的支持与推动。
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①社会体育团体是联系广大体育锻炼者、体育工作者、体育科学研究者、体育事业单位和团体的纽带,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推广离不开社会体育团体的推动和支持。
体育企业是构成体育产业的细胞。体育企业可生产有形的体育用品,也可提供无形的体育服务。体育企业所生产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与高校体育教学成果有着密切和广泛的联系,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和体育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推广与更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 right)。②高校的体育教学成果是高校教师的智力劳动成果,教师对其享有专有权利,在体育教学成果的社会化推广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教师们的体育教学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对教师的法律权益和经济利益的保护,是对教师们进行体育教学成果推广的积极性的保护,从而是对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推广得以长期、顺利的进行的保护。
三、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
国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类:户外休闲教育模式、社会责任教育模式和俱乐部制的体育教学,实行课内外体育化和校内外一体化教学,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结合。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是四个高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本文以此四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纳。
(一)美国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
美国地方政府和高校签订联合开发计划,共同致力于社区大众体育的发展。美国法律规定“社区利用学校的建筑作为体育休闲中心”。在美国有众多的社会体育团体,其中包括各类大学与中学体育协会和21个全国性体育学术团体。
美国大学普遍设有体育中心,面对社会开放,持体育中心会员卡的社会人群可以参加娱乐体育课(主要包括健身类和舞蹈类的大学体育课程),还可以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美国大学体育活动的面向对象并不都是单一化的在校学生群体,教师、员工、校友以及其和大学有密切关系的社会人群都可以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之中,大学学校体育为社会人群提供了良好社会化服务。
(二)英国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
英国体育机构可分为政府机构、中间型组织和非政府机构。政府制定政策,中间型组织指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非政府组织则按照其指导性政策文件进行具体实施。
英国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包含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在内的全部体育领域。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相互联系。从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发展运动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运动天赋,成为竞技体育一员;学校还与社区俱乐部联系,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都保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惯性。
英国制定了“学校体育—体育俱乐部链”计划,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和当地的体育俱乐部之间的联系,帮助在校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验体育文化氛围。英国大学体育在英国体育管理体系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良好的体育设施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还使附近的居民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三)德国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在体育发达国家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从1816年德国第一个体育俱乐部成立以来,到如今已有9万多个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达到2700多万人。这些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在德国的体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都是建立在体育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上。
(四)日本高校体育社會化互动发展模式
在日本,群众体育活动是以学校的运动部和企业的俱乐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学校中的部分体育俱乐部是社会俱乐部的组成部分。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修建体育设施,以设施附近的居民为参加主体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体育组织。从1995年开始,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正式以“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命名,走上了由过去学校俱乐部、单位俱乐部以及单一的社区俱乐部状况向“社区综合性俱乐部”发展的道路,政府不仅大力提倡和鼓励所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向全体居民开放,而且还加大了对这类俱乐部的投入并采取树立典型俱乐部等措施,大力发展这类俱乐部。俱乐部的活动场馆大都是对外开放的学校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设施。③
四、构建概念模型
综合上述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高校体育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共同点:
(一)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均是以体育俱乐部(校内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为核心来进行的,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以体育俱乐部为连接进行互动发展;
(二)主管体育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国家和地区体育发展战略和政策、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提供资金,不参与具体的政策执行和资金分配。
(三)各类高校体育组织和协会以及社会体育团体和协会在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形成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五、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
依据体育发达国家的高校体育的社会化互动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型,结合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关联因素,形成如下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如图2所示。
(一)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构建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社会化模式。湖北省各体育院校和高校的体育院系可联合开发和搭建发布和展示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互联网平台;
(二)湖北省的相关体育主管部门可将高校体育教学成果发布平台的建设纳入到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对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湖北省各高校的体育院系可联合建立湖北省高校体育院系联盟,与湖北省体育总会和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等社会体育团体一起,按照湖北省相关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对高校体育教学成果互联网平台进行建设、更新、维护、宣传、商业运作等政策具体落实措施。
(四)湖北省各体育企业可按照湖北省相关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参与到该互联网平台的商业运作中来。
注释:
①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 583117924.html.
②知识产权(法治概念)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F%A5%E8%AF%86%E4%BA%A7%E6%9D%83/85044?fr=aladdin
③丁英俊,日本社区体育对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启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94-96.
参考文献:
[1](美)莱瑞·约翰逊,萨曼莎·亚当斯贝尔克,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引发的社会反响[J].白晓晶,李胜波译.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18-23
[2]王骏飞,李孝东,付明,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6(4):195-197.
[3]王骏飞,王亚辉,浅谈高校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策略[J],经济师,2015(9):216-217.
[4]张跃军,闫磊磊,MOOC北京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示范探析[J],学校体育学,2016,6(8):83-84.
[5]陈稷轩,袁红,MOOC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研究[J],高等教育,2015(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