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需“五力并举”

2018-07-11 07:08涂端午
人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力强国价值观

涂端午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做好这篇大文章,关键要把一些基本问题研究清楚,如教育强国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教育强国建设应从何处着眼、何处着手,等等。建设教育强国不是向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看齐,套用他们的发展模式,而是要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特色制度、特质文化,扎根中国大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本文基于教育是国家软实力,教育强国建设属于国家软实力建设这一基本假设,从教育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吸引力、影响力等5个方面思考如何增强教育软实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教育的凝聚力

立德树人,关键要以德润心,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校园里、课堂上、生活中常态化的具体生动示范和实践,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润泽心灵、陶冶情操、升华人格。

教育是情感的事业,无时无刻不进行情感的交流。只有持续向上向善的真情实感的交流,才能让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正义感、美感等高尚情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生根发芽,才能让广大青少年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自断命脉。教育是文化的事业,“以文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是教育的灵魂,并通过教育传承、创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干”,理想信念是“冠”。“根”“干”“冠”三者的有机统一,让青少年在立德树人中凝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而不是成为由“空心的人”“缺钙的人”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构成的“一盘散沙”,从而使中华民族这株历经沧桑的古老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的领导,增强教育战线的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仅为教育的科学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不断增添强大动力,是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也是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战争年代,斗争意味着枪炮,意味着血与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和平年代,则意味着“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同预料得到与预料不到的矛盾和困难,同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敌人,同陈腐败坏的观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作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结构性、随机性风险越发凸显,各种显性风险、隐性风险、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相互交织。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用武器进行斗争,在和平改革年代,斗争主要体现在制度的较量上,制度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关键。谁的制度更能充分展现优越性,更能凝聚人心,更能激发国家社会的活力和發展潜力,谁就能在斗争中取胜。这也就是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要更加重视法律、制度、规则的建立与完善,注重落实法治的原则与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和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在进行伟大斗争的同时,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对教育制度的执行能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的先决条件,关系到已取得的教育改革成果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否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国教育事业能否继续前进。

教育战线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的领导,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学生党员的“四个意识”,不断提升斗争本领,形成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关键时刻能顶得上、扛得住、过得去的坚强战斗力,使广大教师、学生党员和各级教育领导干部成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和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

三、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育的创新力

教育创新为各方面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抓好教育创新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根本大计。

增强教育创新力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发展。作为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创新,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力的动力源。要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必须牵好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让教育从不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回归求知、求真的本源,回归教书育人的常态。增强教育创新力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只有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才能在教育创新实践中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才能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增强教育创新力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育方法为抓手。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和鼓励学校主动开展“学习的革命”,促进教育技术与教育管理、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服务创新、教学模式创新。

四、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讲好教育故事,阐释好教育特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教育对外开放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教育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教育对外开放也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前沿阵地。扩大教育开放是教育自信的直接体现,既是对我国教育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自信,也是对教育国际化在孩子成长、个人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好更大作用的自信。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别、专业布局,加大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力度,重点开发中国语言文学、中医药、中国传统武术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课程,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在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中,学习借鉴世界其他留学目的地国的国际教育经验,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和国际汉语办学的支持力度,加强学生国际视野、全球适应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增强在境内外学习的外国学生对中国社会的亲近感,对中国教育的认同感,充分发挥他们对中国教育的宣介作用,不断提升教育的吸引力。

五、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教育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援助,增强教育的影响力

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盼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一个教育大国的应有担当,也是建设世界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

增强教育的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加強对重大教育理念、规划和标准的研究,为在全球教育发展议题上提出更多新主张、新倡议、新方案、新标准提供有力支撑。需要加强全球教育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教育组织任职,更加主动有效地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提升在国际教育组织中的话语权。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教育援助力度,推进教育国际合作和中外教育高层智库间交流,不断扩大教育的影响力。

近年来,英国引进上海数学教材和邀请上海数学教师赴英开展教学交流,俄罗斯用中国标准、中国专家评估本国大学,进一步说明在全球教育治理中,中国教育完全有能力有自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教育故事,提供教育标准、教育方案。

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吸引力、影响力等五种力量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建设教育强国的五个维度。在这五个维度下可进一步细化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指标体系。“五力”并举,将促进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猜你喜欢
创新力强国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秦晋争霸
2017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发布,阿里创新力领衔中国公司
创新力社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