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霞
宫颈癌的发生率在我国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常发生于子宫颈腺上皮部位或者鳞状上皮部位[1]。临床上关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多项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生与衣原体、病毒以及细菌等生殖道感染呈高度相关性,特别是HPV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患者96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阴道镜检查、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方法明确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年龄21~57岁,平均(35.26±4.57)岁;其中CINⅠ19例、CINⅡ29例、CINⅢ32例、宫颈癌16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诊治的患有宫颈炎无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3~55岁,平均(34.75±4.26)岁。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沙眼衣原体(CT)、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BV)。采用美国DIGENE 公司的第2 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HPV;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SV-2;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T;采用唾液酶检测法检测BV。观察患者的HPV、HSV-2、CT、滴虫以及BV感染情况,并分析HPV 感染类型。
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最高,为93.75%(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6/96)(P<0.05),见表1。
表1 患者HPV、HSV-2、CT、滴虫以及BV感染情况(例,%)
*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HPV感染类型包括低危型、可能高危型以及高危型。CINⅠ患者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62.50%(5/8),CINⅡ患者为83.33%(15/18),CINⅢ患者为89.66%(26/29),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6)(P<0.05),见表2。
表2 HPV感染类型(例,%)
*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
宫颈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鳞癌、腺癌和鳞癌,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的发生与多产、早婚、过早性生活、经济情况不良、性生活紊乱、吸烟和口服避孕药相关[6-7]。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的典型步骤,属于宫颈癌发展中的前期阶段,也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原位癌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8-9]。宫颈癌早期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而一旦到了晚期则临床治疗效果会显著降低。因此,如何尽早发现宫颈癌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发达国家由于普遍开展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使宫颈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有效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是预防宫颈癌的最佳途径。
HPV 作为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小DNA 病毒,具有高度组织和宿主特异性,可以引起黏膜增生到恶性肿瘤的多种病变。机体感染HPV病毒后,免疫系统会发生改变,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或细胞因子,造成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10]。HPV感染是造成宫颈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必要条件。本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最高,为93.75%(15/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6/96)(P<0.05);表明宫颈癌与HPV感染之间紧密相关。CINⅠ患者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为62.50%(5/8),CINⅡ患者为83.33%(15/18),CINⅢ患者为89.66%(26/29),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7)(P<0.05)。表明在HPV感染类型中,高危型HPV的感染与宫颈癌高度相关。根据HPV的致癌潜能,可将其感染类型分为低危型、可能高危型以及高危型。不同型别的HPV感染能引起不同的临床病变。Arnold等[11]研究发现,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需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