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本质特性指导下的舞蹈创作探述

2018-07-09 09:46农海峡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群众舞蹈舞蹈创作指导

农海峡

【摘 要】 顾名思义,群众舞蹈的核心就是为广大群众服务,满足他们日渐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与一般的舞蹈形式不同,群众舞蹈的本质特性是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文化,并基于这些特性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任何脱离现实的舞蹈动作和演绎的方式都无法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难以激发他们的热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群众舞蹈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渠道,本文就结合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实际情况,对基于舞蹈本质特征的指导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让群众舞蹈遍地开花。

【关键词】 群众舞蹈 本质特性 指导 舞蹈创作

现如今,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开展群众活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是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舞蹈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是由语言、表情、动作等结合而成的,也是广大群众最喜欢的业余活动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群众舞蹈创作不仅要体现美、表达美,还要基于舞蹈本质特性加以指导,让群众舞蹈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一、群众舞蹈的概述

群众舞蹈是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并非专业舞蹈,隶属于群众业余活动中的一种,主要能够反映广大群众的真实生活,丰富人们的活动方式。最早群众舞蹈是自娱自乐的典型代表,也是抒发情感的手段,在诸如春节、端午节等的节日期间,人们就会用不同的舞蹈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赞美歌颂美好的生活。现如今,我国的群众舞蹈形式愈加多元,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地域特征和情况,都编排出了属于自己的舞蹈形式,便于人们在舞蹈中更好的认识自己。

二、群众舞蹈本质特性指导下的基本特征

(一)时代特征明显

舞蹈创作并非一劳永逸的,它对于美的追求永无止境,其中动作的变化和样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并紧跟时代步伐。因此,时代特征是群众舞蹈最本质的特性之一,它能够体现舞蹈的多元性,让人们在简单的运动中消除疲劳,获得最简单的快乐,并彰显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贴近群众生活

任何的艺术表达形式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没有生活作为基础,创作出的艺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缺乏支撑。群众舞蹈本质特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贴近群众生活,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唯有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习惯爱好等的特点,才能发挥群众舞蹈的作用,并让这种艺术形式流传下去。

(三)民族文化特征明显

众所周知,我国有56个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养育着不同习惯的人群。因此,舞蹈创作在本质特性的指导下也应该坚持不同文化的传播,彰显,民族特征。我们熟知的孔雀舞、蒙古舞就是民俗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些舞蹈在表达美的基础上也蕴含着民族情感和风土人情。

三、群众舞蹈本质特性指导下对舞蹈创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一)具备高尚的品质以及热情的情绪

舞蹈工作者在群众舞蹈创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品质与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群众舞蹈的质量与效果。要想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贴近人们生活的优秀作品,舞蹈创作者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为人们提高热情地服务,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同时还要积极更新观念,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提到群众舞蹈,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广场舞,因此在舞蹈创作中要从群众出发,创作编排出的节目必须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参照他们的特点进行创作,让舞蹈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具備专业的舞蹈素养和艺术修为

群众舞蹈立足于广大百姓,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民族下的舞蹈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舞蹈创作群体中的一员,必须掌握舞蹈创作的精髓,能够理解不同舞蹈形式的特点,且具备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艺术修为,展现最佳生活状态,满足群众对于舞蹈的要求。对此,创作者自身要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在舞蹈作品中加入新的动作且不能偏离舞蹈本质特性的指导,从而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舞蹈动作。

(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在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时候,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艺术水平之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组织能力,动员群众积极地参与舞蹈活动中,组织人们群众开展各种舞蹈活动。再此之下,群众舞蹈干部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他们需要做大量的社会动员工作以及业务组织工作,有时候还需要向政府进行相关申请,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如果没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没办法很好地适应工作,也无法将群众舞蹈进行很好地传播。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群众舞蹈的创作要扎根实际,将群众放在核心位置,时刻谨记舞蹈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文化的基本要求。舞蹈创作者也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为,在群众舞蹈本质特性指导下,舞蹈创作要符合人们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气息,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乔志友.基于创作和实践角度研究群众舞蹈作品的提升路径[J].艺术评鉴,2017(07):91-93.

[2] 肖瑞泽. 群众舞蹈的创作与推广[A].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5年04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5:3.

[3] 陈华. “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A].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年08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3.

[4] 阎志英.谈群众舞蹈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7):197.

猜你喜欢
群众舞蹈舞蹈创作指导
浅谈广场文化与群众舞蹈的发展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