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是井上靖晚年的代表之作,在《孔子》之中它充分的表达了一个日本文学家,对于孔子的敬仰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通过《孔子》来表现孔子的形象,是井上靖主要的写作目的。在井上靖心目中孔子形象是如何以及孔子的形象如何塑造,是井上靖主要的写作主旨。可以说,井上靖是怀抱着一种景仰之情来写作《孔子》的。而在《孔子》之中所表现的孔子形象是栩栩如生的,而且既显示了圣人的形象,也显示了作为一个平凡之人的形象,这是井上靖认为孔子形象的一个典型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必须从这部小说所创作的整体结构上来分析井上靖所创作的孔子形象是如何被其写作和塑造的。这是我们认识《孔子》所必须经历的,也是我们更加全面和立体的分析《孔子》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井上靖;孔子;形象;分析
任何小说在塑造创作小说人物形象的过程之中,都会展示出作者本身的价值观,《孔子》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一直好评。能够受到诸多读者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井上靖确实体现了自己对于孔子的敬仰之情,而这些敬仰之情都被他深深的镶嵌到了井上靖所认为的孔子形象里面。孔子的形象在井上靖笔下更显得亲近,也更加显得能够给人一种为人师表的总体感受,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也应当认真的分析井上靖所认为的孔子形象,其最大可能性就是《孔子》们必须要结合井上靖说创作的这部关于孔子的小说来进行。从小说创作的整体风格特点,以及整体的故事情节推动过程来认识其所创作的孔子形象,是我们认识孔子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分析《孔子》的文学价值的必要前提。
一、井上靖的学术研究旨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度分析
(一)井上靖在日本以汉学家著称
所谓汉学家,指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达到一定深度的学者,往往这样的学者对中国的文化的研究更加具有深刻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之所以是汉学家,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儒家思想,具有深刻了解的作者。而这样的作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崇拜孔子的学说以及孔子对问题认识的具有深刻性,才能够逐渐的成长为一代学人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井上靖是作为孔子的学说的崇拜者来进行研究和写作的,在这部小说中,井上靖处处都展示了对儒家学说的熟练程度,也真正的体现出了作为一名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高度。我们认为从井上靖的学术经历来看,井上靖的很多学术经历,都体现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研究基础之上,正是因为其学术的研究才使得井上靖对孔子的问题达到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程度,这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也是认识《孔子》应到具备的前提基础。因为我们只有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学术经历,才能够为我们认识作者的作品提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认为,在井上靖所描述孔子形象过程之中,确实充分地展示了井上靖对孔子学说的了解,以及对孔子学说的熟练,这恰恰是作为一名汉学家,所以必须具备的文化素质,在这部小说中,清楚的展示了井上靖对孔子学术的探索之情。可以说正是因为井上靖对儒家文化的深刻了解,才让这部小说写得栩栩如生。
(二)井上靖对孔子本人充满着崇敬之情
从井上靖的生平经历来看,井上靖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具有深厚的崇拜之情。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之上,井上靖对孔子的崇拜就油然而生了,从井上靖的整个学术研究的过程来看。我们认为,井上靖在晚年之所以写出《孔子》来,正是因为怀着对自己生平经历的一种总结的心情来进行的。井上靖客观地认识到,只有能够真正地立足的孔子本人形象描述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大家认识到自己对儒家学说更加具有深厚的感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在井上靖所描述的孔子形象之中,处处都体现了井上靖对孔子的崇拜之情,也深刻地展示了除了井上靖对儒家学说的一种探索精神。这是因为井上靖本人对孔子充满了崇敬之情,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创作现实除了井上靖的价值观,才使得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夹杂着井上靖对儒教学说的理解和感悟,这是这部小说难能可贵之处。因为正是在井上靖所描述孔子形象的过程之中,我们感受到,孔子的形象是一个亲切和蔼可亲的一个学者的形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井上靖对孔子所包含的這种感情,促成了这部小说在后代的流传之中,得到读者青睐的地位,这是这部小说之所以彪炳青史的主要原因。
(三)井上靖系统地总结了学术界对儒家学术研究的概况
尽管这部小说是以蔫姜的回忆作为其发展过程的,并把其作为故事情节塑造基础的,但是读者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实际上就是一部描述孔子学术以及儒家学术观点的小说。这实际上就说明了井上靖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充分地吸收了学术界对儒家学说研究的情况,而在这个基础之上,井上靖系统地总结了儒家学说的研究的概况,把儒家学说的研究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着力点,而在创造《孔子》的过程之中,他真正的总结了儒家学说的真意,把学术研究系统地总结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之中,这是《孔子》的学术价值所在,也是《孔子》之所以能够体现出孔子形象以及总结出儒家学说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正是因为井上靖深刻地总结了儒家学说的真实情况,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种高峰的状态,也才能使得后人对这部小说的推崇达到了极高的地位。井上靖当时真正的总结了学术界对儒家学说的真实情况以及学术界对儒家学说的研究情况,并把这些研究状况真实体现在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之中,是《孔子》不仅仅作为对孔子形象描述的小说,更多地展示了儒家学术的价值以及儒家学说的真正的学术内涵。
二、《孔子》所描述的孔子形象的整体风格分析
(一)以蔫姜的回忆贯穿整个过程
在这部小说之中,作者借助助蔫姜的回忆来描述孔子一生讲学的过程,也正是在描述蔫姜回忆过程中所展示的孔子的各个方面才使得井上靖的孔子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认为我们应当以蔫姜的回忆为基础来认识孔子,这是认识孔子形象的必由之路,因为我们只有认识到蔫姜的回忆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把这种回忆镶嵌到孔子形象的描述中来,这实际上也是井上靖描述孔子形象的立足点,因为正是通过蔫姜的回忆,孔子的形象才开始逐渐丰满起来,这是我们认识,《孔子》的应当具备的前提条件,这尽管是虚构的,实际上也客观地展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在里面。通过作者的价值观的判断,才有蔫姜去回忆和孔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这实际上构成了这部小说整个叙事的过程,而整个叙事过程恰恰又是立足在回忆者的描述之中的,这是我们认识孔子形象,所以应当具备的内心感受,也是我们应当真正的理解作者良苦用心的当然途径。
(二)以井上靖的价值观判断作为基础
井上靖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大家,很多时候井上靖对中国文化的判断和理解,都在常人之上,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井上靖在日本学术界是独树一帜的。在这部小说中,正是通过井上靖对孔子的理解和感悟作为基础,同时以他对孔子学说的感悟作为其推动力,从一定程度来看,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井上靖对孔子的各个角度的理解,才使得这部小说的真实性大大增加,而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井上靖对于理解孔子形象正是建立在井上靖生平对孔子的学术的研究之上,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井上靖以蔫姜的回忆作为描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更正确地解读孔子形象的应当具备的思想前提。因为只有我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冒一个大家的学术和学说才能够在井上靖在写作之中达到融会贯通,达到对小说创作应有的目的的理解。这也表明这部小说能够切实推动作者理解孔子形象以及更深刻的感悟孔子学说的水平,这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之中孔子形象所应当具备的思想。
(三)以人物对话贯穿始终
在这部小说之中,孔子的形象很多时候都是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开的,因为只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才能够真正地揭示出孔子形象的直观印象以及孔子形象再塑造的过程之中人们如何能够达到对孔子形象一种统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部小说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井上靖的孔子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而正是在各个人物对话中,孔子的学说以及孔子的思想,才能够为我们更全面的认识清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小说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线,同时以人物之间的对话贯穿小说创作的始终使得我们认识孔子形象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也才能够找出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以及孔子学术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一直都是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了解到孔子的生平,以及孔子的学说的,这是我们认识孔子形象应当具备的一种理念。因为这部小说总是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的,而孔子形象恰恰真实地展现人物之间对话之中,这是这部小说创作的特色,也是读者们理解孔子形象应当认识到的问题。
三、在《孔子》之中的具体形象展示
(一)亲切可亲的学者形象
在《孔子》之中,作者是通过蔫姜的回忆作为小说开始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井上靖在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正是用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把孔子的形象勾勒出来的,而在各个人物形象的对话之中,我们认为正是因为通过人物对话及描述孔子的对话,才真实展现孔子的真实的形象。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正是因为作者在小说之中,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达到对孔子形象的刻画,才使得小说中孔子的形象更加亲切可喜。而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孔子也能像平常人一样对话,以及和平常人一样具有感情,孔子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能够真正的和平常人一样,拥有平常的心情和平常人感情的学者,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所极力刻画的孔子形象。在这里,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大家,而更多的是一位拥有普通人感情的学者,这是作者所刻意描画的孔子形象,也是我们认识孔子形象应当具备的前提,我们只有认识到孔子也是作为一名普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在这个世界上以自己真实的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们才认识到孔子的形象是如此的可敬可亲。
(二)提携后辈的师者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是具有深厚的感情的。在有学生的地方,处处都展示了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这也是作者极力的刻画和描述的,因为正是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使得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的展现在作者所刻画与描述这部小说的过程之中,这都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主要对话达到对孔子形象的描述的。而在孔子形象描述的过程之中,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作者对孔子形象的客观展示,这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应该具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孔子》们认识孔子形象应当具备的一种感知能力,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处处展示了一位老师的崇高的地位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这是一位老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们认识孔子形象的必由之路。
(三)关爱后辈的长者
在这部小说之中,孔子不仅仅是一位学术大家,很多时候,这部小说也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一位长者对于后辈的关爱。孔子的关爱不仅仅及于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都展示了孔子对于别人的关爱之情,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对于周围人的关爱,才使得孔子的形象更加丰满。一个真正搞学术的大家,始终都应该是具有对周围人同情之心的人,孔子在这部小说之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认为,对于孔子的认识,我们应当更多地立足在孔子本身的为人处事的基础上来进行,才能够为我们认识孔子对后辈的关爱之情。从这个角度上來说,对孔子的认识应当立足在对他人着想和关爱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为我们认识孔子树立一种立体的认识角度。
(四)忧国忧民的智者
孔子不仅仅是一位学术大家,在《孔子》之中,有的时候,更多的体现的是孔子对于国家安危,黎民百姓的关爱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更多的是在为君王献计献策,以达到对国家社稷做出其应有贡献的目的。因为从这部小说整体的创作过程来看,也真实地展示了孔子对于黎民百姓的同情之心,对于国家前途的深深地担忧。在川上靖笔下,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把自己的学术应用到国家建设中来。展示了孔子对于国家深深地忧虑,对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我们分析这部小说中孔子的形象,就离不开对孔子的报效国家之情的分析,这是我们认识孔子形象的重要方面。
作者简介
张若愚(1996—),女,汉族,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日语专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