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光照射对直肠肛管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8-07-09 13:26:42首汉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肛管小剂量直肠

首汉蓉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四川德阳 618000

直肠肛管相关病症患者在给予对应手术处理后,极易产生剧烈疼痛、伤口水肿、恢复缓慢、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术后的痛苦程度[1-2]。该次研究将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并给予直肠肛管相关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直肠肛管术后患者应用小剂量红光肛周照射处理方式对其术后康复结果的影响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并给予直肠肛管相关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 24 例,年龄在 20~73 岁,平均为(39.43±3.28)岁,患病时间在 1 d~30 年,平均为(8.83±3.28)年;观察组中包含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1~73 岁,平均为(38.32±3.93)岁,患病时间在 1 d~29 年,平均为(9.73±3.4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或抗感染处理,并合理控制抗生素应用时间。如混合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粘膜脱垂等患者为污染伤口,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不超过48 h,如肛周脓肿、肛瘘患者为感染伤口,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般3~5 d,根据血象及伤口分泌物情况,最长不超过1周;伤口局部每日便后换药,一般予以太宁栓塞肛,紫草油纱条填塞切口[3]。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关处理基础上,增添应用小剂量红光照射肛周的治疗方式。红光照射治疗方式应用时间起始于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常规照射处理,每次照射处理时间保持在10 min,每日照射处理频率为两次[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在院诊治时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患者疼痛、水肿等临床相关表征彻底消退,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显效;患者疼痛、水肿等临床相关表征呈现显著改善趋势,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有效;患者疼痛、水肿等临床相关表征并不存在显著好转迹象,甚至恶化,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无效[5]。运用视觉模拟法实现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断。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6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结果为显效患者27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占比为45.00%,有效患者29例,占比为48.33%,无效患者4例,占比为6.67%,即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结果为显效患者23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占比为38.33%,有效患者26例,占比为43.33%,无效患者11例,占比为18.33%,即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67%。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为(5.2±1.8)d,对照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为(8.3±2.1)d。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7.3±0.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9.2±1.2)分。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减缓趋势显著(P<0.05)。

2.4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5±2.7)d,对照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为(18.3±3.1)d,观察组患者在切口愈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P<0.05)

3 讨论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直肠肛管病症为混合痔、肛裂、直肠息肉、肛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直肠粘膜脱垂等,其中混合痔通常采取经典的外剥内扎术或RPH手术,肛裂采用肛裂切除术或内括约肌侧切术,直肠息肉采用低位直肠息肉切除术,肛瘘采用肛瘘低切高挂术,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术,直肠粘膜脱垂一般采用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或TST术[6]。目前,临床上尚未对小剂量红光照射治疗方式的作用机制给出明确说法,不过诸多研究表明,小剂量红光照射治疗方式与非热效应或温热效应具有一定关联性,非热效应或温热效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致使痛觉逐渐减弱,并对离子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具有增强效果,提升生物活性的活跃程度,有助于加快患者损伤位置的修复进程[7]。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红光照射处理,并将照射时间限定在十分钟,能够在实现离子及分子震荡的同时不会使患者产生主观的温热感,有助于患者结缔组织对电磁能量的吸收过程[8]。同时有效预防高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情形,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组织的营养程度及吞噬细胞的相关功能,促使患者处于代谢活跃状态,有助于对代谢产物、水肿、致痛物质的吸收处理,对患者直肠肛管术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缓解疗效,并对伤口康复进程的加快具有积极作用。小剂量红光照射处理相较于常规处理方式,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疼痛程度显著减缓。

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1.67%,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为(5.2±1.8)d,对照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为(8.3±2.1)d,即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在院诊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7.3±0.8)分,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9.2±1.2)分,即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减缓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直肠肛管术后患者应用小剂量红光照射处理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减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换药时间的缩短,在切口水肿情形的预防及创面甲级愈合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1] 董晓妮,唐迎春.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的比较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2):1183-1186.

[2] 陈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4(7中旬刊):364-364.

[3] 旷婉,盛芳,赵体玉,等.10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行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并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35-38.

[4] 钮丽美,滕卓艳,胡丹娜,等.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37(4):48.

[5] 熊金秋.新辅助治疗对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医科大学,2013.

[6] 应晨辉.低位直肠癌术后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7] 李冰冰,胡芳.肠内外营养对溃疡性结肠炎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和护理 [C]//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八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418.

[8] 薛军.术前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PAA术Ⅰ期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肛管小剂量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4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5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VPA-906A型全自动小剂量包装机
机电信息(2014年20期)2014-02-27 15:53:22
PPH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46例
分段贯穿结扎治疗硕大内庤5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