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

2016-02-17 01:37王一捷
中学语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读经救国学者

王一捷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品味经典

王一捷

一、对于读经的历史争论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读经的作用众说纷纭。在上一世纪,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复古尊孔和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的斗争而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教育杂志》的1935年“读经专号”为平台展开的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中。

而这几次争论中,1935年的《教育杂志》关于“读经”问题大讨论的影响尤为显著。其中讨论的分水岭很明确,参与讨论的人总是把读经简化为“要不要读经”这一问题。根据记载,有学者在对读经的讨论中采取了一些行动提倡读经。例如:1935年何健通令湖南全省各校一律读经;陈济棠在广东鼓吹恢复读经祭孔;阎锡山在山西重新提倡复古读经。它们的方式或保守或激进,但大都体现出学者对于读经的看法,即国人应该读经。但也有一部分学者以言论或行为反对国民读经,例如学者陈望道等人。

无论这场争论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能发现,人们始终重视对经典的阅读,只是不希望像前人因对文化的处理不当而给国家发展带来威胁。就这一点来说,官方和民间对于读经的争论还是有比较大的积极意义的。

二、对于读经的理性思考

关于读经的争论,总结下来,基本围绕着“读经能否救国立国”、“读经能否修身养性”、“读经能否存扬文化”几点展开。如今,我们对读经涉及的三层意义以现代的视角作进一步思考,一方面是对历史争论的信息进行筛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合乎情理的新的判断。

1.读经能否救国立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作为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立足当下,对于社会个体而言,读经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教育活动,更多地是一种基础修养。

笔者认为,站在国家层面,确实有一万个理由重视文化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作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与权威,这种做法很好地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也因为全民尊孔,国家的统治得以巩固。到了清朝末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中,救亡图存迫在眉睫。五四运动提倡的文化救国虽然最先是由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其最后也并非以赞成读经而实现其目标,但其本质还是将国家存亡寄托于国家层面的文化建设。因此,文化并非不可救国立国,只是它需要统治者进行全局操作,作为知识者个体是难以达成的。

因此,读经作为一种文化或教育活动,就没有特别的必要将其烙上救国立国的印记。读经作为文化活动,更多地体现着人们在阅读经典中对于经典的多样化解读。通过读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人对于信息有着一定的筛选能力,能够从经典中排除历史的糟粕,而关注与当前发展相关的信息。同时,学校教育倡导读经,也都是希望通过读经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读经能否修身养性

虽然大部分人对该观点持肯定态度,但有一事实我们必须承认:经典是从历史而来,它带有历史局限和文化糟粕。因为这样的缺陷,使得部分人对读经能否修身养性一事并不认同。有学者持反对态度,学者王新命就曾指出,古代经典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代,读经没有意想不到的效力。但是基于国情的转变,笔者认为读经在当下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已经很少像先前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在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之后,人们恰恰需要丰富自身的精神需要,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读经所涉及的书来源于各个阶段的历史,这类名著和经典,之所以能够在今日被人们熟知并极力推广,恰恰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和积淀。它们是珍贵且精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大众的评价。因此,通过读经,人们能够不同程度地置身于经典和历史中,从失败的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从成功的典范中提取优良的方式方法,以完善自身。

3.读经能否存扬文化

学者曾作忠曾经十分肯定经书的文化价值,然而有趣的是,当曾作忠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研学归国之后,对读经一事的态度产生了根本性转变。先进国家的教育经历使他认识到通过读经根本无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有系统的知识。”因此,他呼吁正视现实,以合理科学的态度对待无“社会的需要”价值的读经诉求。

实际上,并非只有通过读经才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但却是最具实用性的方法。通过读经,名著和经典中的内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而不同程度地扎根在人们的思想中,人们在生存的仅有年限中,通过各种沟通将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或交流或交换,种种方式,都是对经典的一种延续。经典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的优劣。通过读经,无论我们批判历史的糟粕还是感叹历史的伟大,都是一种承认历史,正视历史的积极表现。

三、对于读经的合理做法

纵观对于读经的讨论,并不是在“是否需要读经”上出现的偏差,却由于对读经行为不明确而使人排斥读经。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很赞成阅读经典的。基于此,笔者在读什么和怎样读这两方面有如下思考:

1.读经,读何种经

经典,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四书五经”,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也可作为经典阅读。笔者对读经的参考书目有若干列举,如下举隅仅供参考。

就中国经典而言,经书类,可以以含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等著作为经典阅读材料,百家哲学典籍的阅读以《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为宜;诗歌类,以楚辞、唐诗、宋词、汉赋、元曲为上乘,可根据个人接受水平不同有所选择。

2.读经,如何读经

在对如何读经的讨论中,很多学者均认为人们应该对经典有着多元化解读。学者钱理群先生认为应该引导人们读原著,也有学者认为读经应对经典进行平民化解读。基于此,笔者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不同学段应读不同的经。

小学阶段的儿童所读经典主要以蒙学经典为主,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为代表的古代启蒙读物,这些经典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曾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阅读的经典,一般认为以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小令为首选,先秦诸子的诸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也可有所涉猎,四大名著亦可尝试阅读。

在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涉猎先秦诸子,且史书类如《资治通鉴》、《战国策》也可以根据注解有选择性地阅读。同时,我国现当代作品和国外同时代的文学著作也可以纳入阅读范围。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15级。

猜你喜欢
读经救国学者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生查子
学者介绍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