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卫琴 马顺高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蠊缨滴虫是一种寄生于昆虫体内的单细胞原虫,通常寄生于白蚁或蟑螂(蜚蠊)的消化道内,是一种极少见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1]感染蠊缨滴虫的患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现将我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检出蠊缨滴虫的情况报道如下。
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6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结果,其中男506例,女356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15岁,平均53岁。
水平台式低速离心机、OLYMPUS普通光学显微镜,瑞氏染液(贝索公司提供)。
接到标本后以2000转/分钟的离心速度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每个部位标本制2~3张片子,写上姓名及唯一编号,湿片下观察虫体的活动能力及形态特征。凡湿片上观察到能做直线运动或原地打转、鞭毛有规律摆动的虫体作特殊标记,待干行瑞氏染色,油镜下观察虫体形态、着色情况及鞭毛等特征。
862例患者标本中有23例检出蠊缨滴虫,检出率为2.67%,其中男性患者检出15例(1.74%),女性患者检出8例(0.93%)。蠊缨滴虫的形态特征(图1、图2、图3、图4):蠊缨滴虫多为梨形、圆形或椭圆形,虫体长约20~30um,宽7~10um(约2~3个红细胞),后端较透明圆滑,前端顶部布满很多绒鞭毛,环状丛束排列、长短不一、约5~10um。新鲜湿片中活的虫体前端的绒鞭毛左右不停的摆动,摆动的方向和幅度都较一致,虫体随着鞭毛的摆动做比较活跃的有轨运动。蠊缨滴虫经瑞特染色后,油镜下可见大小不等,梨形、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呈紫红色,胞核大而明显,呈紫黑色,鞭毛为深紫红色的虫体。
蠊缨滴虫是一种罕见的机会致病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缨滴虫科、缨滴虫属。[2]蠊缨滴虫多与白色粘液絮状物及细胞黏附在一起,加之检验人员对该寄生虫的识别能力不足,是痰涂片检查蠊缨滴虫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对蠊缨滴虫形态的识别能力,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时认真查找每份标本的病原体,是提高蠊缨滴虫检出率的关键。 要特别注意的是,光镜检査在形态上蠊缨滴虫应与支气管矮柱状纤毛上皮细胞相鉴别(图4)。蠊缨滴虫经瑞特或吉姆萨染色后,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如固定或染色不好,虫体变形,难以辨认。因此结合在湿片上观察虫体形态及运动方式有利于蠊缨滴虫的辨认。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的呼吸道疾患有交叉表现,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如抗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难以用常见病因或原发疾病解释者,不能排除蠊缨滴虫感染的可能。特别是肺炎伴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肿瘤患者、血液病患者、中老年及儿童患者等,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无效者。
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找到蠊缨滴虫对诊断起到关键的作用。蠊缨滴虫感染治疗首选甲硝唑,若甲硝唑治疗无效时可选用其他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呋喃唑酮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