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华
黄梅戏名丑左胜利剧照
丑角的意义:轻松和谐,幽默逗笑。
谁都笑过,谁都需要笑。“笑一笑,十年少。”笑一次就年轻10岁,谁不乐意?
戏,就是玩。
每个人都一样,在玩的时候,心情放松,喜笑颜开。
于是,戏就有了新的意义:尽量逗观众发笑。
丑角是逗观众发笑的戏曲行当。
由于笑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一种表现,所以,在戏曲处于孕育时期就有了“丑角”这个行当。
早在西周时期,诸侯贵族就供养着职业艺人——“俳优”。“俳优”由男性担任,大致以调笑、滑稽、讽刺的表演形式专供诸侯贵族声色之娱。他们要么扮演人物,要么即兴独自表演,要么模仿别人的形象,往往是寻找对方行动中不合理之处,加以夸张,以取得诙谐与讽刺的效果,达到引观众发笑的目的;到了元代,丑角行当已经细化为一个独立的行当了,它以一个小角色出现,虽然起不到引领剧情发展的作用,然而可以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营造喜剧气氛,调节观众情绪,让整体戏在健康轻松的“环境”中演下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丑角行当已经形成有着鲜明个性的特征,独特的表演程式和与众不同的外部造型普及到各个戏曲剧种之中。
黄梅戏也不例外,在“二小戏”,“三小戏”时期,丑角这个行当名列其中,并排在首位。黄梅戏《补背褡》、《打猪草》、《闹花灯》、《打豆腐》等小戏,它的主要角色是丑角。这些角色表现出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鲜活素材和典型细节,不拘泥长短,不拘泥新旧,用最灵活、最轻松、最幽默的方式把它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感觉到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领略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放松心情,与人为善,用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说到这里,我想举个实例,来说说丑角在戏中的作用和意义。
大戏《借纱帽》以县官糊涂审案为基本要素进行一系列的夸张表演。以县官为了躲清闲将纱帽借给班头替他审案为主要事件,将世间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演绎。“不合理”的故事,逗笑式的表演引发观众哈哈大笑,奇妙处还引导观众“跺脚”、“捧腹”、“鼓掌”。这出戏太好玩了,让观众看了还想看,甚至让演员演了还想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东至县黄梅戏剧团携该剧到上饶演出,当时,另一个剧场演采茶戏。因古装戏刚刚解禁,观众非常多。演了八九场还是客满。东至县用《借纱帽》为炮戏,因观众都去看采茶戏了,头场演出只有6成座。演了《借纱帽》后,“笑得肚子痛”的观众们见一个“讲”一个,第二天,观众人山人海,都想进剧场“大笑一场”。县官是丑角,丑角在这出戏里发挥了“戏”作用,将“戏”推到极致,它的意义在于用艺术性的夸张表现来娱乐观众。
不知为什么,近几年黄梅戏没有新的丑角戏展现在舞台上。用黄梅戏名丑左胜利先生的话说,那是因为:第一学校没有或者少开了丑角课程;第二没有新创作的丑角剧本;第三丑角演员很难出名,人们都不愿意攻丑角行当。
生活继续,演出还在进行,生活需要笑声,没有笑声的人生是不健康的人生。因此,龙光景先生编著的《丑行身段教材》应运而生。正如韩笑龙先生在序言中所写:“正如丑行前辈所说:‘无丑不成团(剧团)’,‘无丑不成戏。’戏曲中的丑角是戏中的喜剧人物,丑而不丑;戏曲中的丑角在某些戏中还是扛大梁的角色,举足轻重……”欣慰的是,现在有些剧作家已经意识到“笑”对于整台戏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找素材,寻笑料,创作并排演了一些以丑角扛大梁的剧本,如中国安庆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太湖县黄梅戏剧团上演的大型喜剧《珍珠汤》就是一台典型的“逗观众发笑的戏”。
荣哥兵败荒郊,饿卧古庙,沦为乞丐的秀才孙小弟以一碗名曰珍珠汤的馊汤将他救醒。感激之余,两人结为兄弟。数年后,荣哥称帝,天天山珍海味,味口败坏,觉得当年在古庙里喝得珍珠汤味道极佳,下旨诏孙小弟进宫为其做汤。孙小弟揭榜进宫,纯朴的公主一见钟情,逼着父王招孙小弟为驸马。孙小弟大胆做汤,荣哥尝了馊不可闻的珍珠汤勃然大怒,以欺君之罪立斩孙小弟。公主闻讯,大闹法场,抢回孙小弟。娘娘晓以大义规劝荣哥,当荣哥看见民间饿殍遍野的惨景之后,顿有所悟,深感自己“当了皇帝忘了根本”,当即下旨大摆“珍珠汤宴”,以示警策。剧本埋下了许多笑的因素,加上唱词道白通俗诙谐,从头到尾笑声不断。这种笑不是肤浅的笑,而是“以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察所引发的笑,是真正批判精神的笑,是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笑……”(洪中为语)编剧邓新生是我的同事,我问他为什么写这出“逗观众发笑的戏。”他说:“现在的中国老百姓生活过好了,心情愉快,他们追求的是快乐,他们需要笑声。笑多了,身体就健康。为了全民的身体健康,我就写了这出以丑角挑大梁、逗观众发笑的戏……”这就是丑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