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娟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加速了模式创新的步伐,从以前的追赶技术,到现在的技术领跑,未来金融服务外包将迎来爆发式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分析,2018年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795亿元,预计未来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在22%-30%。
如此快速的发展,将迎来巨大的专业人才需求,而当前金融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具备软件操作、业务流程操作,具有一定外语水平和金融基础知识的专业人才更少。
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中国传统金融面临一个新的机遇,在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方面,我们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加之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降低自己的利率成本获取收益,是银行最关注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正是金融服务外包可以为行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服务外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今年,博鳌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这为许多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比如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成都,已成为国内最具产业规模效应的金融后台集聚地区之一,同时已成为国内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交付的重要承接地。大型金融机构、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企业20强,纷纷以共享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公司化运营等多种方式在成都运营并落户。
金融服务外包一般指金融后台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与前台业务相分离,并为前台业务提供支撑。目前,随着一些监管新规的出现,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助性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档案管理、资金清算、保险双录质检等成为新的外包热点。金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在未来的迅速发展中将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和服务型人才,这与我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质在于,降低金融企业成本,使其将资源集中于优势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成为阻碍金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金融企业如选择外包服务,通常可节省30%-65%的成本开支和管理费用。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如主动与高职院校寻求合作,直接打通人才供需双方的通道,不仅降低了中间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还降低了人才流失的比例。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新技术的发展,传统金融领域面临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面临转变。这意味着,传统金融领域人才需求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对高精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将增加,而传统基层就业岗位将减少,如银行柜员、大堂经理等岗位已经锐减。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何去何从,必须寻找新的就业领域。除了面向互联网金融外,通过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另辟蹊径,也是毕业生进入金融企业就业的敲门砖。
基于以上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近年来,一些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已经主动寻求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这与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不谋而合。因此,两者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解决人才供求矛盾。
高职院校拥有良好的人才资源、实训场地和金融实训软件,通过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共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学院”,将有效利用和释放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建成集人力资源开发、一线操作人员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身的产业学院,一方面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和品牌效益,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开展挂职锻炼,企业专家也可定期到学校开展业务培训,双方共同开发行业培训课程、学生实训课程,共同编写行业培训教材和学生实训教材。通过产业学院的运作,真正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订单培养,一方面解决了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同时也缩短了企业岗前培训的时间,节省了不少人才招聘与培训的成本。四川现代职业学院通过与成都银雁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成立了两届“银雁金融订单班”,其模式为“行业认知——产品、岗位认知——贴岗实习——顶岗实习”,前期在大一的行业认知中,由企业教师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金融服务外包行业,中期正式组建订单班,企业产品经理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讲解产品和岗位具体情况,后期选拔学生进入银行大堂经理、档案管理等相关岗位进行贴岗和顶岗实习,通过该模式,双方已经为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商银行等银行网点输送了一批专业对口的大堂经理、档案管理、现金清分等岗位人员,订单培养初见成效。
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多与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企业开展,而随着智能柜员机和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金融行业的岗位和人才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金融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直接合作意愿不再强烈,与金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难度将加大。因此,针对高职金融类专业,我们应该另辟蹊径,通过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学徒制试点,才是切实可行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将不仅停留在订单模式阶段,而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在前期校园中的植入,重视企业内训课程在中期教学环节的植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全过程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学徒身份的认同、实训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根据前期订单试点的经验,学徒制试点,可以将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各大产品线经理作为师傅与贴岗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建立师徒关系,同时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方无缝对接的双导师教学团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