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摘 要]本文从隐喻映射角度出发,以解构隐喻表达入手,从语言表达层面强化汉日隐喻特征的形式化概括,总结汉日语言复杂的表达形式。围绕汉日隐喻表达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隐喻表达的文化差异,在日语教学方面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提出建设高水平教材、重视语法教学和加强汉语语义中介作用的教学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高汉日语言隐喻交际能力。
[关键词]汉日隐喻;表达形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36-03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表达思想的手段之一。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人类在认知系统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维辞格。隐喻不仅具有思想方面的个人取向,在表达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特征。
表达形式,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群集体共同接受、共同遵守和共同理解的规律表达系统,基本要素包括:词素、词、句子、句群等结构及其运用法则。汉日隐喻表达方式是汉日语言文字句式排列的形式之一,是汉日民族语言思维模式运作规则的体现。汉日隐喻修辞表达形式建立在汉日语法的基础上并受汉日语法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隐喻表现研究也由原子式的语义向分子式的表达方式转化。隐喻是一种认知能力,认知主体冲破原有意象的束缚,表达形式呈现多元性与复杂性,本身具有“意在言外”的特点,给人新鲜、刺激的感觉,正如钱钟书所说“文法求文从字顺,而隐喻则每反常规,破律乖度,所谓‘不通之‘通,亦所谓文法程度”[1]。解构隐喻的意义,解构隐喻的表达,构建中国日语学习者立场上的汉日隐喻表达方式教学法,是日语学习活动自身需要,是面向未来教学的新探索、新思考,不仅可以促进对隐喻本身处理机制的认知,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表达能力,提高二语教学水平。
一、汉日语隐喻表达方式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对隐喻定义为:“用某种名称或者描写性的词汇去描写人或者物的譬喻。一个完整的隐喻结构主要有‘本体、‘喻体和‘喻底。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构成隐喻的基础。”[2]从表现形式来看,隐喻的“本体”、“喻体”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相似性是两种事物相比的依据,隐喻发掘“本体”、“喻体”之间被埋没的相似性,表達含蓄,生动形象又明快的有效传递信息,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一)汉语隐喻表达方式
1.隐喻又称“暗喻”,基本结构形式是:本体+暗示性比喻词+喻体。暗示性隐喻词包括“是、成、当、为、算、等于、看作”等。如:
(1)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蓉《乡愁》)
(2)研究中国东方艺术的意大利人鲁依及来蒋家买画,但是每一幅画都是蒋兆和的非卖品,出售他自己的画等于出售他的思想。(《徐悲鸿》 第27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4)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三毛《如果有来生》)
2.根据本体和喻体在句中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位置还可分为两类[3]:
(1)本体和喻体均出现。
本体和喻体均出现在隐喻表达中,在结构上是同位关系,意义上是复指和补充,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对位置,又可分为:“本体+喻体”的同位式结构和“喻体+本体”的同位式结构。
A.“本体+喻体”的同位式结构。
经济杠杆、精神污染、爱情的长河、胜利的果实
B.“喻体+本体”的同位式结构。
红灯区、黄昏恋、黄金周、将军肚、空巢家庭、辣妹子
(2)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
汉语的整体表现力较强,隐喻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在汉语隐喻表达方式中,仅需喻体的出现,形成定语和中心语的搭配结构,在特有的语境中向源目标域映射,语义常常违反常理,体现隐喻表达的包容性。
A.我也没有乌纱帽,但是我老了。(冰心 《冰心全集第八卷》)
B.全运会结束后,天津女排或将进行大换血。(天津北方网 2017-03-15)
C.骆驼,你沙漠的船,你,有生命的山!(郭沫若《骆驼》)
3.根据修饰关系,又可细分为可分为:
(1)名词+名词。
狗奴才、纸老虎、驴友、剪刀差
(2)形容词+名词。
活地图、硬环境、老油条、闷葫芦
(3)动词+名词。
敲门砖、炒鱿鱼、侃大山、开小灶
4.另外,汉语还有独特的隐喻表达形式[4],如:
(1)A的A——男人中的男人。
(2)不是A的A——不是景点的景点。
(3)A是A,B是B——她长得不错,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
(4)A不是A,B不是B——一脸的铁青色,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
(5)比A还A——比黄世仁还黄世仁。
(6)除了A还是A——除了人还是人。
以上六中表达形式,很难用日语按照汉语的结构来翻译。
(二)日语隐喻表达方式
日语属于形态比较发达的语言,词法的教学显得愈发重要,而表达方式又是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用适当的日语隐喻表达形式和解构传达意义、交流思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语言、学习语言。日本修辞学家佐藤信夫认为,隐喻是明喻的压缩,并举出以下例子进行说明[4]:
(1) ジャックはろばのように愚かだ。
(2) ジャックはろばのようだ。
(3) ジャックはろばだ。
(4) ろばだ!
显然,(1)和(2)是典型的明喻,(3)和(4)是典型的隐喻。
日本修辞学家濑户贤一和野内省三根据法国修辞学家Fontanier提出的隐喻句式理论,结合日语特点,尝试将日语的隐喻句式进行两种分类:第一是根据品词分类;第二是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分类[5]。介绍如下:
(1)基于品词的分类:
A.である型——彼は猿である
B.连续型——人生の扉、恋の罪
C.形容词型——美しい日本語、冷たい人
D.名词型——受験戦争、借金地獄
E.动词型——音を味わう、味を見る
F.习惯表达型——裸一貫、喉から手が出る
G.隐喻的连续型——人生は旅である。
(2)基于本体和喻体之间关系的分类:
A.生物→生物——この男はキツネだ。
B.具体无生物→抽象无生物——人生の春、露の真珠
C.生物→无生物——この大臣は国の柱だ。
D.生物→无生物(物质性隐喻)——彼は悲しみの虜である。
E.生物→无生物(精神性隐喻)——時間は大いなる慰め手である。
完整的隐喻理解从语言形式特征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思维认知层面。隐喻突破语义组合规则的搭配,出人意料地合乎情感认知,寄托表达者的思想情绪。运用隐喻表达时,尽量从贴切、常见、具体三个方面选择喻体。贴切就是从相似点切入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常见的事物通常人们更为熟悉,可以更加准确到位的解释喻体,具有化繁为简的效果。还要注意汉日喻体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审美性,有些隐喻已固化为日常生活词汇的一部分,新鲜的隐喻又可以弥补表达的不足,强大的隐喻张力成就了语言的生命力。
汉日隐喻表达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知:(1)解释性。隐喻表达具有“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的效果,使抽象变得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易懂。(2)形象性。隐喻将语言表达形象化的功能推向极致,文字简洁而形象丰富,“以形传神”。(3)抒情性。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感知经验使任何表达都包含表达者一定的情感,浸透个人心灵繁丰而奇特的意象。斟酌汉日隐喻表达方式,理解各自语言之间依存状态,可以从形态、语义和交际上清晰准确的表达交流[6]。
二、隐喻表达的文化差异
文化与语言是共生的状态,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差异,汉日隐喻表达也呈现出差异,正如字典都明确给出词汇的理性意义,而联想意义是基本意义的派生用法,往往承载深刻的文化底蕴,显示中国大陆农耕文化和日本海洋渔猎文化的不同。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对的文化哲学,构成善于夸张、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日语黏着语的特点与日本人“和合”思维模式和“以心传心”意识相关,表达中依靠助词等保持语句联系,单词自主性较小,表现出尽力建立相对良性互动关系的姿态,在日语隐喻表达中多使用委婉和模糊的语言,还会以推测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谦逊的态度,省略特点明显。了解汉日社会文化对隐喻表达方式的规律制约,能够推动新词的产生,促进新义的引申。
三、汉日隐喻表达方式教学法
众所周知,在外语教学中,表达方式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尤为重要。把漢日隐喻性的表达方式纳入我国日语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汉日文化的概念体系,提高学生的汉日交际能力。针对汉日隐喻表达形式提出以下四种策略。
第一,建设高水平的汉日隐喻语法教材。
目前,中国日语教材正在开发改革之中,近些年出版的教材种类繁多,如:《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社)、《基础日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经典日本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选择教材应遵循几点原则:从汉语母语学习者和现有一线教师背景来看,考虑汉日语言学的一般原理,经过充分整合,所选择教材可使汉日隐喻表达方式如实反映汉日语言特点,简洁实用,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益求精,课堂内容新颖,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便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掌握。
第二,重视语法教学。
在中国日语教学中存在学校语法系统(学校文法)、教科研语法系统(教科研文法)、对外日语教学语法系统(日本語教育文法)、描写语法(日本語記述文法)。学校语法系统重视日语的语音形式;教科研语法系统与学校语法系统对立,认为构成句子基本材料的词是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统一;对外日语教学法系统面向日语学习者推出词典(「新版日本語教育辞典」大修館書店)、教材(「みんなの日本語」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等;描写语法在形容动词和助词的分类上与学校文法不同[7]。在教学中,应取各种语法教学之长处,抓住语言现象,理清语法规则,帮助学习者深入浅出的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提高汉日隐喻表达能力。
第三,重视汉语在日语语义化过程中的作用。
汉语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在非日语语言环境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学习新事物最稳定的认知手段,特别是在汉日互译的对等词汇或直译处理过程中,日语的词语形式首先被映射到已存在的汉语结构上,汉语语义起到语义中介的作用,能够快速了解日语新词的语义,加强形式到意义的连接。在“使用”层面上利用汉语的隐喻表达方式的调节功能,激活对应的日语隐喻表达方式。但有时汉语和日语的隐喻表达方式不同,汉语的调控会表现为“母语干扰”,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指导学习者发挥汉语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的一面[8]。
第四,采用概念隐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
概念隐喻教学法主要为日语学习者提供日语隐喻的实用基本规则,可操作性是教学的首位要求。与本族语者理解隐喻表达方式主要依靠心理和习惯不同,我国日语教学中应更注重理解和表达能力。由单纯的语法驱动转化为隐喻认知能力驱动,少灌输多引导,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以表达方式为切入口,依托跨文化交际的贯穿应用,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母语语法的影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达成养成隐喻认知能力的目标,构筑隐喻表达方式多样化。
日语隐喻表达方式教学中“学习”是主要内容之一。“学习”就要以学习者为主体,选择忠实反映日语语言规则的教科书,使学习者接触日语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具体形式,领会相关解释,掌握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理解记忆相关隐喻表达方式。例如,汉日语中有很多“以身度事”的表达,“口、手、耳”等最开始表身体的器官,经过类比和联想,投射到其他相似的事物上,形成新的语言表达,如:手を貸す、狭い口、鍋の耳等,可见大部分多义词的意义是有关联的,特别在汉日互译中强调汉日隐喻表达方式及思维方式的概念图式,鼓励学生对汉日隐喻表达进行分类和重组,在引导兴趣和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分析背后的认知体验,从而把这些语言形式和隐喻思维长期保留在学习者的长时记忆里。
四、结语
了解汉日隐喻表达形式,最终目标是在汉日语义的基础上重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隐喻表达形式训练和难点点拨,满足学习者对汉日隐喻表达方式规律的求知渴望。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者形成汉日表达方式概念化世界,学会二语隐喻思维模式,融会贯通自主性的表达隐喻,使汉日隐喻表达能力得到整体、均衡的提高,从而推动汉日隐喻表达教学理论更上一层楼。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嘉耀.实用语法修辞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彭广陆.论日语的教学语法系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84-94.
[3]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4] 揭侠.日语修辞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5] 白川博之.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Ⅰ、Ⅱ)[M]. エ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1.
[6] 汪国胜,吴振国,李宇明.汉语辞格大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7] 彭广陆,(日)藤卷启森,唐磊.日语语法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 徐知媛.二语隐喻理解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