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赖蛟
忠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之一,而巴蔓子是忠文化的杰出代表。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点赞巴蔓子,为新时代弘扬忠文化、涵养干部忠诚之德点了题。
巴蔓子将军生于、长于、驻守于、刎首于巴国临江城(今重庆市忠县)。《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战国时期,巴国将军巴蔓子向楚王借兵平内乱,答应事成后割三座城池酬谢,然而平定内乱后巴蔓子却不忍割城予楚,为了不失言,于是割下自己的头颅献给楚王。他的行为感动了两国,楚王“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以上卿礼葬其身”。
忠于巴国、忠于人民,重义气、讲诚信,巴蔓子之壮举在巴渝大地世代传颂。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巴蔓子故里为“忠州”,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驻足忠州,忠州人民世世代代以“三月会”纪念巴蔓子。当前,忠县正在挖掘巴蔓子故事、建设巴蔓子文化广场、雕刻巴蔓子塑像、还原巴蔓子营房遗址、修缮巴蔓子刎首遗址,将通过故事化、具象化、实物化传承“巴蔓子故里、大三峡留城”历史文脉。
巴蔓子以刎首留城彰显忠信精神,弘扬的正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八德”之首——“忠”。“忠”乃天下之纲纪。有学者考证,早在五帝时代,舜就尚“忠”。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忠”成为了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的主流。《国语·晋语一》曰:“事之如一”,“故壹事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父教子贰,何以事君?”这些论述道出了忠文化的内核——“忠”就是“不二”,“二”就是“不忠”。
忠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深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就是要忠于国,当好国家主人;“敬业”就是要忠于业,恪尽职守;“诚信”就是要忠于信,言行一致;“友善”就是要忠于道,竭己为人。可见,忠文化已潜移默化为全体公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当前,忠县正深入挖掘忠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娃娃抓起,从干部做起,唱响“千年忠文化、忠义行天下”的人文精神,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把忠文化与和文化、孝文化、善文化一并列为中华民族四大优秀传统文化,使忠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忠经》云:“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曾子·子思子》曰:“忠,德之正也。”忠臣名垂青史,奸臣遗臭万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明大德”指向忠于党,“守公德”指向忠于人民,“严私德”指向忠于法纪。可见,为政以德,莫大乎忠,“忠”乃政德之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这更要求领导干部要涵养忠德立政德,带领人民群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忠于党。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尊崇党章、践行誓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始终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切行动听党中央指挥、向总书记看齐,确保所有工作部署都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为前提,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忠于祖国。就是要心怀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笃行强国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临患不忘国,忠也。”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以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统一和安全为标志的国家安全利益,维护以国家基本制度和社会稳定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利益,维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经济利益,维护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的国家文化利益。
——忠于宪法。就是要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要维护宪法尊严,对宪法保持敬畏之心,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坚持依宪执政、依宪行政。要保障宪法实施,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决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坚决与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忠于人民。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从严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巴蔓子将军塑像
——忠于事业。就是要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端直敦忠,事业有常。”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正在进行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领导干部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让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工作部署兑现,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以一域服务全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各项工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发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以“功夫必须在我”的积极作为,以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争当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