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2018-07-09 07:37屠瑞旭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

屠瑞旭

[摘 要]发展社会主义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回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及与社会主义相伴相生的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理清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阶段,澄清社会主义自苏东剧变陷入低谷后思想界出现极端偏颇的看法,在社会主义出现多元化、多党化和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通过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发展社会主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科学发展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39-04

西方从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在同时期的中国正逢“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也在思索并憧憬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而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勾勒出的又是普通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向往从不缺乏热情。律师出生的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真正理性地从政治制度、所有制及分配制度、城市规划、宗教与教育等诸多方面构建理性社会制度。1516年其著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一书的问世被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社会主义研究学者高放教授认为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始。2011年于幼军、黎元江新书《社会主义五百年》及国内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国家新政学院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风云录》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都是以此书的问世为研究起点。

一、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回顾

社会主义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个国家标准模式到如今世界范围内多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过高涨也经历过低潮。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回顾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问世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经历了330多年的历史,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世纪,从英国托马斯·莫尔揭露“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公开反对私有制,主张财产共有开始,到搭上文艺复兴末班车的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利康帕内拉于1585年《太阳城》的发表,其所倡导的反对财产私有、反对等级设置及宣揚劳动光荣的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体现,其消除特权、消灭剥削与压迫的思想为19世纪20、30年代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来源。第二阶段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峰阶段。随着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为资本家生产财富的产业工人的处境越发的悲惨,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本质越发的暴露无遗。投身过美国独立战争及法国大革命的法国哲学家圣西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思想,其《新基督教》第一次提出了阶级划分,以新的社会代替旧的剥削制度,提出产品按劳动、才能及贡献分配的原则。与此同时,法国另一思想家傅立叶也进行着“法郎吉”的实验。“资本主义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傅立叶对资本主义的精辟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预见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将这一思想推向高峰。

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并经历了330多年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从透视社会问题开始,逐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在早期发展中存在的罪恶,进而批判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设想建立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新社会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论证了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但因其唯心的历史观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道路与社会力量。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上,之后在欧洲广为流传。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相伴相生,从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到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高举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坚决地反对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各种改良的社会主义思潮,指导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因彼时社会主义已深入人心,而共产主义却曲高和寡得不到工人信从,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审时度势,以社会主义来代替共产主义,在他们心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为了与蒲鲁东派、拉萨尔派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区别,1873年起马克思、恩格斯才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到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去世时,恩格斯通过游历美国亲眼见证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在此情况之下他感到实现共产主义只能是远景,当务之急的是实现社会主义,1895年公开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阐述了“未来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随后1889年成立的社会党国际(史称第二国际)内左、中、右三派的不同主张又为共产党与社会党的两次对抗、合作埋下伏笔。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列宁领导本国社会民主党左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他认为实现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时机已经到来,便对俄国社民党进行改组,成立了俄国共产党,并于1919年成立共产国际(史称第三国际),随后帮助许多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各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共同推进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而第二国际另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继续其改良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探索

从苏联模式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这一阶段世界社会主义在全球较大范围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广泛地运用于社会主义实际,一是科学社会主义逐步由革命实践为主向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便逐渐转换为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交流、冲突、对抗中共融共存、发展壮大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在苏联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但美、意、英、印、俄等国共产党都在独立探索本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以中国为首的五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民族特征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当代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的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十多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重新回归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由此陷入低谷。在此情况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信念、理性分析、科学发展,要防止以下两种错误极端的看法:

(一)左派的偏激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整个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之后,还能坚持世界社会主义的,只有并只能是各国的共产党。左派观点认为只有各国共产党信仰践行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正统的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就代表世界共产主义,而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纷杂的社会主义都是修正了的社会主义、歪曲了的和不科学的社会主义,正统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决地与其彻底划清界限,并坚持进行抵制和批判。

(二)右派的悲观论断

与左派颇为激进的观点相反,此派观点认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表明曾占世界近半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共产党信仰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已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而失去生命力,能重新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只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右派观点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看到资本主义的兴旺发展逐渐意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远景,因而开始转向追求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正統的世界社会主义不是飘缈的共产主义而是民主社会主义。

笔者认为,各国共产党应该在原则问题上与社会党坚守底线,但又不能僵化,不能画地为牢,要努力清除第三国际遗留下来的“左”的观念,改变将社会党看作是世界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绊脚石去清除的错误极端做法,要实事求是地看到资本主义国家也在积极地进行着方向的调节与政策的改进,客观来看待资本主义推行的一套社会保障和实行得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人阶级不想进行甚至反对暴力革命,他们愿意选择通过国家议会和工人自己的组织工会等合法斗争改善自身处境,因而在由和平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主张改良和政治斗争的社会党人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依然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并不是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错误的,根本在于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遵循一个模式,而从斯大林起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最致命的就在于苏联最高领导人急于用行政命令实现共产主义,用群众运动生硬地消灭私有制,同时党内又过度集权领导,人为破坏社会主义自由、民主和法治,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改旗易帜走人道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自我断送社会主义。苏联反面教训证实了改良的民主社会主义无法实现共产主义,在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发展中国。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坚持的仍然是科学社会主义,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议会民主和平走向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而非背离。

三、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对社会主义多元、多极的正确认知秉持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一直为谋求人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的人们所追求,不断有众多的人群为之奋斗和献身。自从有社会主义思潮之日起,就不断有个人、组织、政党自称为社会主义者或主张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和否定的同时,或开出暴力革命、和平过渡、社会改良等形形色色的药方,500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政党组织和社会改良运动等方兴未艾,不断登场。这些所谓社会主义政党和流派分别根据各自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做出不同的解释,并且提出了各有特点的一些理论和观点,有的还付诸实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探索,从而形成繁杂错综的社会主义流派,构成世界社会主义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多元、多级、多派化的新态势,整个世界社会主义难以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用一国模式、一种革命手段、一家思想的观念来控制和统一其他国家党派的行动,发展社会主义的责任要求各个社会主义政党、派别必须学会包容,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在求同存异中谋发展,兼容并蓄,共同努力开创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新局面。

此外,一些新独立的国家既不愿走西方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老路,又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优越性体现的不充分,缺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而致力于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特色道路。

(二)合理对待修正主义,修正一定程度上是理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恩格斯在给桑巴特及威尔涅威茨基的信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是世界观而不是圣经般的教义、教条。马克思自身也是逐步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对其“顶礼膜拜”。马克思理论也是逐步完善的过程,1875年《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所阐述的共产主义阶段论就是最好的实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无产阶级成为人民大众的绝大多数选择为前提阶段才可以完成,而列宁并没僵化固守,认为问题不在于数量而于工人阶级的质量与领导力,在分析俄国社会性质、矛盾基础上,在利用帝国主义因矛盾爆发无力顾及的有利国际背景下,率先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还在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没有成为生产力进步的桎梏和障碍前,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所讲的完全腐朽程度前,E·伯恩斯坦“修正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其设想“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包容越来越多的劳动阶级,资本主义会更具有道德性,具有社会主义性”,今天看来其设想有部分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其本质也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绝不会”。其主张放弃暴力革命,通过合法斗争和平进入社会主义虽然在当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在今天看来有着借鉴意义。我们必须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因历史原因不合时宜的表述进行扬弃的行为扣上“修正主义”的帽子,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扬弃,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正是一种合理的修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坚守这一点,才能科学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

(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体现民族特色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将共产主义的实现进行了阶段划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在经典作家那里并无具体的描述,更未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列宁领导苏维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他们不可能系统论述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苏联模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弊端,后来苏联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克服其弊端,也未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言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下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个时期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在共产主义发展分阶段实现的理论指导下,尤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其必由之路必将是结合各国的国情、民族特点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历了严重曲折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越来越显其作用,国内称之为“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西方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者及学者谓之“中国模式”,批評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无论忧虑还是期待,它反映出带有浓厚历史传统与地域特征等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在为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拓康庄大道,而且为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借鉴并引发思考。

越南共产党在2011年召开的十一大对《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越南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方向,大会将胡志明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带有强烈民族特征的越南社会主义新标准,并科学地分析越南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水平,对越南当前社会是否仍处于“过渡时期”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会最后把“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作为越南社会主义的新目标,新增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属于人民、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法治国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修改后的纲领还去掉了认为不适合越南当前实际情况的“剥削”、“压迫”和“不公”等词,淡化了传统社会主义特征中强调的“公有制,按劳分配”等基本特征。虽然即便在越南共产党内部对修改纲领也保留有不同意见,但我们可以看到经过25年革新开放的不懈努力,越南已经从世界上最贫困国家行列步入中低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行列。虽然革新开放积聚了各种矛盾,但其探索适合越南民族的国情的社会主义从未停止。越南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证明了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古巴共产党也在2011年4月举行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其《党和革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纲要》,会议就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按照国情及民族特征进行了“更新”:取消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终身制,改为任期制,健全了党内民主;进行国企改革,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有序下放,继续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古巴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本土化、民族化,提出“古巴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马蒂思想和卡斯特罗的创造性思想和榜样”。古巴共产党的改革综合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经验,最根本的还是坚持从古巴国情实际出发,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的改革,从而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无一不是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等基本社会主义原则下,结合本国国情、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世界社会主义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坚持中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两个必然”必须结合“两个绝不会”来理解,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要容纳和发展私有制,不能急于消灭私有观念,只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真正从本质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发挥和放大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逐步消除和消灭贫困与两极分化,使组成社会的每个人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终而形成和谐社会。

[ 参 考 文 献 ]

[1] 潘世伟,徐觉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7.

[2] 白平浩,沈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J].红旗文稿,2009 (5).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4] 白平浩,沈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J].红旗文稿,2009 (5).

[5] 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

[6] 聂运麟 .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变化及转型[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7] 高放 .当今时代怎样认识世界社会主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两会”与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的关系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