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玉
修订后的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将开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修订后的課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会给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带来重要和深远的变化。这是因为,其一,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我国实际,吸收国际经验,在科学性、先进性、成熟性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二,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治理体系的不断成熟,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地各校都将积极、认真地开展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实施、督查、评估。执行能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地方和学校有很坚实的基础和很高的期待。过去十多年来,2003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实,为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的不足,也是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生命所在。
在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之际,我们不妨对2003年至今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做一简要回顾。现行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于2003年。2003版课程标准的落实,为高中教育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教学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以下一些表述,今天的人们会感到如数家珍、耳熟能详,如“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中心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自主、探究、合作'等等。但是,十多年前且不讲这些观念,人们对这些表述都很陌生。世纪初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课程标准的相继颁布,拉开了这个历史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伴随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接受了这些新观念、新思想。
—教学行为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学方法的变革,是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界最重要的事件。尽管坎坎坷坷,但我们的教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学案教学、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凡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都会记得,这些概念从陌生到熟悉、从排斥到认同、从生硬模仿到熟练应用、从应用到创新,成为这个时期教育变革的写照。而所有这些追求,都是2003版课标的基 本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作为一门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这是2003版课标的亮点、重点、难点之一。十多年来,人们在不断坚持着、改进着。我们有望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舞台的角落走向舞台的中央。与此同时,三级课程体系的概念逐步建立,也方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成为这个时期学校办出特色、学生形成爱好的重要支撑。局长、校长有了课程建设意识,是这个时期的贡献之一。
—教材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版课程标准的颁布,催生了高中教材建设的新机制。机制保障质量,质量源于机制。2003版课标的要求,很好地体现在这个时期的各种教材和一些教辅中。许多优秀的教材开发专家,不断出现在地方组织的培训班,出现在中学校园和课堂。这种做法对于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标准,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还可以列出很多变化。总之,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颁布与实施,是教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国家标准,是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基本遵循。在过去一个时期,2003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很好地推进了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使命是什么,将为高中教育带来什么,我们对它的期待是什么?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2017版课标实施成果的时候,我们可能谈些什么?
这里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的实施,谈几点看法。
第一,力争形成新的观念体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灵魂在于其所秉持和追求的观念与价值。立德树人、学科素养、核心能力等,不是口号或标签,而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核心。我希望,我们能在过去若干年点滴、局部探索的基础上,在落实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过程中,力图形成我们自己的,新时代的、现代化的、系统完整的教育观念。
眼下的重要任务是培训。是否能将2017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观念与价值落在实处,关键在管理者和教师的认识,尤其是管理者,即厅长、局长和校长。管理者认识到位了,才可能确保相关工作的到位,比如对学校发展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正确理解,对教师培训、研修的重视,对评价改革的关注与指导。
基于这样的考虑,对管理者的培训,不应该停留在政策解读、通识普及的水平。应该深人到修订后的课标核心层面,确保管理者对课程标准的每个部分特别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都有理解,都能指导。
第二,力争构建新的教学结构。过去十多年来,许多地方和学校在教学方式领域进行了大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一些探索既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又拥有国际水平。接下来的目标是,从环节性变革走向结构性建设,从不断探索走向相对稳定,从点上尝试走向面上推广。这也正是落实2017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017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基于新观念、新价值的整体设计。因此,整体设计,统筹推进,着眼于教育教学的新结构、新秩序建设,应该是实施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三,力争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再用十多年时间,基本建立高中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应该也能够实现的目标。2003版课标实施以来,最大的遗憾是评价改革的缺失或滞后。很高兴看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突破,就是将学业质量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同时对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命题、高校录取等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是全系统共同的任务,不仅仅是顶层设计者、决策者或考试部门的事。希望地方和学校在制订实施方案时,能够对以下一些问题给予思考和回答:如何改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校内校外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为学生潜能的展示、外化、可视、可评提供多元渠道?如何促进高校更好地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力卩强和提升地方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水平、命题水平、阅卷水平?如何改变高中学校家长、学生、教师的质量观念?如何提高高中教师的常规命题水平?
第四,力争强化新的技术支持。没有新技术支持系统的建立,就没有未来的高中教育。未来一个时期,对教育产生最大挑战、促进、变革的可能是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真正高水准的实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其实,各学科课程标准有关教、学、评的许多要求,都是基于新技术支持的。教师的研修、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现代学习方式的建立,体现新观念的课堂教学,各学科动手活动的落实,学生学业质量的大数据分析,个性化的评价与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组织,考试阅卷等,如果没有新技术的支持,都是不可能或低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