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松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一
我喜欢旅游,也喜欢收集“旅游图”。空暇时间,我翻看这些“旅游图”,回想自己曾经在某条马路漫步的情形,感受尤其亲切。我认为,这样的体会与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异曲同工。“逛马路”就是教学实践,“旅游图”就是课题研究方案。
众所周知,有些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照理说,教师们每天埋头于备课、上课、批改,教学实践经验是非常丰富的,但一遇到做科研写课题,大家就普遍产生畏难情绪。
有一种说法比较形象:做科研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说出来,把说的写下来,把写的做出来”。对教师们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写下来”,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章法地写,这就牵涉到科研课题方案的撰写问题了。
二
科研课题,说到底就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没有课题,因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问题从哪儿来?简言之,就是来源于自己的“看到听到想到”,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问题而言,也是解决不完的,旧问题解决了,又会冒出新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所以科研课题层出不穷,乐趣也在其中。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的撰写,要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二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三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围绕这三个方面,写成一个较为规范的课题文本,也有着格式上的要求。笔者多年从事教科研及管理工作,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分解,并梳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也就是说,一个较为完整的科研课题方案,一般包括九个要点: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课题研究综述”;三是“课题界定”;四是“研究目标”;五是“研究的内容与策略”;六是“研究方法与对象”;七是“研究步骤”;八是“课题的预期成果”;九是“研究条件分析”。九个要点也可以灵活处理,但其中的第一至第五点,始终是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的重点。
三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包括澄清问题内涵并表述精准(课题界定)和在什么起点上研究(研究综述)三个方面。
“问题提出”往往基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现实性,通俗地说就是“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撰写时要归纳出几个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然后分别加以剖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小学语用教学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可以归纳出“读写脱节”“为写而写”“缺乏情境”等现状并进行分析。重要性,可以先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找出有关依据。以语用教学研究为例,就可以引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加以论述,以实践性为途径、综合性为手段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最终都指向“语用性”这个目标。除此之外,也可以引用孔子、叶圣陶等教育家的观点加以阐述,比如“有教无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等。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教育家之言,均要与课标主张保持一致。可行性是针对开展科研的教师自身而言的,不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自己都要有条件、有能力顺利完成这个研究。
“课题界定”就是要澄清问题的内涵,关键在于用较为简洁的文字把问题的内涵表述清楚。这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之所以视科研为畏途,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问题的聚焦能力。从狭义上讲,“课题界定”就是要求将课题方案标题中的关键词和整个标题用准确的文字表述出来。以我的省级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自创文本’教学研究”为例,其关键词显然是“自创文本”(有些课题的关键词也可能有两三个),除此之外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不需要定义的,因为早已约定俗成了。那么什么叫“自创文本”?相对于现行教材课文“作者写、编者编、教师教”三者脱节而言,自创文本是教师“自己写、自己编、自己教”,三者紧密相连,是自选文本(作者写、教师编、教师教)的升级版。界定完关键词之后,再对整个课题进行简明扼要的界定,告诉大家本课题将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和预期达到什么目标。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综述”就是搜罗与自己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然后取长补短,就是所谓的“先综后述”或者“边综边述”,用“文献研究”也可以解释。从课题研究来源看,就是课题研究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课堂实践,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自己的阅读思考。无论是“先综后述”还是“边综边述”,都要密切关注自己教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古与今、国内外、省市县几个方面博览群书,捕捉典型,加以归纳提炼与剖析点评。“研究综述”的关键在于鉴别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缺点,对于优点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对于缺点或空白,正是自己课题研究的重点所在,这就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创新性。可以说,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都是在别人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四
“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是科研课题方案中的重中之重。我称之为“研究策略”,又将它分为研究性、计划性、基础性三个方面。
“研究性”强调的是“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从课题方案文本角度说,这是整个方案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研究内容合适、研究策略得当,课题研究才能取得成效,反之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照理说,研究内容已经在界定中确定,其实不然。因为课题界定只是对关键词的界定,没有对课题研究内容的明确界定,而研究策略也一定要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比如,我的“小学语文‘自创文本’教学研究”,研究内容如何确定?可以是“自创文本的‘创作’‘编写’‘教学’”,也可以单单研究“自创文本的‘教学’”。不论何种情况,都要以“自创文本的‘教学’”为重点。研究策略也一样,围绕“自创文本的‘教学’”,我设计出“指向阅读的自创文本教学”“指向写作的自创文本教学”“指向群文教学的自创文本教学”“指向习作修改的自创文本教学”四大研究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研究成果最终获得浙江省科研成果二等奖。
“研究性”的另一个方面是“研究的方法与对象”。就研究方法而言,教师们最常用的是“行动研究法”,也就是“实践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思考边改进,边改进边总结,这是绝大部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路径。在研究过程中,当然也不排斥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的结合使用。
“计划性”要求列出课题研究的时间表。如果研究周期为一年的话,那么要分成几个研究阶段,比如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实践研究、中期小结、结题鉴定等。每个阶段计划开展哪些研究活动,也要择其要点罗列出来,特别是实践研究阶段,计划开展哪些基于课堂实践的科研活动,写清计划,更加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这部分的撰写类似于教研计划,不是课题方案的难点。
“基础性”指的是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可以分成“人”“财”“物”三个方面。
“人”就是指课题组成员。一般而言,各地要求申报的课题,研究方案文本之前都有一张《申报表》,包括课题名称、立项年度、级别类型、批准单位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课题组长及课题组成员情况”,要求填写姓名、职务、职称、承担的研究任务等信息。
“财”指的是研究经费的保障。一个县市区级课题,如果不举办大型研讨活动,用于邀请专家、购买学习资料,三四千元也足够了。
“物”包括物质、非物质两方面条件。物质条件指开展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比如充足的图书资料、先进的教学设备等;非物质条件应重点撰写,包括研究顾问资源、课题组成员、与此课题研究相关的已经完成了的科研成果及论文。
五
问题的提出等九个要点是课题研究方案的常见格式,犹如常规“旅游图”都会标识出政府、公园、火车站、客运站、公交线路一样,但有的特色“旅游图”还会专门标识甚至放大核心商圈、著名景点的示意图,更加便于游客使用。课题研究方案也一样,有的省市称之为“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论证”,包括“核心概念及界定”“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课题研究价值、目标、内容、思路、过程、方法”“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创新性”等,也有的省市课题方案要求递交表格式文本,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的变化,其核心还是高度一致的。
开展教育科研就是“想好了做”,“想好了”的物化要求就是撰写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方案,有了方案,“做”起来就会更加有谱。这也正如旅游一样,手拿“旅游图”,游遍城市信心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