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只有在语言训练中才能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及能力。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词句训练,联系生活亲身体验,激发兴趣,丰富积累,这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语言?语感?体验?阅读?训练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的实践活动。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表达思路不开阔,回答单一,重复多,等等。而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只有在语言训练中才能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一、培养想象力,发展语言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至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儿童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况。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阅读这首诗时,教师要调动他们的想象思维,使他们看到白鹭翔空的情景,听到黄鹂欢快的叫声,陶醉在动静映衬的画面中。只有当诗人所描述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诗人当时的喜悦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才能被学生理解;同时要抓住关键词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对课文中有些写得简略但有着丰富内涵的句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有依据地进行拓展性想象。这样既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发展语言
小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阅读和作文受到很大局限。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積累,从感性上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拓宽视野,丰富生活,再自然地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如春天带学生去春游,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找到春天的印迹;夏日到田间地头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再如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参加社会实践生活,上街纠正错别字,寻找环境污染的根源,参加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丰富积累,学生才会阅读得深刻,才会反映得生动。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积累,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的观点,要走出课堂,以课内促课外,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中吸收内容有限、数量有限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明显拓宽。在班内开展娱乐性、竞争性、趣味性的语文活动,日积月累,他日必有成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扩展词、句训练,发展语言
学生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词汇的丰富。掌握了词汇就会促进语言的发展。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前六个自然段后,教师提出: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丑小鸭?出示句式,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教师继续启发,于是学生又回答出(受人欺负)的丑小鸭、(孤独)的丑小鸭、(令人同情)的丑小鸭,这样不仅丰富了词汇,发展了创造性思维,也理解了课文。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句式变换,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转化,陈述句变反问句或设问句,一般句变比喻句、拟人句等,还有直接对话变叙述等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以读为本,发展语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的特点,教学中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学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学习朗读和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特别是被叶圣陶先生称为“美读”的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指导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如读《狐狸和乌鸦》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学生在读时入情入境,极富感情色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可以起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如在学《丑小鸭》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丑小鸭的境遇,在指导朗读时笔者播放了低缓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了丑小鸭的悲惨遭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言训练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素养有积极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沈俊宜,女,大专,山西省襄汾县第一小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