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基因的心理构建
——《湄公河行动》时代语境下的影视心理分析

2018-07-12 15:31郭晓洋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66071
大众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湄公河审判心理学

郭晓洋 (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66071)

中国民众境外遇难,面对舆论非议和不公正的审判,中国警方突破重重阻力,为其沉冤昭雪。本片立足真实事件,兼容国家利益与个人英雄主义,还原众相情感,捕捉主旋律下的时代内涵和人性书写,比对理性案件线索和感性人物心理的反差,暗喻潜意识里的自我挣扎。

一、机能主义心理学主流意识构建

约·霍姆曾说:“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万事万物发展至今,定是经历了岁月长河的锤炼和洗礼,沉淀出的无愧于时代发展的独特符号。而这一过程中,主流文化的牵引使众多影片有了独特的时代向心力,《湄公河行动》就是被时代精神沉淀出的主流价值的构建,契合了当今视野之中的主旋律之潮。

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电影的精华之处在于情绪的表达。铁钦纳将情绪分为情感,情绪和思想情感三种形态。情绪是随时存在的,情感为情绪的制高点,而思想情感是在感受和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到的深刻情感。三者在影片中皆有体现。

在情绪层面上,舆论导向是本片创作的重要动机。基于国际化视域下的湄公河大案,各国的舆论矛头直指中国,为还以中国十三名船员的清白之躯,中国警方开始涉足这片是非之地。面对如此负面的舆论,情绪上难免波动,而中国警方选择坚定心志,迎接挑战。

在情感层面上,表现为爱国意识的爆发。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往往体现为不同的主题,而本片表现为警方以实际行动捍卫我国尊严,冲锋陷阵,深入虎穴,保家卫国,换得百姓安宁。

而在思想层面上,《湄公河行动》体现为沉冤昭雪层面的主旋律构建。树形象,扬国威,将新时代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写下中国独特的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事情成为了可能,而这条奋斗之路已经谱写为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人们心中最好的见证。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动力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马斯洛将其分为五个层次,在本片之中集中体现为情感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女性角色也为这部纪录式的英雄主义电影增添了一条副线。

方新武这一角色的设定,颇具莫比乌斯之环的意味。使命感召唤出的超我,与心中涌起、按捺不住的本我相互冲击,在变与不变的之中摸爬滚打。女友的离去,斩断了其情感归属,他努力寻踪,了结个人私怨。加之国家使命召唤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方新武在黑与白的分界线上无限挣扎,是剧作中典型的圆形角色。但其初衷,在自我的层面而言,就未曾改变。人性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多面事件的交错地带,它可能派生出不同的矛盾节点以丰富故事层次,因而,故事中的人就变得亦正亦邪。

高刚的女性角色副线则是他的女儿。有着“倔驴”外号之称的高刚在工作上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冲劲,在日常生活之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硬汉柔情。其对女儿的不舍和牵挂表现为一种情感归属的需要,在此之中寻找寄托以实现自我价值。在家与国的取舍之中,他选择了后者,在自我同一性之中双面发展。而万众期盼的目光,警队成员与警犬哮天又是其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寄托。中国警方为了失去生命的中国船员沉冤昭雪,身负家国大义,背后是全体国人的注视,也正这种情感的认同,才有了这次湄公河之案的大捷。由此看来,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以情感归属为支撑的,而本片之中国家形象的捍卫和女性角色的刻画是情感归属需要的重要支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隐喻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感知,将碎片化的内容加以完形,使之在人的意识中成为完整的形象。影片之中形象画面的组合远远大于情节内涵之和, 这就体现于本片导演意识的把握和隐喻意象的解读。

有形无形的审判是影片中导演意识的体现。本片包含了是非层面的法律审判,体现为犯罪过程及结果;无形的环境中潜藏的道德审判,直指本案舆论的焦点;更有在潜意识里对抗冲撞的自我审判,体现为个人意识里的是非判断和情感裁决。这三种审判形式在具体的隐喻意象之中有所体现。

影片伊始,红衣女子映入眼帘,对方是谁,不得而知,但其女性形象和注目的红色衣着却是鲜明的形象象征,隐喻了祖国正在遭受毒品的侵扰,并为后续发展埋下了双重伏笔。一条人物线直指方新武复仇时的自我审判和道德审判,另一条叙事线则指向法律层面,此案水落石出,沉冤昭雪更是观众潜意识里最想看到的结局。微观意义上的“红色”可以“完形”出祖国形象,同时还是吸毒者无穷无尽的欲望象征。影片之中只表现了一种颜色,观众却有不同方向的联想和解读,这便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微妙之处。

广角镜头下一望无际的苍翠山川是影片潜在的环境角色。远景航拍镜头下,画面宁静祥和,大面积的绿色萌生出视觉上的稳定感。导演以此类画面作为转场,层层揭开影片的序幕。用“暴风雨前的平静”描摹环境形象,达到反讽的戏剧性效果,将潜在性危机最大化铺垫。“绿色”把握了影片节奏的动与静,其意义远远大于画面所单一呈现出的色彩。

侧逆光和顶光的使用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在岩多帕交代情况的牢房片段中,导演以太阳光为顶光,用侧逆光勾勒受罚者人物轮廓。太阳光意象的融入是终结罪恶的审判,是受罚者在效忠主人和坚持是非的选择中承受的内心挣扎。其次,影片中利用侧逆光营造了视觉反差,降低画面饱和度,以接近黑白的画面呈现,为人物角色增添了影调层次,也在明暗过渡中体现人性的层次。这时面对选择,黑与白、虚与实的界限也渐渐清晰。

不仅是颜色和布光,镜头运动、画面构图等等方式都会传达出导演意识,这种意识和观众解读相结合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影片《湄公河行动》立足于重大案件,看商业性与主旋律在时代语境下的当前定义,以真实的视角发掘事件细节,兼容类型片的场面动作,溯源艺术性的技巧表达,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书写人文关怀。不同于主题先行的口号式电影,《湄公河行动》也在心理意象的潜移默化之中,传递情感,直击人心。在这个大于一的世界里,中华民族的独特标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历久弥新,这就是《湄公河行动》所演绎出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宋家玲,宋素丽著.影视艺术心理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014.1重印).

猜你喜欢
湄公河审判心理学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走近湄公河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