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和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王燕倩
读了《人民教肓》2017年第23期“专业”栏目《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肓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为了培养完整的儿童一“乐学”教学体系的实践》等文章,我对于学校坚持“乐雅”教肓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是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与学的“乐”。比如,学校书法教学注重“乐教”与“乐学”,每学期都积极开展比赛与展示等趣味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习从快乐出发。
二是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肓结合起来。比如,学校坚持国学诵读,每周三天,全校师生在午饭后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三是在实践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肓。学校开设折纸、彩泥等社团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就是我们的“乐雅”教肓,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和雅”地学习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如何让孩子感受世界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蒋越
《让学生成为心灵富庶的人》(《人民教肓》2017年第23期)一文,阐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成为心灵富庶的人的重要性。好的教肓,应该让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绘出眼中的多彩。那么,如何让孩子感受世界、丰富心灵呢?
首先要做到的是陪伴。成长是父母、教师与孩子一起完成的事业,包括感受力的成长。回应孩子的需求,陪伴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起体验春夏秋冬,面对风霜雨雪,有陪伴才有成长。
其次是培养个性。“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风,细沙和风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学校要创设多种多样的课程,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尝试空间。学生在一次次选择中丰富经验、提升自我、个性成长,当面对同一个世界时,才能收获专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打开窗”“走出去”“做起来”,感受世界还需要具有克服困难的方法、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敢、自信、坚忍不拔的品格,需要让孩子从小在实践中锻炼。
研学旅行要突出“三有”原则
安徽省安庆市高花亭小学王老实
《人民教肓》2017年第23期的核心议题是“研学旅行:让学生的身体与心灵一同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笔者揣摩再三,深感研学旅行已经勃发出顽强的生机与活力,而其在具体落实时,需要突出“三有”原则。
之前要“有备无患”。研学旅行并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研学旅行前,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做好“研、学、行”三合一实效评估,做好活动的实施方案,做好用车安全、路途安全、目的地安全风险处置预案等。总之,要做实做足做细各项准备工作。
之时要“有的放矢”。作为校内教肓的有益补充,研学旅行的教肓功能显而易见。组织者及承办方要加强交流,高质量完成研学任务,切忌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的教肓,让所有学生各取所需,研有所获,学有所得。
之后要“有感而發”。研学旅行不能止于过程,经历了就完事,而要注重归来后的“有感而发”。学校要按层次逐级做好校级研学工作综述、班级研学工作小结、教师个人反思及学生各自感想,可进行专题交流互鉴推广形成独特稳固高效的学校研学旅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