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芳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镇江 212000)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监测技术与方法的支持,这是保障土壤环境监测科学性及其结果客观性的基本条件。通过土壤环境监测,人们能够全面且准确地把握土壤环境真实状况,提升土壤监管成效,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壤污染物类型丰富,包括无机物、有机物、农药、放射性物质以及寄生虫等,其中重金属与酸等属于无机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属于农药。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兽药、抗生素等污染物也在土壤中被发现,这些新型污染物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主要通过异位测定和原位测定来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检测。异位测定就是在采样后通过实验室测定方法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光学分析法、仪器联用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等,其主要适用于土壤中的无机物检测。色谱分析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则比较适用于土壤中的有机物检测。而原位测定也就是通过现场测定来实现,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等是常用的方法。
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是依据国家标准与环保行业标准开展的,目前主要有23个无机物监测方法、17个有机物监测方法、3个放射性监测方法以及8个理化指标方法中,其包含的具体方法如表1所示。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当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表1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分类
该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的有机融合,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协调作用,将多项科学技术紧密融合起来,包括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以及空间技术等,在高密度、多学科的集成状态下,采集、处理、管理、传播并应用空间信息,从而满足土壤环境监测对数据信息的实际应用需求。基于遥感技术,人们可全面把握土壤环境整体情况,以便采取可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成效[1]。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传感器、核酸探针以及新的指示生物等的协调运用,建立一种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其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着生物传感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能够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准确识别,其操作便捷程度高,测定速度较快,基于该项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来开展生物治理,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物理化学技术能够满足土壤中化学物质的监测需求,并基于此开展科学化治理。在土壤污染监测工作中,其通过电感耦合技术、激光溶蚀技术以及氰化物反应等技术来实现,可以准确获取土壤环境监测数据,有效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支持。
就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包括监测制度与评价体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漏洞,这就导致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给土壤环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极易出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很多情况下,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落实,导致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效性不足,甚至会影响土壤环境监测的科学性,无法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更具复杂性与特殊性,当前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导致其无法严格且高效地落实。土壤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相关人才培养不到位,导致部分土壤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技能无法满足土壤环境监测岗位需求,这就势必会影响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2]。与此同时,土壤环境监测部门在先进人才引进方面的工作不到位,部分情况下一味节约经济成本,并未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引进机制,并未在土壤环境监测设备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先进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仪器不足,也会影响土壤环境监测效率。
当前,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很多技术在深度与广度上存在严重不足,有待深入探索。很多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不足,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土壤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价值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势必会影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土壤环境监测现行标准中,监测污染物数量存在不足,种类不够丰富,当前我国很多生产、使用与排放的化学品与特征污染物并未涵盖,严重影响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就实际情况来看,特征污染物类型明确,石油烃类、毒杀酚、灭蚁灵等均属于污染物,相关土壤环境监测标准虽然明确规定了这些污染物,但相关监测方法并不完善,导致此类指导值在技术方面的执行难度较大,土壤环境监测的成效较低。与此同时,现行标准中污染物监测数量不足,加大了监测因子的确定难度,尤其是企业用地类型丰富,污染源类型不单一,往往会涉及化学品与生产加工污染物等,而现行标准中监测污染物种类不够丰富,无法包含实际污染场地中所有污染物类型,导致土壤环境污染控制不到位。
为全面提高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成效,人们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制定科学且可行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并将其严格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确保土壤环境监测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也就是说,要就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加以完善,细化土壤环境监测内容,及时准确地公布土壤环境监测结果,为后续土壤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数据共享提高便利,从而严格落实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为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创造条件。在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机制的基础上,要将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加以规范落实,以有效应对土壤环境监测问题,提升土壤环境监测质量。
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要加大资金支持,为人才与设备引进提供可靠支持,以从整体上推进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就是说,要全面把握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尤其是土壤环境监测相关部门要将土壤环境监测资金严格落实到位,并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以便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加强现代化土壤环境监测设备与仪器的配备,从而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与设备支持,切实改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人们要科学应用现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信息时代下,基于网络技术构建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动态化的土壤环境监测,全面把握土壤环境状态,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3]。在应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要致力于建立健全土壤环境污染快速反应体系,完善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从而降低意外土壤环境污染事故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大力应用,人们能够全面把握土壤环境污染具体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并据此开展综合分析,采取可行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土壤环境污染,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针对现行土壤环境监测标准中污染物数量不足的问题,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标准方法顶层设计,对土壤环境污染物控制种类进行合理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成效,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具体来说,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明确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细化其中各项内容,将标准方法体系规划与发展提升到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确保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得以规范化、系统化。为了实现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的顶层设计,人们要明确标准方法与技术规范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充分发挥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价值的基础上,尊重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连续性,融入现代、高效且便捷程度高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以不断完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支持。
随着污染物控制种类的增加,人们要结合土壤类型具体参考相关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田块地一般参考与土壤有关的农作物残留标准,明确其控制污染物类型;而企业用地方面,一般需要调查企业历史,将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且对人体健康与土壤环境存在较大影响的特征污染因子筛选出来,在考虑化合物特性的基础上,开展风险分析,获得相关数据信息,明确目标污染物,进一步建立污染物标准测试方法,合理增加污染物控制种类,从而完善土壤环境监测标准方法顶层设计。其中,化合物特性主要包括反应降解、土壤吸附性以及挥发性等。
为推进整个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人们要高度重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基于土壤环境监测现状,采取科学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引进素质高、能力强的先进人才,加大土壤环境监测研究力度,科学控制土壤环境污染,从而全面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效率,从整体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