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 原创佳题

2018-07-13 06:40江绪先
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命制命题试题

江绪先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它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教育发展方向和中学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因此,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原创试题命制策略和学业评价创新就成为当下应然之义。

一、素养立意,原创佳题的意蕴

历史与社会原创试题是指以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细则为指针,立足教材,借助于一定的真实情境材料或社会热点素材,围绕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等学科素养的一种原创型试题。

历史与社会原创试题要充分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日常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空间认知、历史意识、社会实践、综合思维四个方面的素养要求。[1]

历史与社会原创试题命制过程要秉持素养立意的原则,实现“标准味、时鲜味、思辨味、综合味、情意味”五味共融相生,彰显历史模块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2]和地理模块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新时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评价的新样态。[3]

二、历史与社会原创试题命制策略

(一)精琢三基,让试题有标准味

历史与社会试题命制首先要精心琢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社会命题实施细则》《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与方向,以此作为命题的三项基点,构建“始于考纲、基于课标、归于素养”的命题逻辑,同时精心编制命题计划表和命题双向细目表,明确每道试题所考查知识点的教材分布章节、考试细则的要求条目、考查难度、题型、试题命制来源、考查素养要求等,从而让试题做到立足教材、依标命题,有标准味。

案例1: 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中考模拟卷第25题根据图1-3,描述塞罕坝林场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塞罕坝林场大规模种植樟子松的原因,塞罕坝56年的“绿水青山”发展道路对今天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哪些启示?嘉兴市中考卷第30题要求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分别描述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及必要性。温州中考卷第21题要求从图中找出H市的一个变化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阐述。绍兴中考卷第25题为什么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从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不适合农耕的贫困之地?田纳西河流域的上述变迁给我们区域发展留下什么深刻的警示?

上述原创题均体现了《浙江省2018年社会思品命题细则》第14条:“运用图表等资料,描述区域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与变化;知道不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命题标准,考查评价的学科素养是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即学生学会借助地图、图表等认知工具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比较、解释、说明区域发展的特征和原因等,从而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区域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精选时政,让试题有时鲜味

试题命制要与时俱进,善于精选、整合鲜活的国内外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创设试题情境,结合教材知识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串,让试题充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规整又灵动,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与素养。精选时政材料一般是周年纪念性质材料和当年具有重大影响的时政,以此类时政来命题,就可以做到情境真实,贴近生活,有时鲜味。

案例2:2018年杭州市要西湖区中考模拟卷第26题以两张催泪的纪念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政漫画为载体命制了1道鲜活的试题,要求学生运用史实解释说明中国“那年乱世如麻”“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原因。温州中考卷第23题以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为素材贯穿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外交等历史时期,要求学生分析体悟周恩来的丰功伟绩。台州中考卷第21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人文特点等等。

上述试题精心遴选“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具有历史周年纪念性质的背景材料进行命题,所选命题载体时代感很强,问题设计精巧明快,图文并茂;引用材料庄重规整,思维含量较高;问题立意与时俱进,融合时政与现实;把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效考查熔为一炉,有效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及家国情怀素养等,从而实现了考查目标与效果的最大化。总之,这些原创题很好地体现了“小试卷、大时政”“小课堂、大社会”命题要求,具有较强的时鲜味。

(三)精设问题,让试题有思辨味

历史与社会试题命制要秉持素养立意,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模块的核心素养要求和地理模块的核心素养要求,设问之间要层层递进,形成一个缜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读题、审题、析题、答题的习惯,学会运用概述、联想、推理、想象、比较、归纳、演绎等过程性高阶思辨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缜密性等结论性阐述思维,凸显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让试题有思辨味。

案例3:2018年本校中考模拟卷第27题(1)根据上下文将年代尺①②处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2)找出上述年代尺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其联系;(3)根据年代尺提炼近代中国历史演变中的一个主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载体,贯穿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与艰辛的探索进程,精心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剖析。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引导学生依据年代尺中时间顺序合理推理相关历史事件的时空顺序,补充出①是“洋务运动”,②是“甲午战争”;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素养,要求学生在第(1)小题时空顺序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推理的思维方法,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这两组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史实来论证二者之间的历史因果关系;第(3)小题要求学生结合年代尺和前两问内在联系,运用归纳的思维方式“提炼”一个历史主题,或是“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加深”,或是“不同阶层对中国近代化的艰辛探索”,或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实运用演绎、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论证、解释自己的观点与主题。

总之,这道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历史综合思维与素养,有较浓郁的历史思辨味。

(四)精合知识,让试题有综合味

历史与社会试题命制要有效整合历史、地理、心理、国情、法律、时政等学科知识,凸显学科综合特色,着力做到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单元章节间适切综合,也可以是记忆、理解、运用、探究等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目前,浙江省社会思品学科中考试卷的5个材料分析题分别是“地理综合题、历史综合题、史地综合题、政史地国情大综合题”,培养与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让试题有综合味。

案例4:温州市2017年中考卷第25题、2018年中考卷第22题分别以“一带一路”和“工业革命”为载体实现综合。杭州市2018年中考A卷第37题以“农村问题”为主线实现综合,B卷第33题以美国旧金山硅谷为主线实现综合。

温州市2017年中考卷第25题分别以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今天信息时代三个考查环节为命题主线,从古今中外综合、区域空间综合、史地政综合的命题思路来阐述“一带一路”所蕴含的“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引导学生增强对“一带一路”和中国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的理解与认同[4];2018年中考卷第22题分别以英国领航、美国追赶、东方竞渡三个环节为命题主线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美国、中国、日本的历史影响与启示,围绕工业革命这个核心问题实现中外历史横向综合与联系;杭州市A卷分别从唐代两种农具的作用、1950年土地改革的历史作用、1978年小岗村包干到户改革的历史意义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历史纵向发展视角分析中国“三农问题”改革发展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因此,上述原创试题体现了中外历史、历史与地理、社会与思品学科的相互综合、融通,有效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大综合理念;也体现了命题素材的整合、考查内容的综合、答题思维的融合,从而让试题充盈着浓郁的综合味道。

(五)精导三观,让试题有情意味

历史与社会试题命制秉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要以生活化、乡土化的正能量素材为载体,科学设计问题,注重“唯物史观、人地和谐、家国情怀”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融合与引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试题有乡土情意味。[5]

案例5:绍兴市 2017年中考试卷第23题以绍兴的黄酒、自然山水、历史名人、文化积淀为命题素材,2018年中考卷第23、24题分别以鲁迅和宣侠父,五常大米和新昌年糕为命题素材。杭州市2018年中考A卷第36题以塘栖镇枇杷和大运河,B卷第31题以桐庐红灯笼外婆家和瑶林仙境等旅游景点为命题素材。湖州市2018年中考卷第24题以荻家兜乡村民宿为素材。衢州市2018年中考卷第21题以山西老陈醋为素材。[6]

上述试题分别以本土的“特色经济、特产、山水、名人、风俗的关系”为主题,融地方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为一体,命题形式既有图表材料,又有文字材料;既有表格填空,又有分析运用。试题乡土和文化气息浓郁,突出了乡土素材的教育意义,考查学生以地图、图表为载体,获取所需相关信息、描述区域自然环境、解决现实问题等学科能力与“区域认知”“人地和谐”“多元联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关爱家乡、记住乡愁、传承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当然,历史与社会学业评价除了精心命制上述“五味共融,素养立意”的原创试题外,我们还应该尝试发挥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多层次、多结构、多途径、开放性地思考某一问题,合理使用充分而准确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形成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能全面考查、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学习方案与进程;结合学生思维层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整合,真正体现“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课改理念。

【注释】

[1]牛学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6年第4期。

[2]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

[3]刘汉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地理教学》2017年第12期。

[4]蒋金崇:《剖析一道试题,获得三点启示》,《教学月刊(中学版)》2017年第7-8期。

[5]陈大斌:《历史教学中基于乡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年第12期。

[6]本文中所引用案例均摘自浙江省教育资源网2018年各地市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http://ms.zjer.cn/index.php?r=studio/post/list&sid=269&cid=8015,瀏览日期2018年8月28日。

猜你喜欢
命制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学习”试题的命制与功能
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