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背诵不算本事吗

2018-07-10 03:54邹金灿
意林绘阅读 2018年6期
关键词:温故读经诗文

邹金灿

阅读分享:会背诵当然是本事。君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君不见,高考古诗文默写,必背64篇已增加到75篇。背诵,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古代诗文还是现代诗文,经典篇目和经典语段的背诵都是必不可少的。背诵,绝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高考试卷上那直接的5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无论是当下的高考还是未来的人生,出口能诵,都会让我们更加优雅而从容。(特约教师:新疆独山子市第二中学 张勇)

一个全民热谈古典诗词的浪潮,有点错愕—— 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自今年春节以来引起了全民关注。看着各个平台上讨论这个节目的声音,心里不胜感慨,又有一些怅惘。

这种情况,对于这个曾经璀璨的诗国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肯定很多人去读诗。从这方面来看,电视节目已经收到了所期待的效应。

有人批评说,节目更多是展现了选手的背诵能力,这不算本事。这种批评没有道理,因为这只是一个电视节目而已,需要照顾的因素太多,着重于考核选手的背诵能力,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那些竞相飙高音的节目可以得到追捧,而奖励选手背诵诗词能力的节目却不值得赞赏?这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事实上,对于学诗词的人来说,无论年纪大小,多积记诵之功,永远不是一件坏事。前贤非常注重记诵。翻开《朱子语类》就可以看到,里面有大量谈论读书方法的内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强调记诵的重要性,以及告诉弟子如何去熟记所读过的书。朱子的这些言语,针对的是普遍的读书人,而不是职业学者——那时候并没有这个职业。

学习古典诗词,记诵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常见一些学者,陈述起观点来是口若悬河,然而需要征引典籍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背诵出原文,而采取约述大意的方式。有人说,古人这种重视背诵的精神,扼杀了思维的活跃性,导致科学的不发达。我只能说,这个锅太大,古人是背不起的。在读书上重视记诵,何以就限制了科学?这个疑问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重大议题。记诵,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一篇文章、一首诗,今日能背诵,一段时间之后可能遗忘,这是人之常情。针对这种情况,古人强调要温故,然而今天一些人转而鄙薄背诵,若不是懒于温故,实在找不出其他原因。

记诵是一种实打实的功夫,非常能说明一个人在学问上的功力。什么样的情况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学问如何?答案应该是和此人聊天,而不是读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可以事前做准备功夫,而聊天尤其是闲聊则不同,一个人的腹笥丰不丰,往往能在闲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能背诵的作品多,还真是一项本事。

多积记诵之功,跟某些人提倡的少兒读经运动不同,读经主事者只是要求少儿背诵经典,不讲解文意,夸大背诵的功效,这种做法是把背诵当成了目的,自然有许多弊病。但因此而反对或鄙薄背诵,则是因噎废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可取。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还没有见过一个背诵量很小的人能把古典诗文学好的。古人就更不用说了。王勃即席写成的《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经典,文章里面有大量的典故,只能从平日的记诵中来。天才尚且如此用功于记诵,我辈凡夫俗子呢?

(王文华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温故读经诗文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新闻研究的“温故”与“出新”
温故2018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
地道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