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添翼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在医学检验的范畴中,尿常规的检测是三大常规检测项目之一[1],尿常规镜检的异常检测结果体现了人体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变化,在临床上也是不可忽视的检测项目之一[2]。其中尿液有形成分主要分为血细胞、管型、肾脏上皮细胞、结晶几类物质,在学校实验室临床检验基础的尿沉渣部分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面临了一些问题:不同于血细胞和肾脏上皮细胞比较容易获得,管型和结晶类物质本身就较为少见,同时再加上患者常因季节和病程变化,很难获得教学上所需要标准的典型标本,因此为了保证检验专业实验中的教学效果,为了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对尿沉渣的组成有更全面的观察和认知,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即管型和结晶的保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现在通过查文献我们得知在已知的方法讨论当中有两种典型的尿沉渣保存方法,分别是戊二醛+甲醛+ESPOSTI固定液的方法[3]和以0.5%甲醛、麝香草酚及18℃冰箱冷冻方法[4]。该两种方法对于管型并没有长期的保存作用。现在对一种新的可能的管型长期保存方法进行实验和探讨,通过对某一个管型的形态在该方法的干预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来反映该方法对管型的保存能力。
(1)从检验科取得五岁患者尿液样本,依据尿液检验报告确认尿液中存在多管型且少量结晶;
(2)15 ml带盖离心管;
(3)低速离心机
(1)将尿液加入离心管中,离心1800 r/min,6 mins后倒掉上清液,只留沉淀物,然后取其中一定量尿沉渣依照尿沉渣镜检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管型形态图进行拍照留存。
(2)配制尿沉渣保存液:福尔马林(37%甲醛)8 ml+戊二醛2 ml、10%无水Cacl25 ml、蒸馏水85 ml。其中甲醛和戊二醛的作用是用于固定管型,无水Cacl2的作用是用于维持和调节固定液的渗透效果[5]。
(3)以1∶10的比例将尿液沉淀物和尿沉渣保存液混合然后制片后置于4℃冰箱避光保存。以2个月、4个月、6个月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取出尿沉渣片子然后置于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管型的变形和溶解程度,以判断尿沉渣保存液对管型的保存效果。
尿沉渣经过倒掉上清液之后,经过制片和镜检所观察的结果找到一个典型的颗粒管型如图1、2所示。
图1
图2
尿沉渣在2个月、4个月、6个月三个时期的片子置于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如图3、4、5所示,尿沉渣的颗粒管型形态在前4个月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6个月时管型的颗粒数量变少。
图3
图4
图5
本实验通过在同一尿沉渣固定液的条件和环境下,随着三个时间点的变化,通过显微镜下镜检观察同一个尿液中同一种类型的管型(颗粒管型)的变化,反映了该种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保存尿液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相较于之前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管型形态变化相对较小,保护效果相对较好。可以在日后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
[1]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5.
[2] 王利青,李艳霞,刘体全,等.对管型尿保存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2,9(2):27.
[3] 娄永新.尿沉渣成分的保存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0,8(4):191
[4]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5.
[5] 郑国锠,等.生物显微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