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扩张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2018-07-08 14:16魏方方
商情 2018年25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宏观经济金融创新

魏方方

【摘要】影子银行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一主体,而是多个金融中介通过金融市场连接构成的业务链条,是一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交叉领域,因此影子银行体系的说法更能体现其复杂性。本文基于国内外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产生并且迅速扩张的原因,以及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影子银行 风险特征 金融创新 宏观经济

一、引言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该概念是社会各界反思次贷危机的产物,是对金融体系中存在己久的一类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提炼。它是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一种信用扩张方式,其核心是将传统信贷关系转化为隐藏在证券化之中的信贷关系。行使这种被隐藏的信贷关系的机构具备了传统银行的某些功能,但并没有像传统银行那样受到充分监管,或者这些类银行机构和业务所适用的审慎监管标准要低,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它类似银行的影子一样存在着,故被贴切地称为“影子银行”。

截止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首次突破250万亿元,达到252万亿元,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己跃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风险点有所积聚,突出表现在部分银行体系资金空转、层层嵌套规避监管投向限制性行业和领域,跨市场、跨业务交叉风险隐患较高,中国式的影子银行正在积累潜在的风险。

二、影子银行定义

2011年3月,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提出了“两步式方法”的逻辑思路。广义层面上,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狭义层面为,正规银行体系之外,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特别是那些包含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容易引发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一定程度杠杆累积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

目前,国内学者对“影子银行”的内涵没有进行统一权威的界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先生认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2013年1月11日,在由金融界网站主办的“变革与创新?金融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在美国,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次级贷款,广义的则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贷媒介,而所谓正规银行就是受到高度监管的银行体系。因此他认为不能把中国正规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划为影子银行,更不能把银行理财、信托与典当、地下钱庄甚至非法集资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学者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有的着眼于实体机构,有的着眼于业务功能。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影子银行不仅包含独立运营和具有法人地位的机构,还包括金融机构从事的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子银行体系的提法可能更为合适,不仅可以涵盖机构,还可以涵盖业务。

三、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

FSB认定的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有四个: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高杠杆和信用风险转移。

(1)期限转换。期限转换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短贷长进行负债经营,将短期负债转换为长期资产,在存款人存款合约到期期限和贷款合约到期期限之间实现平衡。

(2)流动性转换。流动性转换与期限转换是同一个过程,强调商业银行將存款人不流动的资金转换为随时可以提取的富有流动性的活期存款,同时将这些富有流动性的短期负债再次转换为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从而两次改变资产的流动性状态。

(3)高杠杆。杠杆来源于净负债,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过程的不断反复推高了杠杆。实践中,在自有资本一定的条件下,负债规模的增加、负债方式的创新等都会形成高杠杆倍数。高杠杆直接造成了信用膨胀,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能以小博大,拉动资产价格狂涨,也能将轻微的外部冲击变成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

(4)信用风险转移。在发达国家,信用风险转移主要指商业银行利用担保债务契约、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等金融市场的信用转换工具,转移信用风险。显然,信用风险转移是一种风险管理方式,但风险转移并不代表风险消失,反而可能产生新风险的信用风险转移。比如,当商业银行购买CDS进行信用增级时,它将面临新的对手风险。

四、中国影子银行迅速扩张的原因

(1)银行为了绕过贷款投放所受到的强监管。中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相对于发达国家更加严格,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与严格的贷款额度政策制约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银行为了规避监管而将资金移出表外进行信贷业务,这也造就了信托行业等表外理财业务的蓬勃发展,并由此催生了2012-2013年的同业加杠杆行为。影子银行最初的动力就是通过同业创新绕开信贷额度、行业限制,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等要求。

(2)居民财富的增长提升了对资产增值的需求。随着2008年之后宽松的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存款利率呈现出下滑态势。而存款利率下滑一则因为CPI的上升而不能完成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再则因为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的更高收益率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样是一年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于一年期银行定存,这收益差势必将一部分居民存款引入到较高收益产品中。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膨胀给影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民企贷款困难刺激影子银行发展。银行发放信贷时的风险控制非常严,国有企业有比较强的资金以及背景作为背书,所以更为容易取得银行贷款。反观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没有强大资金以及背景支持下难以从银行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资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年“降成本”调研报告显示,2014-2016年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分别6.13%、5.91%和5.26%,而民营企业则为7.65%、7.41%和6.79%。贷款难叠加贷款成本高促使一部分急需资金的民企把借款路径转向影子银行体系,比如高成本的民间借贷,P2P等。

(4)金融创新带动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于银行业来讲,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即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并以其强大的信息和服务功能,正在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传统银行面临着自身能否快速跟进新技术、推出新服务的挑战。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在从体制、机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也是一种创新,银行理财作为其一种表现形式,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会以另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出现。

五、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集中了全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但和其他大国不同,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占绝大多数,而中央只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左右,这导致地方政府支出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解决财政自由度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此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在弥补地方财力不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措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大部分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二是部分地区偿债能力弱;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总之,影子银行作为信用体系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为财政政策提供了动力,但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二)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按照欧盟和美国的标准,凡是对于特定行业而不是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的政策都可以称为产业政策。从这个角度,中国的产业政策包括行业的准入标准、行业投融资体制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等。影子银行体系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方面。通过影子银行融资,某些受到限制的行业反而获得发展,从而抵消了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逃避宏观调控,间接将资金投向国家宏观调控不鼓励的经济领域,如房地产、高污染高耗能的资源型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支持出现资产价格泡沫的企业进一步吹大泡沫,支持产能过剩应该倒闭的企业继续维持等,这种负面支持产生的是体制性风险,不仅无法优化经济结构,反而使其恶化。

(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存款,利用存贷款期限的错配将部分存款贷出去,进而创造出派生存款,资产和负债同时扩张,完成了信用创造过程。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机制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类似,但信用扩张能力要大许多。由于商业银行受到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比率等因素的限制,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不受中央银行等金融监管机构约束,信用扩张能力自然更强。除此以外,影子银行产品设计复杂,负债的创造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可贷资金,这也推动了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如此一来,影子银行体系难以精确估量的扩张效应,使货币量监测困难,干扰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量.反思与重构:影子银行监管的域外经验及中国路径[J].中财法律评论,2017,(00).

[2]李文红.国际金融危机后银行监管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与中国实践[J].新金融评论,2016,(03).

[3]李蕊.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与监管[J].新金融,2014,(10).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宏观经济金融创新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