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娜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本文根据课标精神和要求,对如何搞好小学作文教学做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生因为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欠缺,所以,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知难而上,多措并举,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消除畏惧,以说促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优先于书面语言表达的发展,抓住这一点,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充分发挥他们说的优势,先让他们多说,说的越多越细越好,再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写,就不怕他们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每一次的作文教学课,我都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让他们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地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作文水平慢慢就会有所提高。
二、读写结合
如果说作文是信息输出,那么,毫无疑问,阅读就是信息输入,没有信息的输入就谈不上信息的输出。新课标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也做了明确要求,但是,“不动笔墨莫读书”读写结合才行,正像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说的那样:“关于阅读,我坚持认为,坐下来,打开书,一手提笔、边读边记是最佳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容易产生快感的,快感来了,不管不顾,一口气冲到底,这样的阅读叫作放纵式阅读,它的缺点是看得快、忘得更快。如果手上有一支笔,它对阅读的速度就会有一个调整。笔的作用其实就是刹车的作用。你在书上划拉几下,再写上几个字,这样一来,阅读的速度就慢下来了,这样有助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那么如何开展读写结合呢?
1.仿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照课文中的语言及写作方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有利于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的规律,同时有利于小学生更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进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特别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来进行仿写练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在进行仿写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句子,特别是贴近生活、难度较低的句子的仿写练习,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对一些典型段落的仿写,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逐步总结段落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篇章的仿写练习,有助于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提升。
2.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批注阅读方法,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句进行注释,通过查找字典或者询问老师来获得相应的解释。对课文当中某一个句子或段落,提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批注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画圈、画勾等不同的符号来进行批注。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偏低,并且不断成长,因此,教师在进行批注阅读方法的指导中,要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通过扎实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批注能力。
3.读书笔记。不同学生在阅读同样一篇文章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记录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结合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段,建议将读书笔记的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学段,即小学1~2年级,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摘抄,包括课文当中的名言、警句、成语等,有助于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在第二个学段,即小学3~4年级,通过设计一些表格式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发展性阅读;在第三个学段,即小学5~6年级,逐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重点语句,通过仿写、改写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三、着眼学生生活,丰富学生主观认知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对习作产生畏难心理,觉得作文难写、不愿意写作文,更多的原因是感到无话可说。而这种“无话可说”实则与学生生活范围小,生活经历有限,缺少积极有效的观察积累,思维认知能力较低等因素有关。因此,教师能否从一开始就甄选出合适的习作话题,帮助学生打开发现的眼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是習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1.立足学生实际,精选习作主题。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恰到好处的习作话题是学生思想情感得以畅快交流碰撞的前提与关键。以往作文教学,我们多紧扣教材所设主题,即使稍有发散也总逃不脱“考试线”的束缚。而学生也总是把每次习作当作是目标明确的任务,即使没有兴趣或相关经验感悟,也只能硬着头皮东拼西凑一篇完工,久而久之,教师的作文教学就流于形式,缺少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作文空话、套话、假话连篇,言语无味。
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教师应该常常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精心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探究的话题来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历久弥新的书。只有学会读生活、写生活、悟生活,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作文教学就担负着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叶圣陶在《作文论》一书中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他还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因此,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训练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积累习作素材无疑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因为 观察是人通过各种感官活动获取对外部世界的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写不出新东西,写文章不具体就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观察,多角度观察等,同时让学生观察后有所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等等。
最后,作文评改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的方式,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评改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使作文评改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能乐于写作,主动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志云.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J].学周刊,2017(1):139-140.
[2] 钟淑贞.教师评语与小学作文教学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7(5):37-38.
[3] 胡净.浅谈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优化及策略[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