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欣 容新芳
内容摘要:海明威和余华生活的时代相差半个多世纪,但二者的经历、风格和思想意识都极其相似。本文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叙述方式以及思想意识入手,比较分析两个作品的存在主义倾向,进一步探索生存的意义和本质。
关键词:存在主义 选择的自由 重复叙述 抗争 隐忍
一.作家的存在意识
海明威和余华反复描写死亡及人生的痛苦,反映了存在主义哲学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海明威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投身于革命,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深感生命的脆弱不堪。然而光荣和爱国只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利益的幌子,他写道这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最凶残、指挥最糟糕的屠杀。”[1](P165)海明威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并深受这一时期时的主流思潮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余华是中国现代先锋派作家的代表,凭借《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他从小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于游行,批斗、武斗、枪毙“阶级敌人”司空见惯。余华身处于血淋淋的大环境中,在他写作期间,西方文学思潮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反响,存在主义的世界偶然荒诞性和人生悲剧论对影响余华影响巨大。
二.重复叙述的存在指向
重复是修辞学术语也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重复的的运用可分为两类:叙述重复和主题重复。[4]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事件重复,书中多次呈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与大马哈鱼搏斗的场景,每次搏斗的场景看来相似,实则一次比一次危险紧张。这种事件重复写作手法,使大自然幻化成一股捉弄人、刁难人的强大力量,带给人伤害和鲜血。余华在《活着》中运用了主题重复,一系列性质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福贵一生都在“经历”死亡,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孙子相继离去。余华用重复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人生的悲剧性。海明威和余华使用重复叙述方式编织了一张名叫荒谬的大网,紧紧网住了桑提亚哥和福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使人深切体会到活着的痛苦无奈。从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反复重复,一次次深化桑提亚哥与福贵的磨难。这样的叙述方式体现了存在的荒诞性,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必然的失败,再多的抗争都无济于事。
三.抗争与隐忍的存在方式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认为人生是悲剧的、荒诞的和宿命的。[2]《老人与海》和《活着》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桑提亚哥和福贵面对惨淡的一生揭示了苦难的本质,两人的抗争体现了人生的可选择性,以及对苦难的超越。存在先于本质,人有选择怎样活着的权利。
《老人与海》的桑提亚哥年迈独居,连续八四十天没有捕到鱼;每日面对村民的嘲笑;陪伴他的小男孩也将离开;连那破了的帆都象征着他的失败。世界让人失望,真正陪伴人的只有孤独。面对喜怒无常的大海和凶猛残暴的鲨鱼,桑提亚哥选择抗争,他不顾生命危险和老迈的身体出海捕鱼。他出海两天两夜终于捕到比船还大的马林鱼,却在归途中遭到鲨鱼围剿。凶猛的鲨鱼一次次猛烈攻击,虽然老人用生命来保护自己的战利品,但马林鱼还是被吃的只剩下巨大的骨架。勇敢、努力和鲜血换来的却是失败与痛苦,荒诞的世界让你品尝胜利的喜悦,又瞬间让你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正如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挣扎与努力没有任何意义。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面对虚无飘渺的人生,他乐观、温情而倔强地抗争着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为自己的存在做主。他對小男孩爱护有加,把战利品分给村民。面对尴尬的失败,桑提亚哥坚信定会捕到大鱼。
《活着》中的福贵是一部灾难史。男轻时败掉家业,父亲被气死;接着是母亲生病去世;儿子献血死亡;女儿难产去世;妻子受不了打击去世;女婿被排水泥板夹死;最后小孙子吃豆子撑死。细数福贵的悲剧人生,会发现人生真是可笑和虚无,死亡才是人的归宿。每次至亲的离去,福贵的内心都在流血,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世的亲人,强忍心中悲痛去安慰活着的人,这位内敛式的英雄用宁静宽广的内心消化命运的磨难,牵着老黄牛渐渐远去……[3]他没有选择自杀而是用平静的语调讲述自己的苦难,选择“活着”。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意义仿佛就是承受。面对生活的打压,福贵用巨大的忍耐力与爱对抗着。即使全家死的只剩下他自己,福贵依然没有选择死亡。他的心在一次次的巨大悲痛中成长起来,看透生命。福贵选择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超然与平静。
跟存在主义的悲观性一样,《老人与海》和《活着》表现了人生的荒诞和悲剧,无论你抗争还是屈服,人都是失败者。即使越抗争越失败的彻底,桑提亚哥依然选择激烈抗争,因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即使生命一次次轻薄而过,福贵依然选择平静面对人生,用隐忍来嘲笑命运的无情。面对世界的荒诞虚无,他们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活着”。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存在先于本质。桑提亚哥和福贵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怎样活着,即使处于尴尬境地也要坚韧不拔,他们超越了苦难,自己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做主。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周国珍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65)
[2]戎林海.海明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兼论海明威的人生哲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第1期
[3]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1)
[4]余弦.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