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玛塔 (四川省阿坝州文化馆 624000)
“嘉绒”是藏语“夏甲墨尔多察瓦绒”的缩写,意为“东方墨尔多神山下的热带农耕人”。这里山高密林,沟壑纵横,大渡河水横贯南北。沿河两岸村寨密布,梯田层层,是阿坝州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历史上这一地区是十八土司的辖地,故有嘉绒十八土司之称。
嘉绒藏族的锅庄舞嘉绒语又叫“达尔嘎”,由于历史原因,过去人们习惯称嘉绒地区为四土地区,故嘉绒锅庄又被称为“四土锅庄”。历史上它曾一度与“西藏歌舞”、“甘孜踢踏”“ 巴塘弦子”并列为我国藏区四大舞种。从古至今,锅庄舞仍是最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舞蹈。
马奈锅庄是嘉绒锅庄中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分为大锅庄、小锅庄。大锅庄产生于隋唐时期,是在一定场合,由领头人带队,表演带有敬仰崇拜的歌舞形式。流传于市场省阿坝州金川县马奈乡。锅庄带着浓郁的母系遗俗,以其独特的服饰、舞蹈、曲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久负盛名的“马奈锅庄”被誉为“天下第一锅庄”,2003年马奈乡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6月“马奈锅庄”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交帕子或献哈达仪式——在马奈,每一曲锅庄开始前,都要由女性领舞人向男性领舞人递交帕子,相传是向部落首领,土管头人敬献珍贵的兽皮和鹿角等东西,或是祝亲人早日凯旋而归、向出征的亲人敬献哈达而演变过来并保留至今的。男女舞队齐声唱起延绵优扬的歌曲,男、女领舞人随歌声来到场中央,女领舞人双手捧着帕子,和男领舞人相对走,行三拜之礼,后将帕子献给男领舞人,各自退回队伍前,也进行三拜之礼,锅庄表演便正式开始。
马奈锅庄中大锅庄所唱是一些歌词固定、短小,内容主要涉及开坛、请神,唱诵女王、达官贵人、活佛等。这些歌曲节奏大多节奏缓慢。马奈锅庄音乐节奏上,小锅庄通常节奏较快,大锅庄节奏缓慢,音域相对较宽,旋律舒畅,从整个乐舞形态来看,相对于重在表“形”的草地锅庄,马奈锅庄则是重在唱“意”。马奈锅庄舞中的衬词也挺多,特别能鼓动舞者和观者的激情,节奏明快而有爆发力的集体吼唱,让锅庄舞的更加热烈,场面更加火爆。
圆圈:这是锅庄常见的队形,随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前进舞蹈;
折返走:马奈锅庄舞特点是男女领队不碰面,男领队折返转向,女领队即刻转相反方向,使队伍形成曲形舞动,一般回转二至四次;
螺旋大包圈:男女领队按逆时针方向跑动,将队伍形成男(女)里女(男)外的、间错的螺旋形,然后折返,领队各自寻找队尾;
螺旋小包圈:男女领无者各自将队伍带至一侧形成小的螺旋小包圈,当地人说:寓意男圈为“太阳”、女圈为“月亮”。
嘉绒藏族的服饰大同小异,马奈男士的服装和其他嘉绒藏族一般无异,而马奈女子的服饰特色比较鲜明。男士服饰包含帽子、大藏袍、鲜艳的衬衣灯笼裤、藏靴。女士有头帕、头箍、头线,头线比较鲜艳。衣服一般分为三件套,最外面为红白相间或黑白相间嵌花的披风,当地语叫“燃巴”。第二为大襟藏袍,无腰带栓系。最里层为彩色百褶长裙,色彩比较艳丽,侧边镶有固定的彩条。脚着藏靴或轻巧和显高挑的高跟皮靴替代。
以“乐舞”的方式完成“礼仪”的教化,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与民风民俗,乐舞在特定时空下完成了以“礼”为内容的形态表现;另一方面,从传承的角度看,意义重大的仪式对于传统乐舞具有相应的“保护性”,同样,也正是由于有乐舞这样的形式才使传统礼仪得以相对完整的保留。
从服饰看:从马奈锅庄女人鲜艳夺目、雍荣华贵的服饰:马奈妇女身披“燃巴”无腰带的大襟藏袍,着彩色百褶长裙,这些都不符合劳作时需要的干练、轻便的妇女装束,故显示出女人高贵、无需参与过重过繁的劳作特性。
从舞蹈仪式看:短小的仪式十分庄重。女领头人双手捧手帕以单腿半跪蹲三次走向男舞队,男领头人则出列以全蹲、弯腰、缓慢旋转等一系列动作回应、配合。男性领舞人接受女领队交予的帕子,代表女领队对他的信任,希望他带领大家跳好这场锅庄,这与交权利给他其意相同,可见女领舞人在锅庄队中的地位远远高于男性。尽管其内容随着历史的演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乐舞作为礼仪形态的具体表现行为,对于其特有形态的保存是有着一定的稳定性的。
从舞蹈位列看:锅庄队列的站排也有学问。站在第一位的是领舞人,在礼仪上往往是把受到大家尊敬的人请为领舞人。站在第二位也重要,一定要是一个真正的锅庄行家,嘉绒话叫“登戈”,如何开场、如何收场,都要由领舞人和站 “登戈”决定。然后是德高望重的、年老的舞者站队伍前面,年轻的跳得再好,嗓子再亮也要谦逊的往队伍后面站,不可贸然站队伍前面,除非是被邀请,不然会被人笑话和不耻的。现在尽管这些作为历史的符号被定格在了过去,礼仪的内容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但礼仪的形式结合乐舞仍得以保留。
元明以来,在西南地区,中央王朝主要依靠土司执政。元朝以后,尤其明清“改土归流”以来,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受到严重打击,很多地方的土司均被取消。但在嘉绒地区,由于其地域位置更加封闭等原因,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20 世纪 50年代的“民主改革”时期。因此,土司的影响一直被保留了下来,相应的一些与土司统治相关的习俗也被保留了下来,很多锅庄舞的唱词也是对土司头人的溢美之词,反映了土司文化。
嘉绒锅庄源于苯教时期,据金川饶旦土司《土司志》记载:“ 藏历土狗年藏王赤松德赞执政时期,苯教大师顿巴兰卡师徒应饶旦土司之邀,前来参加雍忠拉顶寺的竣工典礼,为庆祝寺院的落成,在当地民间歌舞及杂耍的基 础上,根据嘉绒民间著名的传说故事《阿米格冬》创编了藏戏 … … ”文中所说 “ 民间歌舞 ” 即指的是今天的 “马奈锅庄 ”。
马奈锅庄舞的舞蹈语汇极其丰富,它积淀着藏区原始先民的心理意识,它融和了先民们创造的原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的社会功能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进步,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
源于古东女国的宫廷舞蹈——马奈锅庄,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深受全乡人民的喜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乡村民的参与性。马奈锅庄带给人民的团结与祥和,历史上村寨中有重要事情或喜庆节气,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跳起锅庄,通过跳锅庄来团结全乡人民,锅庄可谓是人们之间感情的纽带。通过跳锅庄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团结互助、和谐友善。
锅庄的唱词极为丰富,包含了很多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等精神生活方面的知识的功能。通过舞蹈形象生动地被保存了下来,让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政府为了让马奈锅庄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让文化来带动旅游,促进马奈的经济发展,邀请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专门研究马奈锅庄,建设了马奈锅庄传习所,2013年又通过民宗局,建设了专门的锅庄骨干队伍,也把马奈锅庄舞带出了县乡,到州、省,甚至出国进行演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励更多人传承保护马奈锅庄。
马奈锅庄不仅是马奈乡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更是嘉绒锅庄的精髓。社会、在发展、在变化,我们希望看到马奈锅庄原生态,原滋原味的一面,希望在传承和保护马奈锅庄的过程中,马奈锅庄能够以原始的姿态传承下去,不可遗失,做到原有锅庄传承不走样,新编锅庄发扬受亲睐。让原生态及新编马奈锅庄走出马奈,走向更大的舞台,站的更高,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