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霈,赵志鹏,袁庚申,张 茜,周文静
(1.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401;2.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3.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汇报会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随着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确定和实施,京津冀三地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之2014年7月,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共同讨论三地的体育事业协调发展问题,京津冀的体育事业的发展空间也大力拓展。那么,作为主要因素的体育产业人才势必在京津冀体育协调发展的扮演重要角色,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也将河北省推上了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急需大批高素质的体育体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保证河北省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人员的构成主要是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体育爱好者,以上体育产业人才构成体系,不利于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的成长,且对于不同的人才,在培养规格、层次、知识结构上没有区别,过于笼统。对河北省而言,了解国内外体育产业流程、能够开发体育商机的人才还处于紧缺状态,特别是中高级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更是严重缺乏。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省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以河北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现状为基本出发点,对河北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河北省体育经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也为体育产业领导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顾名思义,它是指懂经济、懂体育、懂外语、懂经管、懂管理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目前,我国主要由2部分人组成:(1)原来从事体育行业的一批人,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他们退役或者退休后转行到体育产业管理工作中去,这些人虽从业体育行业多年,对体育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认识,但是他们一般学历比较低,缺乏懂经济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管理工作仅限于表面,很难有实质性突破。(2)具有经济头脑的商业人才,他们抓住当前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的大环境,并且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因此商人们认为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使他们也加入到体育产业行业中来。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经济管理背景,但是他们对体育的含义及体育产业的属性还认识不够,不能深入地把握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方向。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首次举办奥运会赛事的城市而备受关注。整个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必然需要河北省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全力支持。想要筹备好一场国际赛事,仅仅具备专业体育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统筹策划、全面协调的能力;同样,仅仅具备管理能力与执行能力的体育外人士,由于缺乏体育专业安全性、技能性相关知识,在筹备执行过程中很容易疏忽专业事项。因此,这就要求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为整个赛事提供支持。
“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是河北省根据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环京津的独特区域优势和丰富的体育、文化、自然优势而提出的京津周边休闲体育项目。项目自建成以来,河北省致力于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的目标而不断努力。2016年河北省围绕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提出到2020年经常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超过2 700万人次等目标,可见河北省项目推广与落实的决心。然而,项目的运营与推广、体育健康休闲观念的传播都需要专业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的整体谋划与具体实施。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主要省份,其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据河北省经济年鉴(2016)统计,河北省体育系统从业人员中,管理人员占比约17.13%。其中,运动项目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占比12.58%,本科院校中管理人员占比17.59%,科研机构中管理人员占比10.29%,其余均为专业技术人员、优秀运动员或是工勤人员。而这类管理人员中,还有很多是体育专业之外的管理人员,即每10个体育人才中,仅有1个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这对于一个省份想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产业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分为3类:(1)高校单独培养,即各大高校主要通过设置相关专业与相关课程,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标准的考核流程;(2)社会与高校联合培养,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从事体育产业的人员提供进修途径;(3)体育职能部门短期培训,即以行政部门为代表的职能机构针对某一体育问题举行讲座、会议等。这3类模式是河北省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也为河北省培养了大批体育竞技型人才。目前,河北省仅有河北体育学院和河北师范大学体院学院开设有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并且课程设置比较落后,真正与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几乎没有,严重阻碍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这类体育产业经营体育人才往往自身技能过硬,由于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知识,对于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知之甚少,不利于河北省体育产业的传播、推广与长期健康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层次清楚,主要分为3类:(1)依托商学院培养高层次体育经营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为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运动行销部门输送专门体育人才;(2)依托各大学的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培养中高级体育经营人才,这类人才毕业后主要是在各类体育俱乐部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3)依托各大学的体育学院或社区学院培养专项体育经营人才,这类人才毕业后主要在单项俱乐部和中介机构从事专项的赛事经营和专项运动员代理。而河北省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加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点的设置较少,因而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河北省目前设置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大多是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知识、管理学、营销学各个相互独立的课程。针对体育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课程几乎没有,无法体现各个学科与体育学科交叉的特殊性与针对性,这样会导致学科交叉仅仅存在于形式上,难以落实到实践之中。
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鉴于当前河北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大量缺口,河北省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调整课程设置;综合性大学可以联合办学,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交叉学科的设置;实行“校、企、局联动的四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等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省作为冬奥会东道主,河北省体育院校应依据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并且加大招生数量。通过引进经管类人才或者外聘的方式引进师资,或者与综合性院校或是管理院校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综合类大学应设置体育产业MBA专业,如复旦大学的“复奥体育产业项目”是综合性大学开设体育产业MBA的有益尝试。河北省综合性大学应该采取联合办学,结合自己的优势,发挥特长,加强交叉学科的设置,弥补体育院校在专业上的不足,培养更加专业全面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以培养适应区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有效整合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及其主管部门——河北省体育局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局3方联动”的实践教学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构建岗位认知、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内外轮岗见习、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块,形成了“校、企、局联动的四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中场,场中校”的实践教学布局,“校、企、局”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才能不断培养体育产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今后更好地为体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应用复合型体育人才要求体育从业者不仅拥有专业的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将二者与体育学科融会贯通,这是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必备素养。这就要求高校在制订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时,构建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选择交叉学科共同教学的结构模式,应用“主修为主,专修为辅”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此外,需要省体育局及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制订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并设置适当的激励机制,用以鼓励体育人才全面发展。
对体育产业经管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也就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河北省来培训,委派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的青年骨干外出培训的方式,加速河北省体育产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邀请国内外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训专家,采取中、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在线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加入河北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对现有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更新理念,更快适应高节奏的要求。可以采用用人单位与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院学院或者河北经贸大学、财经大学等综合性院校合作,培养某一项目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对于一些由于地区、工作等原因不能到场集中培训的,我们可以采取网络远程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举办,急需大量专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河北省应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利用河北省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优化调整课程设置,采取中、短培训相结等多种形式培养模式,尽快培养出高质量,适应社会需要的大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满足河北省体育产业乃至这次冬奥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