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诱导

2018-07-09 08:44吴雪莲
读写算 2018年4期
关键词:涂色正方体线段

吴雪莲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到了突出的位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调动了學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在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三、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少40米、宽(50-20)米的小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厘米后,面积增加了69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极易产生求周长必须先找“长”和“宽”的思维定势,使解题进入误区。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来,并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再让学生剪去3×3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剪下图形2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与图形1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从实践操作中学生很容易看出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9-9)平方厘米,从而求出答案。

“把一个六面涂色的正方体平均分成27个小正方体后,涂色的面积占没涂色的面积的( )%。”这道填空题学生通常是借助空间想象通过计算求出答案。如果让学生用一个六面涂色的正方体实际操作一下就能得出诸如“把这个正方体平均分成27个小正方体必须切六刀,每切一刀就增加两个没涂色的面,切六刀共增加12个面,而原来的涂色的只有6个面,所以应填50%这样的富有新意的思考方法。”

实践操作可以开拓学生思路,能使学生从摸一摸、做一做、动一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涂色正方体线段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智力魔方
线段图真好用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怪兽涂色
观察
谁和谁搭档
怪兽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