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莲
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比较突出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具有阅读课本中所提供的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其学会把自己的阅读能力拓展到更多课外文章中来,当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对所遇到的适宜文段进行合理分析时,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显现出了成效。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要紧抓学生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的这种“读”所包括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轻声的试读、默读,也有大范围的整体泛读、精心细读等。事实证明,紧抓学生的“读”能够延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但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过于重视教师讲解而忽视学生的“读”,甚至有时会出现教师一讲到底而基本放弃学生“读”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使阅读教学的效果变得较为低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会收效甚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的“读”,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进行初二语文上册《昆明的雨》这一课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由默读文本,利用文下的注释与工具书把字词障碍解决掉;接下来由学生轻声再读课文内容,把握其大概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尝试把握合适的朗读语调,力求较为准确地传达出文章所蕴含的多重情感。如其中“深沉”“多情”的情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稍微迟缓一些,要显得比较稳重,要含有一些感慨的味道在其中。当学生把握朗读的语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横向的文本阅读比较,激发学生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对课文内容的“读”一旦上升到了一定的层级,对内容的理解也就会变得较为透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二、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要按照一定的层次紧抓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教师要真正地把这种能力的养成放在重要位置上,并对二者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训练要求的适当性、逐步训练的层次性以及所要训练的着力点。在整个初中阶段,抛开初三的语文复习时期,教师可以针对阅读内容进行阅读能力训练,其方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就可以大胆采用。教师不要拘泥固定于某种方式,可以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纲要,设计出测验学生阅读效果的训练题目等,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灵活适度的处理,逐渐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能力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要精选一部分文章作为阅读范例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从中学到一些理解与分析文段的技巧。这类所选课文可以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白杨礼赞》《壶口瀑布》等示范性较强的选文,等到学生经历了一定量的训练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容易被接受的如《时间的脚印》《我一生中的重大抉择》《美丽的颜色》等选文,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方式与方法进行自行设计、自主研读,教师在其中只需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点拨。当完成这些训练后,教师可以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训练,收集一些难度适中且能够体现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课外文段,让学生进行延展练习,从这些练习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养成要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训练的范围
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教师要在教材的设置安排上紧紧扣住这一点。除了精读文章外,还有不少自读性文章,但仅仅依靠这些有限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精心甄选并推荐给学生更多的文章,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训练的范围。在拓宽阅读训练的范围之前,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讲授要精炼,要多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延伸到课外阅读训练中去。此外,教师要借助一些课外阅读篇目给学生做出一定的示范延伸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将所学方法运用到新的文章阅读理解中。等到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就可以把一些课外阅读文章放手给学生。不过一开始教师不能彻底放手,而是要参与进来细心观察,记录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精彩之处与思路不畅的地方,并抽出时间集体进行研讨,把精彩之处展示给学生来效仿,把難以处理的地方出示给学生,进而共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如此多次训练下来,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拓宽,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不断提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外阅读内容都适宜于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师要仔细甄选,找出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文段,根据实际逐步拓宽学生阅读训练的范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
教师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多个切入的角度,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入手,只要教师努力做实做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自然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