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造就好课堂

2018-07-09 09:47胡婷
卷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跨文化汉字

摘 要:海外汉语课堂因其特殊性,不仅要激发学生基本的学习动机,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在这些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呢?据笔者多年的理论学习和从教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愉悦情绪是一种容易上手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本文尝试通过以下三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来探讨情绪教育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情绪教育如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海外汉语教学;二语教学;跨文化;汉字;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我们老师常常是质疑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尝试改变或创造新的教法。然而,我们也曾面临过另一种困惑:明明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教法,有的老师能获得学生的积极回应,有的老师却遭遇学生的消极应对?一直以来我们对教法的关注集中在认知层面(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却发现这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所有的信息加工过程都包含有情绪成分,积极或消极情绪与信息加工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学习,也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以及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 情绪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情绪(emotion)是人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属的生理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ckman,1982)研究发现,人有七种基本的情绪:恐惧、愤怒、悲伤、厌恶、轻蔑、惊讶和快乐。每一种情绪都有其自身的特性——是对不同情境做出的心理反馈,也对应着独特的面部表情、身体行为等生理反應。他还发现,无论在任何种族、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中都可以发现这七种情绪。

这七种“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学习,我们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情境和环境相关的情绪得以发展,我们会有更多的“复杂情绪”。

可以看出,在七种“基本情绪”中只有一种是积极的,这也就是我们要重视情绪教育的重要原因,要使我们来源于“快乐”的情绪最大化。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积极的情境,促使学生的行为朝向亲近、有动力的方向,最终对课堂有利。[1]

另一方面,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尽管不同文化对情绪表达有限制作用,但是在积极情绪上却没有太大差异。[2]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文拟通过以下三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来探讨情绪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情绪教学如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2 情绪教学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

2.1 情绪与二语学习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制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直接反映了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对学生所具有的主观意义,进而决定了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以及是否接受教学内容的意愿。[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Maslow,1954)将人的需要划分成两类需要: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须得到满足。而这些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相关方面的动机就会减少。相反,成长需要(求职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永远得不到满足。实际上,求知与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得越多,人们学习更多知识的动机就越强。他认为,人们在满足高层次需要之前,首先要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对于学生来讲,在课堂上满足了安全、爱与尊重的需要之后,才会有更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长目标,才会产生求知的意愿,才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如果教师能够使学生感到轻松,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那么(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学生就更可能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乐于创造和冒险、乐于接受新观念。[4]

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只是获得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有效的语言课堂需要教师营造出恰当的氛围,让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运用语言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笔者在海外从教多年,教授过不同年龄段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据观察,在外语课上怕“开口”绝不是中国学生特有的现象,但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语言任务时,海外学生也会保持沉默、目光回避、不敢应答,甚至拒绝应答或用母语应对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呢?

案例1 如何让学生爱上说“汉语”?

那就是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心情放松,乐于参与进来。笔者运用和总结了一些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安全”、“轻松”等积极情绪体验的方法:

1)记得微笑!教师的微笑不仅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悦,也能传递出一种信任和鼓励的正能量。

2)请直接改正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重复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一再体验挫败情绪,而是直接说出正确答案,并引导学生强化正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白,犯错不过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

3)别太快!如果学生慢了,等等他们。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弱不一,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放松”和“被鼓励”的积极情绪,促进其对教学的接纳与合作。

4)难倒学生的问题不是好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难度,问题设计要有梯度,难易程度要和学生水平匹配,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一步一步往上走。

5)鼓励合作学习,减少学生单独直面教师的焦虑,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的帮助,以此获得勇气和信心,敢于表达自我。

2.2 情绪与跨文化体验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E.Sapir,1921)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是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沟通不只有语言,良好的沟通包括语言和文化。语言是架起跨越文化差异的一座桥梁还是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道屏障,就看文化差异是否被理解和尊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汉语所承载之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这,首先是引导学生在情绪上对中国文化持接纳、认可的态度。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体认是一个从情绪体验上的“认同”向思想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5]

从语言学习角度来讲,就是运用汉语思维模式来学习汉语。而这种文化思维的自觉运用,首先是要在心理上认可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哪些文化最有可能直接影响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呢?可归纳为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典故、汉字文化和体态文化等六类文化。[6]

汉字教学属于语言知识教学的一部分,“汉字难”按说是一个知识教学的问题,然而很多非汉字圈国家的学生几乎一致认为“汉字难”或“很难”,不少人害怕学汉字、拒绝写汉字。[7]笔者认为,其深层原因还是文化性的。汉字的表意文字系统与英文等表音字母系统是完全不同的,长期使用某一套书写系统的人习得并认同了这一书写系统所固有的书写规则及其所蕴含的表达方式,当遇到与之毫无共同之处(甚至是规则相互冲突)的另一套系统时,难以产生“共鸣”,抵触(消极)情绪产生在所难免。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别的途径找到“共鸣”,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进而接受并认同汉字呢?

案例2 如何让学生不怕认写汉字?

目前最有效的入门方式就是“有趣的汉字”,即利用汉字的象形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字对照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奇感——让学生首先体验视觉上的、想象的愉悦。

然而,象形字的数量并不多,只有200多个,所占比例不到汉字总量的10﹪。接下来,我们要如何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呢?“按部首分类来进行汉字教学”[8]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部首的分类是基于他们各自所蕴含的内在含义,这种分类有利于记忆,它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的认知方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看似纷繁复杂的汉字组字方式,其实是基于一些数量有限的部首,以此消除学生对汉字的恐惧情绪。

部首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分组,但最好不要分成很大的类,而且在每一组都应该有一两个具备很强的文化意义的部首,或者有意安排一些令学生感到惊异的部首。这样既有趣,又便于记忆。每个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分组方式。举例如下:

(1)跟人有关的部首:人(亻)、女、子、士、尸……

(2)跟身体部位、器官有关的部首:口、舌、牙、目、耳、心(忄)、手(扌)、又、儿、足()……

(3)跟家养动物有关的部首:马、牛、犬(犭)、羊……

具体要选择哪些部首呢?笔者认为,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1)从最常用的、形象易懂的部首讲起;(2)不遵循常规部首表顺序,也不穷尽列舉该组所有部首;(3)所选示例汉字2-3个为宜,要求有趣、常用、结构清晰、笔画不太多;(4)示例汉字,不仅常用而且构词能力强。此外,关于部首的分类和含义,可参考张朋朋的《常用汉字部首》一书。

2.3 情绪与学习动机的强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情绪追求”,即有寻找快乐环境和逃避不快乐环境的倾向。教师必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那些有利于学习过程的情绪,才能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觉良好。我们的感觉越好,就越能体会自己的成就。然而,现实中,我们学习时并非一直感觉到愉悦。学习并非易事,学习离不开努力、勤奋的工作,而且学习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久地保持积极情绪呢?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成败是学习中的常事,成功来自努力。

归因理论(Graham,1991; Weiner,1994,2000)认为,人们对学业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和努力是个体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原因。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不易改变的,而努力是容易改变的。同样的,任务难度本质上是稳定的,而运气则是不稳定、不可预测的。

如果学生认为成功是由于好运气、任务难度低等外部因素,那么他不会努力学习,而更倾向于投机取巧;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过去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能力,那么他会认为自己在其他类似的任务中也难以取得成功,因而努力学习的动机不会很强;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能力,也不具有激励作用。相反,如果学生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自己的努力程度决定的,那么他就会怀着希望和兴奋的情绪,激励自己努力战胜困难、获取成功。而成功的喜悦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增强其努力的信心。

由此推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成败的情绪反应,了解其归因类型,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期待:班上的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好;引导学生意识到: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一种内部、可变的因素,这种归因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预期:如果自己尽最大努力,将来就会成功。使学生付出最大努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表扬学生的努力。[9]

在海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表扬,以期给学生带来激励,强化其正确行为,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及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更应该经常使用表扬。但是,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

根据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课堂中使用的奖励体系应强调学生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什么样的表扬才是有效的课堂激励因素呢?

案例3 如何运用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效的表扬应该是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针对学生的某一个具体的“成功点”做出表扬,并提供其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这种表扬着眼点不是强调正确答案,而是强调能够找到答案的胜任感。这种积极情绪的体验进一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完成一项任务。

有效的表扬要及时。表扬主要是用于对学生的良好行为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时消除努力过程中的痛苦,从而增强前进的欲望和动力。

有效的表扬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表扬的是通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成功”。这种表扬着眼点是努力,意在鼓励进步,因此针对不同学习程度和性格的学生,表扬的内容和方式必然是不同的。“对症”表扬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进而产生想要继续努力的胜任感。

有效的表扬应该是可信的。教师要真诚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努力,尤其当差生和捣乱的学生表现很好时,教师表扬的语词、声调、姿势和非言语表现应该是一致的,切忌言不由衷。

3 “以人為本”——从关注学生情绪开始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1902-1987)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绪情感的。情绪因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潜能的发展。[10]

情绪教学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关注,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内化调节作用,直接制约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是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情绪体验让学习者自觉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促进其对不同文化的接纳和尊重。

注释

[1][加]丹尼尔·沙博、米歇尔·沙博:《情绪教育法——将情商应用于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p29-3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p355

[3]乔建中 等:课程性质和授课水平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感受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1993 ( 3 )

[4][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p242

[5]乔建中:论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美中教育评论》2005.8

[6]转引自:李珠、姜丽萍:《怎么样教外国人汉语》,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年,p52

[7]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世界汉语教学》2008(2)

[8]达西安娜·菲萨克:汉字书写教学的新方法——按部首分类来进行汉字教学,《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p200

[9][美]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p243

[10]李波:情绪教学浅议,《山东教育科研》1996.5

作者简介

胡婷,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专职教师,曾在海外任教7年。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跨文化汉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