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长宝 戴敏
作为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2号船涉深海、闯大洋、精测妙控,多次历经生死考验,圆满完成了运载火箭、国内外各类卫星及“神舟”号飞船等百余次重大航天测控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航天远洋测控领域的一支劲旅。30年蹈海探天的历程中,远望2号船遭遇的惊险无数,她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凶险的波峰浪谷间。
1997年,远望2号船出海执行任务,就在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经马里亚纳海沟时,突遭剧烈狂风。
位于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海洋黑洞”,最深处达1万多米。这里的海况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险恶的地方之一,往往是台风和寒潮的多发地带。因此,世界航海界把这里称为“魔鬼”海域。
一開始,船员们感觉船摇晃得有点厉害,就跑到甲板上看个究竟:头顶是一片蓝天,海鸟在空中盘旋,看似很平静,四周却被一片片厚厚的旋风状云层包围,这一奇异的天象许多人从未遇见过,只有懂气象的船员吓傻了:我们钻进台风眼了!
在魔鬼海域钻进台风眼,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虽然提前三天就预报有台风发生,并且每天都在密切监视云图,可是谁知道台风受到冷空气的激发,迅速发展,在一个多小时内,从5~6级风力猛增到了10级,并继续增大到了11级,最大瞬间风速为12级,速度之快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连气象预测都来不及,这也是北半球台风所罕见的现象。
不一会,巨浪像一座座小山一样在海面上汹涌,高高的船头被撞击得晕晕乎乎,闷进浪里半天起不来;狂风暴雨也不甘寂寞,裹挟着巨浪将驾驶室玻璃拍打得“砰砰”作响;凶猛的巨浪翻过十多米高的船顶,刚想肆虐一番又被狂风撕得支离破碎;船体倾斜得令人害怕,已达到船体倾斜的极限,上下颠簸七八米,船被大浪撞击,发出“嘎吱嘎吱”怪响,听得人毛骨悚然。船上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稳,舵手是用绳子固定住身体操纵舵盘的。
到了晚上,整个海面漆黑一片,船体在肆虐的台风中颠簸得更加剧烈。更为恐怖的是,船的晃动一般情况下是左右摇晃,而这一次,船向左边倾斜23度后,迟迟不向右边摇晃回来,就那么斜着向前航行,让人一直提着心吊着胆,感觉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每个房间的钢板‘吱吱作响,就像承受不住一样随时要散架。
一位船领导到后甲板去巡视炊事班,刚好一个巨浪拍过,使船尾瞬间翘起,案板上的萝卜,包菜都被甩到地面好远。就在这个瞬间,这位领导大喝一声:赶快卧倒!大家下意识地趴在了甲板上。后甲板是敞开的,船体过度倾斜,人要被甩进海里怎么办?而待在厨房里炒菜的人要不是腰间系着绳子,他有可能被这个巨浪扔进了油锅??
船上几乎所有的官兵都晕船,有的呕吐得胆汁都出来了,很多岗位技术人员都穿上救生衣,依然坚持在岗位上。
“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进,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卧不起,十分难受。”远望号船的人们用这样的“十字歌”形容出海的艰辛和难受。
这样的海况的确令人心生恐惧,很多人不由得想家,想老婆想孩子,想年迈的父母,甚至有人偷偷地写起了遗书??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坚信远望号一定能闯过这道难关。
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播音员在广播里几乎是哭喊着让大家去吃饭。 然而,偌大的饭厅,不见几个人影。这个时候人都已经很难走出船舱,船员们要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要么就只好趴在房间里煎熬。
雪上加霜的是,卫通也无法正常开机,通信中断,失去和地面的联络,剧烈的动荡也使云图天线难于跟踪,接收不到正常云图。预报员即使使用手动的办法,图像还是变形扭曲,无法使用,只有卫通中断前一小时接收的云图成了救命图。
情况万分危急,经过气象会商反复磋商,最终还是正确估算出了台风的移向。船长吴正松大胆决策,在台风转弱的时候,选准时机突围。
船员们与死神搏斗了3天3夜,远望2号终于驶出恐怖地带,开始转危为安。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船员们,个个像大病一场,几天后,到斐济陆地上行走时,他们的双腿仍是软弱无力的。
航天远洋测控就是这样,需要克服海水涌动、船体摇动、天线晃动、目标移动等各种复杂环境的影响,各种在陆地上无法想象的意外情况经常会发生。再加上远望2号船执行任务的海域集中在风大浪高的南太平洋。在不可能依托任何外来支持的海上测控中,远望2号船只能凭借自身过硬的实力和无畏的气魄去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002年3月,远望2号船出航执行神舟三号任务。这也是一次波折重重的远航。远望2号船刚驶入南太平洋,便遭遇热带低压气旋,出于安全考虑,躲避了两天;为把时间抢回来,不影响测控任务,等气旋稍稍减弱后,船又朝着任务海域方向加速前进,艰难地冲出了热带低压气旋的包围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船航行至新西兰附近海域时,不料又遇到了较大的涌浪,船体在浩瀚的大洋如同一叶扁舟剧烈摇晃,时而发出波浪撞击钢板的声音。
为了增强船舶的抗风险性,船停靠奥克兰港期间,及时进行淡水补给,让每个液体舱都压满舱出海,避免半舱航行影响船舶稳定。
按照正规操作程序,油水值班员对各液体舱进行压满仓检查,当压至7号洗涤水舱时,第1次加满水位后,值班员发现水位有明显的降低,情况比较蹊跷。
全船最老的船员、机电部门工程师万细春得知消息后,他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怀疑船体有可能破损,就把想法向船长吴锦高做了汇报。吴船长立刻组织人员对液体舱位进行测算和排查。通过对7号舱周围的液体舱室的反复测量,万细春发现11号燃油舱的油位异常上涨,如不及时发现的话,燃油有可能溢漏到港内,这将直接导致污染环境,可能成为涉外事件。
问题出现后,吴船长立刻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他们将7号舱的水排出,当排至一半时,发现11号舱的油水串流到7号舱。当7号舱的水排至离舱底还有1米时,又发现11号舱底部的油继续往7号舱渗流,工作人员将手探到两舱隔板处,摸到有5厘米左右的裂缝,在7号舱底也摸到了裂缝,可怕的是,裂缝的位置正处于船体中部。
船在外港无法进行钢板“缝合”作业。神舟三号任务又迫在眉睫。吴锦高陷入了远望2号船历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抉择:是返回国内修理?或是停靠奥克兰港等待救援?还是奔赴预定海域执行任务?
上级指示远望2号船:第一保船,第二保任务。吴锦高非常清楚,此时火箭已在发射塔上,如果远望2号船不能按时到达预定测控海域,神舟三号发射计划将全盘变动。更重要的是,发射也有气象窗口,发射场的天气同样变幻莫测,已经竖在发射塔架上的飞船,同样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但远望2号船如果贸然前行,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海上大涌会把船体首尾抬起,中部悬空,由于船舶自身的重量,能使万吨巨轮拦腰折断;万一一个大涌顶起船身,两头悬空,船体就会从两头向下折断,顷刻之间,船毁人亡。
远望2号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每分每秒都让他们倍感煎熬。在漫长的两天两夜里,他们彻底清理7号舱、11号舱,拍照传回国内船体设计部门分析情况,多次查看分析损伤情况后,船上达成共识:只要避免在大风浪中航行,裂缝不再扩大,前往预定海域执行任务是有把握的。这一共识,与国内船体设计部门传来的结论基本一致。经请示上级同意后,远望2号船“带伤”奔赴预定海域执行任务,选派7名同志,轮换着在舱底的裂缝处监测记录,随时报告裂缝的变化情况。
就这样,远望2号船赶在发射前到达预定海域,顺利完成了飞船前三天的测控任务。然而,正当他们即将开始第四天的测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迅速逼近。走晚了,远望2号船可能被卷进台风里,“带伤”的船再经不起折腾。马上撤,就拿不到6个圈次的数据。大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拿到完整的数据吗?还有12小时,无论如何要挺住。远望2号船一面谨慎驾驶,一面研究转移航线。次日凌晨,顺利完成测控任务时,海面扬起了白色浪花。风暴前锋即将来临,于是远望2号船迅速调整航向,全速与风暴展开赛跑。经过近40个小时的“赛跑”,终于把中心风力达11级的气旋甩在了远处洋面。
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当远望2号船广播里传来《真心英雄》的旋律,全船人员无不泪流满面。
就这样,远望2号船在这片浩瀚海洋中开拓着祖国的航天远洋测控事业,他们用忠诚与勇敢,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希望写在了碧海蓝天,把光荣与梦想镌刻在无垠的太平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