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08分,在全球几十亿人的关注下,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鸟巢主会场正式拉开了大幕。横跨五千年的“卷轴”、如梦如幻的“星星五环”、令人震撼的“蓝色星球”、神秘的“火炬塔”??一个个扑面而来的视觉和感官的强烈震撼,让全世界数十亿的人们领略了科技奥运的无穷魅力,拥有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致辞中说:“世界见证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这是一个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现代科技奇迹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仪式??”
而创造这些神奇的就是国防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开闭幕式技术制作团队。
在历时三年的援奥任务中,设计所先后有406人直接参加了奥运技术协作保障,完成技术方案133项,取得12项重大技术突破,完美实现了开闭幕式导演团队的创意。
作为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场仪式的技术保障团队,总导演张艺谋说“天大地大,不如你们技术最大”。将“精彩绝伦”与“万无一失”完美地融合起来,为了这一目标,设计所援奥技术团队在三年里共同攻克了数十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有过为了一个技术参数的激烈争论,有过排练现场数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有过忠孝不能两全的刻骨经历,他们苦过、累过、哭过、笑过,风雨过后终见彩虹,艰辛过后迎接他们的是胜利与荣光。
当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站在一个直径18米,高达24米的“蓝色星球”,伴随60名在球体上翻滚腾跃的特技演员,从地下台仓徐徐升起时,世人为之震撼。
整场开幕式场景变化多端,如何在多次场地中央舞台升降过程中将这个庞然大物隐藏得如此隐蔽,达到横空出世、惊艳世人的神奇效果,是摆在技术制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帮助“蓝色星球”实现升降,技术制作团队制作了一个神奇的“魔方”,即中心可拆卸LED表演舞台。
在开幕式整个表演过程中,没有人会注意到“魔方”的存在与消失,但是它却起着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魔方”的存在,就不会有上半场“灿烂文明”的精彩表演,没有“魔方”的消失,就不会有下半场“辉煌时代”的开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实现。“魔方”的任务就是“藏球”,让蓝色星球深藏地下,达到不影响上半场演出的目的,星球升起前将“魔方”迅速拆掉,让球徐徐升起。
“魔方”是一个直径20米的圆台,台面分成20块,总面积316平方米,总重量达26吨。
导演给出的拆除“魔方”的时间是10分钟。
10分钟,听起来简直有点天方夜谭。要知道,鸟巢地下空间狭小,除了这个26吨的大家伙,还有大量的演出道具和上百的演员都在此候场,让本就拥挤不堪的空间愈加拥堵,要实现“魔方”的迅速拆除、转运,又不伤害两侧道具与演员,难上加难。
拆除“魔方”的任务原想请地方相关专业队伍完成,先后有6家单位到现场看过并知道了导演给出的拆除时限后,无一例外地知难而退了。
结构工程师樊宏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承担了拆除“魔方”的任务,并迅速组建了一支150名武警战士的拆除小分队。
拆除“魔方”的训练从5月开始,第一次拆除训练,用时120分钟。
拆除訓练开始前,樊宏伟也制订了一套详细的计划,组织指挥中竭尽全力,但是最终却是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从120分钟到10分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樊宏伟不认输,第二次拆除训练,虽比第一次用时稍短,但是距离10分钟的时限仍然远着呢。
然后是第三次,结果仍然不行。
不服输的樊宏伟多少有些动摇。
一次见了时任开幕式技术制作组组长于建平,樊宏伟说,于总,拆“魔方”10分钟怕很难达到,您是不是和张导说说??
于建平说:“小樊,不要说不行,如果我找张导,说舞台拆除实现不了,那就等于推翻了整个导演组的计划,这事坚决不行。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任务,困难再大也要完成!”
樊宏伟的斗志再次被激起来了。
他在计算机上对拆除转运的方式进行反复模拟演练,不到一周时间,设计的图纸就达到了几百张,堆起来有一尺多高。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拆除时间缩短到了半个小时。
即便如此,距离10分钟的目标也还有三分之二呢。况且,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中,可挖掘的潜力差不多都挖掘出来了。
樊宏伟内心的压力无以言表。
但是任务必须完成,否则不仅导演的创意将化为泡影、影响开幕式的精彩程度,而且此前所做的一切——包括为数颇巨的投资,都将失去意义。
一次训练后,参加训练的小战士与小樊聊天中说:“樊工,我们已经用尽全力了,可这叉车的分量实在太重,要是能轻点就好了??”
小樊一拍大腿,心想,战士们说得对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的潜力现在几乎发挥到了极限,那么只能在工具上挖潜了。
他立马奔回办公室,翻出叉车图纸,与制作组的同志们讨论起叉车的改装方案。
为了让叉车转运设备尽可能地灵活轻便,便于和模块进行快速连接,经过多轮试验,最终确定采用重量轻、机动性强的专用液压辅助拆装装置替代传统的配重式叉车,极大地提高了定位、固定、拆除的工作效率。
有了秘密武器,新一轮突击拆除训练开始了。
效率明显提高,但是距离10分钟仍有一段路要走。
樊宏伟带领武警战士拼命了,因为除了拼命训练已无别的路可走。每天训练十几次,身体像豹子一样强健的小伙子,训练结束后一个个骨头散了架。身高175的樊宏伟体重从150斤迅速掉到了130斤,原本合身的工作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
有一次,正在现场组织训练的樊宏伟发起高烧,去医院打针就得影响当天的训练,不治疗病情会进一步加重,而病情加重又会影响下一步训练。为了节省时间,樊宏伟让战友把医生请进“鸟巢”,在工作现场打起了吊瓶。
在整个“魔方”从五月底运到国家体育场到最后的演出,拆装次数达到了二百次以上,有时为了满足排练的上下半场的转换和调试设备的要求,一天最多拆装达到四次,经常是早上四五点进行安装,凌晨一两点进行拆除,也就是通过这么大的工作量一个奇迹般的纪录诞生了,最快的一次,“魔方”拆除完毕只用了8分钟。
开幕式演出中,贯穿整场演出的画纸、徐徐展开的画轴、横跨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画卷、犹如跳动音符的祥云火炬等一经亮相,便赢得了举世惊叹。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国威军威。北京奥组委评价“他们能把飞船都送上天,这支队伍我们选对了”,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殊荣。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心又相继承担了2009国庆60周年庆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4年北京APEC会议等重大技术保障任务,续写了新的荣光!
背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受北京奥组委邀请,经上级批准,国防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场仪式的技术系统试验、研究、设计制作以及指挥、操作和技术保障工作。由他们牵头负责的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纸一屏一轴、如梦如幻的“星星五环”、寓意同一个世界的“蓝色星球”、神秘的“火炬塔”、令人难忘的“记忆之塔”、神奇的“白玉盘”“智能草坪”等赢得了举世惊叹,用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科技奥运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