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 郭东亮
在豫南,有两个狮子口。一处是泌阳、确山两县交界处的深山峡谷,峭壁千尺。传说一只威猛的雄狮纵身一跃跨过了峡谷,到对面更高山峰上遥望日出和远方。这一峡谷,从此叫狮子口。
另一处是淮河支流、小洪河岸边的村庄——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相传明朝末年的一天,洪水爆发,从上游游下来一对石狮子,村里人将这对石狮打捞上岸,安放在村口,村子从此名曰“狮子口”。
2015年9月,年近五旬的新蔡县交运局的原玉荣走出机关,来到新蔡县李桥镇狮子口村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们看着这个扎着马尾辫、带着近视镜、文文弱弱的女同志来驻村,心里想:这个女同志能把俺村工作干好吗?
狮子口村位于李桥镇东南部,三面被小洪河包围,地势低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共851户3267人,是多年的“老大难”村。村干部不团结,村里事没人管,群众怨言大,换了几届班子工作仍没有起色。
“推荐原玉荣去驻村,是因为她是一位‘女汉子。”该县交通局局长常军华说她是一位闲不住的人,局里的事一忙完,就跑到基层与执法人员一起开展运管执法。哪辆客车不装GPS定位,车窗旁不配安全锤,下雪天不在轮上套防滑链,她就堵在车前不让走,讲危害,直至纠正安全隐患后才给予放行。她敢讲敢干,能够把车主和司机说得低下头;她不怕吃苦认死理儿,局里很多难缠的“堡垒”,都是她攻下的。驻村,她是不二的理想人选。
踏破农户家的门槛儿,粘着贫困户拔穷根儿
2015年9月17日,原玉荣走马上任。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手机交给村委门卫时保新老汉,自己又买了一部新手机。“时老汉日夜都在村委,村委里有啥事,需要他第一时间告知我,离不开手机。”原玉荣说。
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环境,原玉荣注重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从驻村一开始,她就扑下身子,走家串户,把熟悉村情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步。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在与镇党委汇报、沟通后,通过召开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会,选强配齐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她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村“两委”成员与党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自身不足,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方向。结合狮子口村实际,她动手起草制定了狮子口村财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处等12项规章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村务、财务、重大事项公开,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她把自己的电脑、打印机带到村委,制作了党建宣传栏,使该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入村以来,原玉荣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会开到组、开到农户。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心间,真扶贫、扶真贫,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上项目、兴产业,在扶贫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全村72家贫困户的情况,原玉荣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她亲自动手设计“狮子口村脱贫攻坚作战图”,与村干部加班加点完善“一表一卡两档十册”等档案资料、理出了“以項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脱贫攻坚思路。
贫困户缺衣少食,原玉荣自费购买米、面、油、棉衣被等生活用品,在她的争取下,县交通局购买5万元多的慰问品开展了“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中秋节,原玉荣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带着月饼、苹果等慰问品到贫困户家去走访,和他们一起聊家常、谈生产。
村里道路不通,原玉荣多次到原单位找领导沟通协商,争取资金修通了大李庄—狮子口—砖店周寺公路。村里没有产业,她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瑞一起上毫州、南阳参观考察,流转土地500亩,建成以白花蛇草种植为主的中药材示范基地,直接帮扶13户贫困户;劝说外出创业成功人员积极返乡创业,以带动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之路;积极引导贫困户兴建畜牧养殖业。如今狮子口村已形成了脱贫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这些扶贫产业项目的背后无不倾注着原玉荣的心血和汗水。
在第一书记原玉荣的带领下。沉睡多年的狮子口醒来了,扶贫攻坚创造了奇迹——村里66个贫困户、240口人脱了贫,全村整体退出了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子。“这一奇迹,是原书记领着大伙儿苦干实干干出来的!”狮子口村的村干部眼圈湿润了:“我们不是画家,但心中都有她与众不同的画像——背个双肩包,脚穿平底鞋,走起路来似小跑,整天不是去贫困户家,就是在去贫困户家的路上。”
52岁的贫困户时培兵,家有6口人,妻子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分别在大学、高中、初中就读,儿子时锦旗患有脑瘫。为了帮助时培兵摆脱贫困,原玉荣经常到他家看望慰问,为他家先后送去了被子、羽绒服、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年12月9日,时培兵患有脑瘫的儿子时锦旗腿被车撞断,肇事司机逃逸,因家中缺钱在家3天没有治疗。得知这一情况后,原玉荣及时把其子送到骨科医院救治,并组织村干部为其捐款,还积极与骨科医院协商免去了时锦旗的手术费。
“门前的两个大红灯笼,是原书记给俺家买的,除夕那天挂上去的。”52岁的户主时培兵说他家曾经的房屋:成捆堆放的玉米秆是院墙,四间堂屋是土坯墙,低矮得伸手可摸到房檐,房顶红瓦间长满了苔藓。“房子是1978年盖的,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一出太阳,光线从房顶瓦缝间照射进屋里。”时培兵说:去年汛期,一下雨原书记就给俺打手机,让俺夜里不住堂屋睡厨房;汛期一过,就找来了施工队,扒掉俺破旧的老堂屋,给俺家盖了3间砖墙红瓦房;接着,又给俺家拉了院墙,打了水泥地坪。”
腊月二十三,原玉荣来到时培兵家,送去了过年的米面油和三床棉被。“他的女儿回家过年了,他家的被子不够盖。”原玉荣说。“光家里的被子,就被拿走了八九床,她都送给了贫困户。”原玉荣的丈夫魏华开玩笑说:“家对她来说,是宾馆,十天半月不回来一趟;每次走时,手里从不落空,把家里的东西大包小包往村里搬,快把家‘掏空了。”
背上的双肩包,是融入村民、吃透村情的“百宝囊”
原玉荣吃住在村委,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村民有啥事儿,推门就能反映。没村民来村委时,她就整天整天地挨村挨户“串门儿”。“衣服该换洗了,她才回城一趟;往往是星期五夜里回城,星期六一大早又赶回了村儿。”村委班子成员介绍,隔了一段时间,人们才突然发觉,她肩上不知啥时多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
“背的双肩包,有时是咖啡色的,有时是玫红色的;双肩包里的秘密,几个月后才被完全揭开。”村科技副主任时新建说,她的双肩包里,还套装着一个手提包。手提包里装的是记录民情的笔记本、方便村民办事随时按指印的印台、随时用来接济贫困村民的钱包和输有各家各户号码的手机等;偌大的双肩包,里面装的是奶糖、水果糖、棒棒糖和橘子、苹果等。去村民家走访,见了孩子掏把糖,见了村民递上一个橘子,边吃边聊,很快就没隔阂了,掏心窝子的话很快就说开了。
“她的双肩包,是融入村民、吃透村情的‘百宝囊。”村支书李新瑞介绍,狮子口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村干部不团结,村里事没人管。原玉荣通过大走访,吃透了村情,摸准了症结;村里的工作从此步入良性循环。
种植、加工、发电一齐上,狮子口大步流星奔小康
原玉荣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舍得吃苦,舍得奉献,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成了乡亲们心中的“贴心书记”。在夏、秋禁烧期间,她没有缺过一天勤,坚持早出晚归,地头、河边、路旁时常能发现她的身影。为了让禁烧队员吃口热饭,她还把自家的电磁炉、锅等炊具搬到村里,并买来了大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她的嗓音一直沙哑。“咽喉炎,每天说话太多了,沙哑厉害时,吃几片消炎片。”村委门卫时保新老汉:原书记自从来到狮子口,从没穿过高跟鞋,她每天风风火火,进村下地,穿高跟鞋走那么远的路,受不了。她刚来村儿时,工资卡上五六万,现如今不到1000块了,工资卡上的钱和她的每天40元的驻村补贴,都用到贫困户身上了。
“俺在村委看个门儿,跑个腿儿,24年了,从没见过像原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时老汉打开话匣子,越说越激动:“有了好的‘火车头,人人比着争上游。”村里修路时,村支书李新瑞自己垫资了一二十万元;副主任时新堂开着自家的轿车,载着原书记进城跑项目,从不让村里加油,都是自己掏腰包。科技副主任时新建的摩托,原书记坐的次数太多了,一次,原书记给他加油钱,他“恼了”,说:“你没明没夜地干,我若收了你的钱,良心不安。”
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她不顾多年的关节炎腿、腰椎病,带头与村干部一起装垃圾、铲杂草、清淤泥……凡事总见她亲身力行的身影。在村里工作,原玉荣总是随身带着一本驻村日记本,和群众拉家常时,总会把他们的家庭状况、所忧所思所盼写在日记里,记在心坎上。
走进村小学,学校的厕所正在翻新,蹲便式的老便池改为了水冲式。“是原书记跑来的项目。”校长说。走进老师办公室,几位在电脑前查找教学资料的老师说:“在狮子口,家里有电脑就能上网,是原书记跑来的光纤入村工程。”走进农户家的厨房,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村民们感激地说,全村851户,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是原书记的功劳。
修道路、建項目、兴产业、整治村容村貌,发展生态农业……狮子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的先进村。
天地间有秆秤,那称砣就是老百姓。正是原玉荣这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的实干精神,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谈起这名第一书记,李桥镇党委书记张皓磊深有感触地说:“原书记刚来村里时,乡亲们总是用怀疑观望的眼光看着她。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用行动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让乡亲们知道她是真心来为村里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