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 100875)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李叔同,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华横溢的高僧,其艺术造诣集诗词、书画、篆刻等形式为一身,开拓了新的民族精神文化。李叔同早年以在书法方面的造诣驰誉当世,皈依后持戒精严,六艺皆弃,唯书法不舍,并将书法之法与佛教佛理集为一体,利用书法的实用性将其作为佛家写经的载体,以达到自己“写心”的目的,将心中大道至简的佛法在书写中运用到淋漓尽致。“弘一体”质朴、简淡的书法美学特质本身也蕴含着李叔同对佛教的参悟与体会,充溢着佛教美学的研究价值。
“弘一体”在弘一法师的生命轨迹中是有不断渐进与演变的过程的,根据其人生经历、参佛的实践经历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上来看,具体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这三个阶段使“弘一体”从原本的碑意浓厚、有较重临摹痕迹的书风逐渐演进为超脱世俗、洗净人间浊气的空灵之感,以达到佛教的无物、无我的最终境界。
第一阶段即弘一法师在俗时的书写风格,其由师古、传承等特点展开书法创作。弘一法师年幼时就已经颇有坚实的书法功底,为未来“弘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先从篆书入手,楷、隶、行、草均有涉猎,尤其感兴趣于六朝碑帖,并潜心钻研,因此,早期的“弘一体”中六朝碑体的书写风格始终贯彻其中,在师古的同时用笔凝重遒劲、厚实古朴,字势舒朗开阔,笔画间留白甚少,尽显茂密之势,行笔起止均有魏碑的痕迹,风神洒荡、提顿起伏的笔法也透露着黄庭坚《松风阁诗卷》的意味。
第二阶段为弘一法师遁入空门后,由于对佛法的虔诚和深入研究,思想境界不断改变、深入,逐渐形成淡然脱俗、犹如深入不食烟火之境的书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受普陀山印光法师“写经不同于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之教。因此,他决定自己应一心系佛,认定书法只是一种抄写经文的工具,取其意趣尚可。
这一决定促进了“弘一体”的发展,进入“弘一体”发展的第三阶段。由于对佛教的信仰,弘一法师沉浸于“戒、定、慧”的书写,佛教中的戒、定、慧是相互关联,并且逐层递进的关系,即“戒”断绝身体、言语、意志上的罪恶;“定”始终专注、专一的心境,亦“三昧”;“慧”,即拥有智慧,藉以判断道理,故修行佛法者必须“依戒资定,依定发慧,依慧断除妄惑,显发真理”,此“三学”是佛门的伦理和实践基础,弘一法师沉迷其中意味。曾有传言曰:有人请弘一法师写字,他写好后,把字寄给索取者的同时,把剪下的杂纸条也一同寄还,可见,弘一法师持戒精严如此,因此其多次书写“戒、定、慧”以警戒佛家众人,以此共勉。弘一法师书写的“戒、定、慧”摒弃一切华丽的书法技巧,如他所言:“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决不用心揣摩”,如此将毛笔简单触于纸上,用笔如儿童般稚嫩、拙朴,凸显出一种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禅意。而在弘一法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十年才是“弘一体”发展到极致的高潮期,他将书法技巧、技法全部抛之脑后,书写中流露出脱俗后的平淡,是修其心性的结果,更能体现脱离凡尘的意味——平淡却彰显简约之美,这正印证了弘一法师谈书法时所感:“最上乘的字和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
不同于其他传统美学,佛教美学有着别具一格的美学范畴,“佛教的美学范畴系列不是以美和美感为中心构成的范畴系列,但这绝不意味着佛家没有美意识”。佛教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一律是虚幻的,不管是自然还是人生,统统是抽象的幻影,因此,佛教美学中的美与现代意义上的美大相径庭,佛教美学大多形容感性的形象美好或者赞颂遵循佛教教义的人与事,大多称之为“妙”而非“美”。
观之佛教美学与艺术的联系,中国传统美学中在书法、绘画方面的虚实观念则是吸收了佛教的色空观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塑造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而传统意义上的书法、绘画作品往往以笔墨写意、传情,用具象的笔墨表达作者自身抽象的心境。而佛家并不提倡将艺术当做宣泄情感的主体,佛家重视的是将艺术作为弘扬佛教礼法的工具,艺术对于如何为弘扬佛法而服务也十分考究。
因此,佛教中的美,其实是一种自在性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感觉,也就是属于识的范畴,即物而离物,“即物”指的是与物打交道,遵循的是外在事物与自身的关系,不能控制物体本身。而“离物”则称不被物所控制,超越物体,形成人的主观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可称为“佛教中的涅槃”。这里所提到的“涅槃”,可根据王海林先生在《佛教美学》书中的阐释理解:“涅槃的原义为灭,小乘对涅槃的理解也并不复杂,颇能顺理成章,按照小乘构拟的三界,生众超升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既无身质身量,也无心识,处于绝对寂静。但还有一种定心相和极微细的想丝被牵绾在三界浊世之中,因而仍有寿命。若断掉着一丝细想便进入了涅槃境界。”涅槃所指就是达到无上妙乐的境界,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的清静祥和之境。
观之“弘一体”中的佛教美学,弘一法师在生命后期多书写佛教题材的文章,个人的思想开始超脱世俗、空灵生动,不再追求世间的书法艺术,不被前人的书法技巧所控制,改“写字”为“写心”,体现的不是笔画结构,更多的是一种心境。因此,晚期的“弘一体”是在佛教虔诚的心境中形成了淡雅、空灵的自我书写风格,蕴含着独特的佛教美学的研究价值。
佛教提倡“自悟”来理解事物,弘一法师晚期以书写佛语和经文为主,书法则是其弘扬佛教思想的一种工具,书写时多随其心境表现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一种超然脱俗的格调,与弘一法师日常的参禅、拜佛的生活、佛家思想的熏陶息息相关。晚期“弘一体”用笔圆润且含蓄,笔画收放更近法度。在结体中,晚期“弘一体”字如水一般的清静和透亮,最为巧妙的是点画之间不相黏连,字体内部留有大量空白,而笔画又呈现高度浓缩之势,多用简笔和连笔,横向笔画收缩,竖向笔画拉长,结体瘦长,表现出爽朗、平淡的风格,从单个字来看,多数字上面宽下面窄,给人带来一种凛然之感,彰显虔诚,颇具雅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朴拙圆满,浑然天成”的境界。
佛家强调的“有为”思想,即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修行,从而达到涅槃寂静的妙境,这种超脱世俗的观念渗透到了李叔同的书法创作中。参禅、悟禅使得弘一法师不断进行自我的修行,以至涅槃寂静这种超越一切时空的境界,为此,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审美理念: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这种恬淡的人生追求融入到书写中所表现的空灵书境,即为弘一法师用书法来诠释的禅宗思想。
“弘一体”晚期结体瘦而长,章法稀疏而开阔,点画圆润,书写速度匀称,笔画干净淡雅,用笔缓慢,转折处圆润而不露笔势,彰显独特的禅境之美。可见,当弘一法师遁入空门后,他的生活无忧无虑,随遇而安,书写也不再有棱有角,笔画化繁为简,章法布局留白空灵,瘦长的字体都给人以清淡之韵味,这样的美学思想正是佛家所追求的自由、静寂的世界。
“弘一体”是弘一法师从遵俗法、从而自由、淡泊以至达到佛教中涅槃的最高境界的具象化表现,其中所蕴藏的佛家美学即弘一法师超脱书法的技法本身,不被世俗所困的一种绝对自在性的书写方式。对于“弘一体”中的佛教美学的更深层面的探究,就是从弘一法师的心灵迹象出发去感悟他的思想演变。“弘一体”的字势及意蕴所彰显的宁静、淡泊、空灵、自由之美给后人带来一场真正的佛教美学盛宴,教人们读懂佛教美学的真谛在于心灵上的超越。因此,“弘一体”的发展迹象及后期所蕴含的境界指导了人们对佛教美学的理解、对于书法的艺术价值乃至人生哲学的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叔同.《李叔同的禅语与修身》[M].译林出版社,2016年.
[2]高振农.《佛教文化与现代中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3]王海林.《佛教美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4]王志敏.《佛教与美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