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的角度
——《牛和鹅》说课稿

2018-07-10 08:20黄玲华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然段角度课文

黄玲华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南街小学,四川成都 611530)

1 教材

课文围绕“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这个道理,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虽然故事浅显易懂,但文章并没有具体阐释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没有对故事进行太多的分析,也没有直接揭示出道理,学生必须联系上下文,找到重点、关键的、含义深刻的语言作对比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乐趣。

2 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积累字词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故事和感悟文章道理的兴趣和愿望,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在掌握字词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掌握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3 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课后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3)品读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体悟语言之美。(4)教育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以上教学目标中,1、2点是教学重点,3、4点是教学难点。

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课时为2课时。

4 教学方法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最后拓展有关角度的名言诗句,补写小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任何事情,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不同。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向学生推荐有关角度的故事,还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过程

5.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对课题提问“看到课题,你想提问什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课文,更有针对性。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情景曲线图;最后写好生字。

图1 板书

5.2 第二课时(即展示课)

5.2.1 谈话激趣,回顾课文

首先齐读课题。直接进入课文,问学生:“怕牛吗?怕鹅吗?”等学生回答完后,我接着追问:“文中的‘我’呢?”等学生简述课文大意:“文中的我开始欺牛、怕鹅,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不再怕鹅,也不欺牛了”,我便相继板书:欺、怕、不欺、不怕。这时,再接着追问:“文中的我开始为什么怕鹅,不怕牛?”学生自然就说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便随机点出牛慢慢缩小图,鹅慢慢放大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5.2.2 精读课文,巧妙设计

先要求学生找出“我”怕鹅与不怕鹅的相关句子,打上“—”。待学生找出句子抽生汇报后,点出PPT中的要求:“精读课文”。

(1)自读4~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打上“~~~”,词语打上“○”。用简短的词语作旁批。

(2)有滋有味地大声朗读。等学生自由找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等学生交流完后,再抽生汇报。学生汇报前,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语言,比如:“我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是……词语是……我旁批的词语是……”学生汇报时,说到哪个自然段,我便在PPT中点出那个自然段,当学生说到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时,我便在大屏幕PPT中画出学生汇报的句子,圈出学生认为最精彩的词语,随机指导学生读好相关段落。重点指导“在忙乱中……鹅要吃我了。”这句,课前设计多种方法,比如:抽读、范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狼狈不堪的样子。接下来,完成表格中“我”怕鹅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答出“鹅欺我”。我便随机在PPT表格“怕鹅,结果”这一栏中点出“鹅欺我”。

(3)让学生说出“我”不怕鹅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不怕的感觉。完成表格“我”不怕鹅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鹅不敢欺我”。我便随机在PPT表格“不怕鹅,结果”这一栏表格中点出“鹅不敢欺我”。(说明一下,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我重在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情朗读能力。由于学生的全部参与,老师的全程指导,同学们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PPT的设计也灵活机动,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我便点出相应的自然段。这样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巧妙地完成了课后的两个问题。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2)品读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体悟语言之美。)

5.3 再读课文,引导感悟

接下来点出PPT上的问题问学生:“同样是这群鹅,“我”为什么就不怕了?默读8~11自然段。”学生很快找出不怕鹅的原因。这时,点出PPT中金奎叔说的话。引导学生读金奎叔的话,问学生:“你从金奎叔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文中的我读懂了吗?从哪里看出?”,引导学生得出不管牛认为它比我们小,还是鹅认为比我们大。这都是一种看问题的主观角度,而“实在”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这就是金奎叔当时对我的影响。而事实上(生答:牛比我们大,鹅比我们小)(生边说,我边演示牛逐渐放大、鹅逐渐缩小的动画图)。这时,我又一次点出PPT金奎叔的话,对学生说:“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金奎叔的话吧”,学生便再一次齐读金奎叔的话。(这部分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和人文性。“你读懂了什么?”这问一出,炸开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5.4 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这时,让学生看着最后一个自然段“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提问,学生很快提出“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这个问题一出,我便接着说:“是啊,作者早就不怕鹅,也不欺牛了。按理说金奎叔的话对我没有任何意义了呀?”学生们便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读懂了课文,道理也就明白了。(本环节是全文重点,也是本课时的精华。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5.5 活学活用,拓展延伸

拓展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分别出示PPT中四句有关角度的名言、诗句。

(1)是呀,世界上看问题有许许多多的角度,选择哪一种角度是你自己的自由,也是你的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有的时候需要我们坚持自己的角度,就像文中的我一样,需要弄清楚事实;有的时候需要改变我们的角度,去接纳正确的事物。总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不同。正所谓:点出PPT(生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就像我们看风景一样,每一处风景,我们站的角度不一样,所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常言道:点出PPT(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有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点出PPT(生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有些事情,我们要站得高才看得远。正所谓点出PPT(生读):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要求学生每句读两遍,这样,让学生一读就知道名言或诗句的意思。为下面补写故事做了铺垫。

拓展二:补写故事。我是这样引入的:“孩子们,你们这节课上得很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故事,请拿出故事单,听要求:先把故事看完,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把故事补写完,最后自己补写故事。要是能用上这节课读过的名言诗句,那就更好了!开始!” 我便随机点出PPT出示要补写的小故事。(这一环节是课文的延伸、升华,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凡事把心态摆正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等等,丰富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5.6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课的最后向学生推荐有关角度的故事,如《生活的角度》《塞翁失马》《两个农夫》《一颗螺丝》等等。并小结点出PPT“我们要多角度看问题, 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5.7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设计的板书如图1。

这节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猜你喜欢
自然段角度课文
秋天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